海西:团结“心相连”进步“手相牵”

[娱乐] 时间:2024-04-26 03:14: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2次

原标题:海西:团结“心相连”进步“手相牵”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里,心相连是海西南通西藏,北去甘肃,团结西出新疆的进步交通枢纽,以古羌中道、手相古丝绸南路、心相连唐蕃古道为蓝本铺设的海西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团结青新公路在这里交汇贯通;这里,进步是手相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核心区域,青海省一带一路的心相连桥头堡;这里,是海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家园里——居住着蒙古族、藏族、团结汉族、进步回族、手相撒拉族等36个民族和60万各族同胞;这里,少数民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2%;这里,就是有着“祖国聚宝盆”美誉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西多民族交错聚居,文化多元交融,经济相互依存。百里瀚海戈壁也在民族团结进步甘泉的浸润中变了模样,高耸于德令哈市区的民族团结塔诉说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在谁也离不开谁的亲缘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澄澈的巴音河见证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丰硕成果,为这里描绘出了一派和谐稳定之美的巨幅画卷。

金秋9月,海西州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的各种活动。

走进海西大地,记者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场景:公共场所印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在各党政机关企业、中小学校、旅游景区,民族团结主题展板、绘画作品遍布每个角落;一场场民族团结专场文艺演出,唱不尽民族团结之歌……

把团结的种子撒遍每一处角落,海西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以“十进”为抓手产生的实效,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海西60万各族群众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这是海西州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的生动写照。

民族团结进步走进校园。在乌兰县民族中学引人注目的宣传橱窗里,学生创作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绘画书法作品、手抄报、作文等,让孩子们随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不光如此,每年学校都会利用县烈士陵园、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开展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并且围绕“民族歌曲大家唱、民族文化大家传、民族情怀大家抒、民族团结手牵手”的主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走进社区。在天峻县城西社区通过一部手机和互联网构建起一个服务平台,成为天峻县城西社区各族干部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社区工作人员将居住相邻的每十户群众编为一个群组,并将名单和联系方式建立成菜单式名单通讯录。一户有难,其余九户立即支援,通过拨打“6995”轻松实现邻里互帮互助。

伴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活动也在齐头并进。这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数字:全州进家庭活动以评选“五星级文明户”为抓手,开展新型农牧民、优良家风等活动,累计创建58940家文明户;进社区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累计创建72个文明社区;进乡村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累计创建42个文明乡镇;进学校以“进教材、定课时、入课堂为主渠道,累计创建84个文明学校;进机关以创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为重点,累计创建659个文明单位;进企业以搭建企业参与发展建设,累计创建142个文明企业……

海西始终坚持把思想教育引导作为创建工作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宣传教育活动,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金秋九月,海西州通过举办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民歌大赛、服饰表演等民族文化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久深入,贯穿全年,覆盖全州。

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全州法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党员教育全程。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宣讲“百姓大篷车”以儿歌、贤孝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扎根与各民族群众的心中。

宣传月活动以来,全州上下积极设立主题广场、文化墙、成就展厅、宣传长廊;在海西州的的各个媒体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栏,开通民族团结创建栏目的手机短信和公众微信平台,编印各类宣传资料,并成功举办柴达木民族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凝聚了团结进步正能量。

海西州坚持把民生、民心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两翼,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民生发展如细雨和风,带着深情厚谊融入海西州各族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中,在润物无声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芳华。海西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为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在海西州大柴旦行委柴旦镇柴旦村,崭新的牧民定居村、一排排气派的新建房,呈现出一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喜人景象,彰显着柴旦村的牧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村民才仁东德布是—名出租车司机,过去住的是毡房,如今宽敞明亮的家中,沙发、电视、冰箱、煤气灶、洗衣机一应俱全。

“政府给我们补贴,帮助我们盖新房,新房里还有集中供暖,再也不用烧火取暖了,真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现在,孩子上学不但学费免了,就连住宿费、伙食费也免了,负担轻多了。不仅如此,政府还给我们办了养老、医疗和低保,我们再也不用为未来的生活发愁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让才仁东德布和柴旦村的牧民在搬迁后,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

近年来,海西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把提高民生福祉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切工作的“一号工程”,民生投入占到全州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社会保障制度等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面构建“1+8+10+3”政策保障体系,先后投入126亿元推动脱贫攻坚工程,全州贫困人口全部清零,高质量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

2018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全州各市、县、行委全部脱贫摘帽,整体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在全国涉藏州县率先实现全域整体脱贫,海西脱贫工作走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

为不断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海西州积极争取项目,夯实基础设施,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敬老院等民政公共服务项目95个,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民生项目。项目建成使用后,全州各族群众的社会福利、养老、社区服务等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

海西州在全省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全州各市、县、行委全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孤儿、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

现如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2019年,全州各民族群众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1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52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类43项指标体系中,34项指标达到或超目标值,提前一年基本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程宦宁)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