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GAP多地关店,ZARA“三姐妹”全线退出,快时尚为何在中国凉凉?

[娱乐] 时间:2024-04-20 11:25: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7次

近日,三姐妹北京、财智出快上海、头条广州、多地关店南京等多地的线退GAP门店或正在清仓甩卖,或进入关店倒计时。时尚

8月中旬,为何H&M位于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的中国门店突然闭店,目前武汉仅剩6家H&M门店,凉凉且大部分门店顾客寥寥。三姐妹该品牌除了密集关店,财智出快还多次因质量等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头条

7月31日,多地关店Zara的线退三个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us同时关闭天猫旗舰店,时尚告别了中国市场。2021年初,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曾宣布全面关闭旗下这三个品牌中国地区所有线下实体店,只保留线上渠道。

Inditex集团财报显示,从2021年4月30日到2022年4月30日,Inditex旗下几乎所有品牌的门店都呈收缩趋势,集团总门店数量从6758家缩减至6423家。

选择缩减门店的还有优衣库。其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2022财年中报显示,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益和经营溢利双双下降,公司在大中华区已暂时关闭133家门店。

640-4.jpeg

上海进博会展品场景-优衣库 拍摄:贾琼

卷卷卷不动了 国际快时尚折戟中国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服饰在中国时尚潮流市场零售总额占比71.7%,2020年至2025年将以3.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9万亿元。

近年,面对这块“中国时尚”大蛋糕,各品牌逐鹿市场,品类竞争格局呈现了新变化。

然而,2020年来,关店、调整成为快时尚行业的高频词。线上电商平台的崛起,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多种因素叠加,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等海外快时尚品牌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国际快时尚因何撤出中国?对此,时尚达人、某新媒体时尚总监向小妞分析道:“不算意外,早几年我在时尚杂志工作时,就发现这些快时尚品牌已经开始陆续撤店了,比如跟Zara一样同在Inditex旗下的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更早一点,当时在王府井大街一度人满为患的Forever 21,以及GAP下面的Old Navy,2020年以前就在大幅度地撤店。”

谈到撤店最核心的原因,她直言,“肯定是不赚钱了。第一:价格。国际快时尚刚入驻时,本土服饰产业还停留在‘美特斯邦威’的休闲审美上,但国人对个性化、时尚的需求已经打开,这些快销品牌打着用‘大牌1/10的价格穿上最新时尚’的旗号,让弄潮儿们趋之若鹜,两三百就能买到一条时尚的连衣裙,比大牌便宜太多,哪个姑娘不心动呢?随着淘宝的兴盛,以及国内服装产业的觉醒,服装厂老板很快就按照快销品思路,如法炮制出了同样的模式,成本更低,自然就形成了天然优势,一条差不多的连衣裙,快销品牌卖两三百,淘宝只要两位数,消费者会怎么选呢?第二:碾压式的上新速度。一个电商老板告诉我,星期一时装周走秀,星期五他们店就能买到流行款了。第三:质量。但凡早期买过这些快时尚的人都有切肤感受——质量一年不如一年,因竞争压力大,为保盈利而降低成本。第四:水土不服。起初,国人是追着快时尚品牌的‘时尚’去的,舒适度、面料等都放在次要,潮流第一。随着电商品牌的兴起,成本更低、款式更多、上新更快,更在意本国女生的身型及场景需求,不可避免导致了快时尚品牌的‘蛋糕’越来越小。”

本土国潮品牌崛起:天时地利人和

近年,一股国潮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包括时尚。随着消费群体中Z世代的崛起,以及对传统文化自信的增强,对“中国风”产品需求日益提升,许多时装品牌开始尝试以设计为载体,诠释东方“氛围感”。随着国潮品牌的火爆,以及消费市场转向线上。尤其是疫情之下,仅靠线下门店很难维持增长,触网已成为时尚品牌的集体共识。

Brand X品牌增长实验室创始人、前抖音品牌高级总监袁嘉骏表示:“我们持续在关注安踏和李宁,去年安踏旗下的两个主品牌,安踏和斐乐FILA,营业额都是200亿往上。李宁的主品牌系列在低端市场占优势的同时,设计感、质感和高端品牌的形象,包括审美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升。90后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远高洋牌,不像我们小时候,拥有阿迪、耐克,你就能够赢得所有人关注的目光。一方面李宁和安踏的高端线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很好,对比耐克、阿迪的高端线,具有性价比的优势。第二,大众市场上,本土品牌的成本、供应链、渠道都占优势,所以,国产品牌的崛起,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

太平鸟也是踩着国潮红利崛起的。2020年,明星尚未大规模下场直播时,太平鸟女装一场能卖2800万,成为抖音现象级直播间。目标明确,一开始走的就是新国风,踩在了年轻人的潮流点上,店面高价卖秀场设计师款,线上平价卖普通设计款,市场、营销两手抓,赚得盆满钵满。

向小妞说:“国内时尚品牌再也不是以前的小白,他们会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在线的时尚理念做出更加适合国人,并且也能走出国门的好产品。年收入800亿的跨境电商‘希音’就更不用说了。说到底,国内技术成熟、反应迅速的服饰工厂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强大的支撑,运营理念成熟起来就如有神助了。”

互联网经济冲击 大浪淘沙

随着天猫系的崛起,众多品牌旗舰店入驻,近10年不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都有自己的电商渠道和平台,基于互联网的消费者平权,信息差越来越少。此外,各品牌经过脱胎换骨的重新塑造,加上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崛起,成为快时尚购买主力,他们天然不再有过去的权威名牌意识。

互联网产业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表示:“互联网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除了国际快时尚品牌,包括国内时装品牌也会受影响,从货架电商到淘宝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快时尚服装已经极度内卷,像集团化的直播企业,在国内已经有至少几十万家,每一家都相应的有服装供应链,竞争都是在供应链之间。除了奢侈品,几乎所有的新品牌、老品牌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淘品牌、抖品牌大量崛起,那么,H&M、Gap、Zara、Only,从性价比、款式、创新方方面面并没有明显优势,确实造成了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失利。”

袁嘉骏坦言:“我并不觉得中国有特别好的所谓的快时尚或者服装品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淘宝上抄袭成风,对投入原创设计的时间精力成本没有好的法律保护,做出爆款后,那些抄款的淘品牌,1 : 1就把原创设计抄走。这导致市场上没有人真正在做设计,大家拼的是快速的供应链,快速通过产品来抓住消费者的口袋。从这一点来看,对中国品牌来讲,不是一个正向趋势,但这种底层的厮杀是血腥的,国际快时尚品牌适应不了。”

疫情常态化 消费降级

郁苗说:“疫情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从购买的便捷度上,对所有的线下店都是巨大的冲击,人们都线上购物,谁的性价比最高,谁的服务最好,谁的反应速度最快,消费者就会选谁。另一方面,疫情的常态化,从2021年下半年到今年,经济实际上是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的,肉眼可见的未来几年内是恢复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为19.9%,已经创了历史新高。快时尚的购买主力正是这样年龄段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于未来的收入预期归于保守,消费也会更多倾向于高性价比。”

作者:孙媛媛

编辑:刘佳

校对:袁凯

审核:龚紫陌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