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在老厂房上建起城市“会客厅” 正文

在老厂房上建起城市“会客厅”

[综合] 时间:2024-03-29 18:38:4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54次

原标题:在老厂房上建起城市“会客厅”

游客在广西柳州工业博物馆观看“木炭车”复制品。会客厅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讲述人:广西柳州工业博物馆副馆长 李子军

柳州是老厂一座拥有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该如何留住城市的房上工业记忆?2009年9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柳州第三棉纺织厂旧址建设柳州工业博物馆,建起在老厂房上建起城市“会客厅”,城市集中呈现工业遗存。会客厅

决定一出,老厂顿时引起了不小的房上争议——计划建设工业博物馆的160亩土地,与柳州市政府办公地点只相隔一个市民广场,建起地产界的城市估价在每亩600万元以上,合计就是会客厅10亿元。与此同时,老厂建设工业博物馆还另需一大笔财政投入。房上在地方财政还相当倚重土地收益的建起时候,如此大手笔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城市值不值得?面对争议,市委市政府十分坚定建馆的设想。因为,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单在于GDP、财政收入增加多少,而在于对城市有没有认同感、自豪感。工业博物馆正可成为彰显、继承工业传统与思维的城市象征,凝聚起一份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

于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开始了。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其筹建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样本;更困难的是,除了作为场馆的遗址建筑外,少有工业文物“家底”。幸运的是,博物馆建设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征集展品,靠的是市长亲笔写给企业家们的信,靠的是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分发的工业遗产保护宣传册,靠的是市民们捐赠的文物。博物馆靠着大家的努力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起来,很多展品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

比如,3张特殊的“火车票”。50多年前,上海市恒业帆布厂南迁援建柳州,原第三棉纺厂工程师袁家荣当时还是个孩子。他记得,一家三口举家迁往柳州,出发前,母亲告诉他,“祖国需要我们去支援建设”,并把一张印有“635”数字的布质车牌交给袁家荣,叮嘱他别在胸前,只要戴着这块乘车牌,一家人就可以坐火车去新家了。到柳州后,他才知道,原来635是母亲工厂的编号。50多年后,袁家荣把一家三口的三张乘车牌捐赠给博物馆,成了那段历史的时代印记。

又比如,一台20世纪70年代的刨床。2013年,来自柳州第三机床厂的老职工郭师傅说要捐赠一台他们厂当年造的刨床,以铭记工人们的奋斗精神。两个月后,郭师傅来电告知,已在废旧设备市场找到了他们厂1973年生产的牛头刨床,商家出价7000多元。我们当即表示如果资金有困难,可由馆方出资购买。但他婉谢了,回去便召集工友集资买下了这台旧机器。现在,这台刨床就摆放在工业历史馆一楼展厅。

两年建设期里,工业博物馆征集到了1902年以来柳州所使用和生产的大中小型工业设备、产品等工业文物6200多件,各种文献资料和图片、影像资料12000多件。其中不乏具有广西乃至全国“第一”和“唯一”特性的重要文物,如广西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台汽油机等。如今的博物馆正以城市“会客厅”的身姿迎接八方来客,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成了城市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亮丽名片。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李晓、耿建扩、陈元秋、颜维琦、周仕兴、陈建强、刘茜、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常云亮、李斌)(常云亮 李斌)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