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之河”何以心安?——沿淮百姓依水而居新观察

[百科] 时间:2024-04-19 20:38: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次

原标题:“多难之河”何以心安?——沿淮百姓依水而居新观察

题:“多难之河”何以心安?——沿淮百姓依水而居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多难之河刘美子

深秋的何心淮百蒙洼,依然满目葱绿。安沿大堤外,姓依三个月前凶猛的居新淮水如今已回归平静,缓缓东流。观察大堤内,多难之河保庄圩里新落成的何心淮百“淮上社区”正在迎接首批搬迁移民的到来。

13栋新建的安沿淮上社区楼房错落有致。54岁的姓依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村民张洪海正在收拾入住不久的120平方米新房。中秋以来,居新他已经邀请了20多位亲友为新家暖房。观察

淮河,多难之河曾是何心淮百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历史上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安沿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成为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27处行蓄洪区沿淮而设用于分泄洪水,人们居住在处于高地的庄台。淮河流域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4倍多,庄台的居住空间狭窄逼仄。

张洪海曾居住在自由庄台,但他并不“自由”。和蒙洼大部分庄台一样,自由庄台空间拥挤、人居环境恶劣、污水横流。一家六口蜗居在三间平房里,儿子结婚时,因居住环境太差,甚至没摆酒席。

2018年,安徽省实施第一批行蓄洪区庄台疏解降容工程。张洪海接到移民迁建的通知,二话没说签了字。此轮调整后,1204户4830位村民将陆续从庄台迁出。

“保庄圩就像平原上的木盆,村庄建在‘盆底’,四周受堤坝保护。老百姓依水而居不再提心吊胆。”王家坝镇镇长余海阔说,“十四五”期间,王家坝保庄圩内将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就业产业园,通过三产融合带动就业,确保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

2010年以来,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38万不安全区域和庄台超容人口得到搬离。

300公里以外的凤阳县黄湾乡蒋集村村民王勇也是搬迁政策的受益者。曾居住在淮干滩区的他,常常受到洪水威胁,如今内迁,住进了防洪保护区。2019年,王勇实现了超10万元的创业收入,比以前农闲时外出打工收入翻了一番。

近年来,水利部淮委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建设,部分行洪区变成防洪保护区,不再承担分洪功能。通过集中安置,黄湾乡还地于水,人水不再相争。

“行蓄洪区调整的同时,我们整理河槽,扩大泄量、降低水位,既不影响淮河防汛,也为地方发展腾出了空间。”水利部淮委规划计划处处长杨锋说。

方邱湖防洪保护区内,一座集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服务和绿色生态产业于一体的临港新城正在规划。“从行蓄洪区调整为防洪保护区,3万区内群众迎来发展新希望。”蚌埠市经开区临港社区中心副主任雷善鑫说。

依水而居,不仅要住得安心,也要生活得放心。怀远县城东,荆山峡两岸山色苍翠,波光岚影。400多米宽的淮河主航道呈“S”形穿山逶迤向前。据记载,这里曾是大禹劈山导淮之处。

59岁的管凤祥和老伴正在岸边做着下水前的热身。夫妻俩坚持每天到这片自然水域游泳,6年间几乎从未间断。

然而在几十年前,淮岸百姓却“谈水色变”。因水体污染,蚌埠市曾出现居民在自行车后驮着水桶全城找水的景象。

蚌埠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为淮河生态治理划下红线。清理“十五小”、划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开展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如今当地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清冽的淮水又回来了。

怀远县铁人三项运动协会每年都会沿淮河组织半程马拉松赛。“在这山水间运动,跑出的是满满的幸福感,游出的是向往的生活!”管凤祥说。(水金辰 刘美子)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