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湖北队!湖北最后一批援沪医疗队返程,队员讲述“暴风眼”中的故事

[休闲] 时间:2024-04-20 18:35: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35次

原标题:再见湖北队!暴风眼湖北最后一批援沪医疗队返程,湖北后批队员讲述“暴风眼”中的队湖队返的故故事

6月8日,湖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回家了。北最他们是援沪医疗员讲一支重症医学医疗队,也是程队坚守到最后的一批援沪医护力量。6月7日,述中事在他们返程之前,暴风眼东方网记者来到驻地,湖北后批听他们讲述这段近2个月的队湖队返的故逆行故事。

哪个地方有疫情,北最我们就去哪里支援!援沪医疗员讲”

4月16日晚上9点,程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副院长祝伟接到组建湖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的述中事消息。仅仅过了12小时,暴风眼一支来自湖北省8家医院的130人队伍集结完成,于4月17日9点30分在武汉天河机场整装待发。

这8家医院分别是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都是湖北省的三级甲等医院。此后,又有4名队员扩充到这批医疗队中,其中2名队员分别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和武汉市普仁医院。

16日晚9点多,正在家中洗澡的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曹翩错过了护士长熊杰的电话。等她发现时立即给护士长回了过去,才得知要组建医疗队的消息。“护士长问我能不能去,我马上答应了!和父母讲了一声要去上海,立即把行李收拾了。”曹翩说,“其实我们重症医院科一直说,哪个地方有疫情,只要我们有能力,我们就去哪里支援。”

这批援沪医疗队主要承担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抵达上海后仅2日,按照上海市卫健委统一部署,这134名队员就兵分两路,分别进驻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呼吸科ICU和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北部院区重症ICU病房。

医生是武汉来的,来这里就有救了!”

在上海参与救治工作的51天里,这支援沪医疗队共收治患者97名,其中年龄最大的103岁。祝伟告诉东方网记者:“我们投入救治工作后就发现上海的病人年龄偏大,基础病偏多,有很多病人不单是感染新冠,还涵盖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慢性肾脏病需要尿毒症透析之类,还有一些肿瘤性疾病,所以在治疗上就会更复杂一些。”

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湖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是在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中最精锐的力量,战斗经验丰富,特别能吃苦。在此次重症救治中,他们也将武汉经验——“三大法宝”带到了上海。

祝伟说,武汉经验在上海一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第一大“法宝”是关口前移,早期筛查、预警。找出病情可能会快速发展的病人,尽早给予干预措施或加强监控,避免病人向重型和危重型转化。第二个“法宝”是多学科合作,湖北医疗队和上海的两家医院团队充分合作,除了每天的交班,还有明确的会诊机制,每个病人的情况都由多个学科专家一起讨论,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第三个“法宝”是精细化管理,重症病人救治是无小事,医疗队坚持“一患一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微调治疗方案。

病人的治疗中,医疗队员们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一些老年患者不会说普通话,听不懂上海话的湖北医护隔着防护服一遍又一遍和他们沟通。有的患者年纪大,队员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床边盯着,一刻不停地关注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发现任何轻微的变化或异常,就马上采取措施。

他们的用心都被上海病患看在眼里。5月19日,一名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转来。焦虑万分的患者家属还想拿出红包让保洁志愿者转交。志愿者说:“不用!里面是武汉和上海最好的医生,放心吧!来华山医院就有救了!”家属当场就哭了。几天之后,老人转危为安。

武汉人了不起!”

“这是一批一个个和我女儿一般大小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曾经在2020年的武汉疫情中临危不惧,如今又一次冲上了战斗的最前线。”

“疫情无情人有情,武汉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没有一丝懈怠,这次重症病人几乎都是老年人,身患多种基础病,多耐病毒毒性很强。”

“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大小便失禁,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小心翼翼地为病人擦洗干净。污血和着粪便,散发着阵阵恶臭,但是这群武汉人守护在病人身边,帮病人排便、吸痰……这一幕幕情景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做儿女的也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但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用精湛的医术救治病人,给予病人极大的尊严和尊重,病人又一次获得了生的希望。”

张阿姨与脱下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见面。受访者供图

这是华山医院宝山院区呼吸重症ICU保洁志愿者张阿姨写在手机里的一封信感谢信。在ICU里工作了10多天,张阿姨被深深地触动了,工作时,眼里时常噙着泪水,每次脱下防护服后,她就默默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只言片语。

很多队员不知道,张阿姨每天提前1个小时就开始工作,为了就是让队员们进病房时能有更好的卫生环境。她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敬意。

在卞毅和团队的努力下,患者转危为安。受访者供图

60岁的金阿姨和老伴蒋先生不幸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被送往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救治。在全院大查房时,第三批援沪医疗组组长、同济医院的卞毅医生发现了老蒋的病情特殊:当时老蒋已经昏迷,排痰不畅,呼吸衰竭,身体右侧也出现了活动障碍,随时可能心脏骤停,危在旦夕。家属感觉很绝望想放弃,但卞毅觉得,从武汉的经验来说,还有一丝希望。

在卞毅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金阿姨终于同意将老伴转入武汉援沪医疗队负责的ICU里。一个多星期的精心救治后,老蒋顺利地拔管脱离了呼吸机,右侧肢体偏瘫情况明显好转,呼吸越来越畅通。

“当时很绝望,也担心他受罪,现在看到他恢复这么好,真的特别感谢武汉的这群医务人员。”老伴捡回了一条命,金阿姨感激不已。核酸转阴后,金阿姨也加入了病房志愿者的队伍,负责为病人们分发餐食。“武汉人了不起!我也奉献一点力量吧。”

等上海好了,一定要再来看看。”

湖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护理组组长熊杰说,134人的队伍中,护士有10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中,有的是新手奶爸,宝宝只有几个月大;有的参加工作仅3年,还是家里万般宠爱的“小公举”,但到了“战场”,人人都能独当一面。

熊杰感叹:援沪期间,偶尔也有队员情绪低落,但没有一个人在领队面前哭过,没有一个人说过家里的困难,更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想先回去。这支年轻的队伍始终保持着凝聚力和战斗力!

张琴坐在物资上吃生日面。受访者供图

医疗队的护士张琴30岁生日那天在驻地房间里收到组长要求集合的通知。可是一打开门,就看到了走廊上的医疗队员们,大家用面膜和沐浴球精心做了一捧花束,端出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张琴愣住了,大伙拉着她说生日快乐,对她唱生日歌,她就坐在走廊上装防护服的箱子上吃完了长寿面。

祝伟回忆,在援沪期间,这样的集体生日还有很多。他们还一起度过了劳动节、青年节、护士节、端午节……用各种方式温暖和激励着彼此。

在上海生活期间,因为吃得不太习惯,很多队员都瘦了。援沪工作顺利完成,他们终于要回家了。除了回去后好好陪一陪家人、尝遍家乡味道之外,还有不少队员说,“等上海好了,一定要再来看看。”

(许明 汪鹏翀 汪伟秋 刘轶琳)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