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做好兜底保障 不留脱贫“死角” 正文

做好兜底保障 不留脱贫“死角”

[娱乐] 时间:2024-04-26 12:52: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次

原标题:做好兜底保障 不留脱贫“死角”

老弱病残是死角贫困户中的困难群体,但在脱贫路上一个都没落下。做好“视力一级残疾的兜底我,学习按摩后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保障不留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脱贫”东川区汤丹镇新寨村建档立卡户张俊发依靠自主创业实现脱贫,死角还招聘了2名建档立卡盲人在店里打工。做好

作为脱贫攻坚的兜底重要举措,兜底保障担负着脱贫攻坚的保障不留底线任务,是脱贫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死角坚中之坚的做好最后防线,是兜底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通过这项制度,保障不留“兜”住最困难群体,脱贫“保”住最基本生活。

昆明市大力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因病、因残等特殊原因造成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按期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同时,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户,继续享受低保政策,做到“脱贫不脱保”。

2019年底,全市识别农村低保对象45069户66073人,支出兜底保障资金2.41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城乡一体化,符合参保条件的27169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100%,54134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老人,按照政策100%领取待遇。此外,坚持“先行救助”原则,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乡镇(街道)临时救助资金审批额度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实施临时救助5361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22767人次。

实施小商店、小加工、小个体、小维修工程,帮扶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就读高中、大中专、大学将得到一次性补助,提高未来残疾劳动力文化素质和竞争力。

家住石林长湖镇维则村的低保户张云旭,小儿子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家庭收入来源仅仅靠种植烤烟、小米辣,无法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多亏国家政策好,不然根本负担不起。”张云旭说,通过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低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小儿子的病情得到控制,现在已上初二。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有效渠道。在东川,每年都会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搭建企业与残疾人双方面对面、零距离沟通平台,实现企业就业岗位人员需求与残疾人就业愿望现场结合,解决残疾人找工作难题,对达成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开展“量体裁衣”式岗前培训,实现“招聘+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同时,协调开发残疾人农村书屋管理员岗位、农村公益性岗位等,部分农村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对于一部分无法外出就业或发展种植、养殖的残疾人群体,依托精神病医院、老年病医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在就业年龄段、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集中起来托养,解放家庭其他劳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彻底清理农村低保中存在的“漏保”“错保”“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昆明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救助工作中对象认定不精准、审核审批不规范、发放救助不及时、执行标准不严格、动态监管不到位,存在“漏保”,以及近亲属备案制度不落实和资金监管不力等问题。

接下来,全市将继续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群体,加强政策衔接,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人口纳入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对特困人员、孤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实施救助,做到应养尽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提升关爱服务效能,做到应帮尽帮,防止留下脱贫“死角”。(张星宇)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