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种地打破老传统 海南“智能农机”赋能农业现代化

[热点] 时间:2024-03-28 19:43: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1次

原标题:“慧”种地打破老传统 海南“智能农机”赋能农业现代化

稻谷金黄,慧瓜果飘香。种地在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抗美村委会抗美村的打破代化绿橙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绿橙种苗在风中轻轻摇曳,老传60岁的统海陈吉武打开手机里的App轻轻一点,外面太阳热烤着的南智能农能农基地里,一滴滴既解渴又有营养的机赋水肥,立即通过田间网管迸发在叶片上,业现入土滋润根部……

同所有果农一样,慧陈吉武也遵循着日出而作,种地日落而息的打破代化规律,但全然不同的老传是,他只需要每天打开手机里的统海宝秀农业云App,就能足不出户,南智能农能农“果事”尽知。机赋这是陈吉武这些新农人的“秘密武器”,也是“数字农业”的趋势所在。

近年来,海南省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以及太阳能光电控水灌溉技术,滴灌管、微喷头、微喷带等灌溉模式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中,属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环节。尤其在果园种植和设施农业领域广泛更加广泛。

“监控、浇水等以往费时费力的工作,现在用手机或电脑就能操作。”陈吉武说。记者 杜倬荷 摄

“互联网+农机”让绿橙种出科技味

“监控、浇水等以往费时费力的工作,现在用手机或电脑就能操作。”陈吉武自2003年就来到该基地工作。对于种了10多年地的他而言,利用手机和电脑就能查看绿橙的生长情况,还能控制水肥灌溉的体验,非常新奇,“以前三个人要花10天才能完成灌溉工作,如今多了个‘科技助手’,仅用5个小时就能完成,这让种绿橙变得越来越智能和高效。”

不仅如此,陈吉武还购置了打草机和松土机等农机设备,以“互联网+农机”的方式种植管理基地,让绿橙越种越甜。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抗美村委会抗美村的绿橙种植基地里。记者 杜倬荷 摄

海南宝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秀英介绍,可通过宝秀农业云App设置临界值、喷水量等,水肥通过水泵、智能施肥机、全自动过滤器、变频供水控制柜等灌溉系统的系列操作,输送至田间。“建设‘互联网+农机’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平台,让果树栽在‘智网’上,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方式,还更新了职工的产业发展观念。”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7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2%。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65.4%。全省农机经销商100余家,农机专业合作社81家,农机维修店约400多家。

引“活水”入农田,光电控水让土壤更滋润

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的大坟坡村光电控水灌溉项目,周学东沿着2000多亩的农田查看沿途耕地出水口情况。大坟坡村通过光电控水技术实现远程调水和智能灌溉,以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对水进行输送和调控,无需蓄电池,节能环保且不受地区和温差限制,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传统的调水成本高等问题。

“现在不用我们挑水了,扭开旁边水阀就可以直接把水引到田里,没有什么负担。”大坟坡村农户们一边忙着施肥、浇水,一边感慨道。一旁延伸到地头的管道,就像家里安装的自来水,随时可开可关,引水浇灌。不仅如此,使用光电控水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调水和智能灌溉,每亩地25年的投资成本只需要3000元/年,相比传统调水方式,每年可节省电费5、6万元左右。

光电控水灌溉项目现场。记者 杜倬荷 摄

而在这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周学东和他所带领的团队所付诸的努力。周学东是海南广源隆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入选海南省“南海英才”拔尖人才序列,他自主发明智能光电控水设备灌溉全省10万多亩良田。对于他来说,能让这项技术在振兴乡村、服务三农、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再艰苦也都是值得的。

2014年以来,周学东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海南省内、东南亚等地施建了数十个“光电控水”项目,包括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太阳能智能水系统灌溉项目工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文昌基地智能光电控水及发电照明系统工程、柬埔寨项目等,被评为海南省重点项目推广,并列入海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得益于海南的政策福利,我们的技术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光电控水项目惠及更多农田。”周学东表示,未来,将致力于助力打造“三纵四横”管网体系,让光电控水项目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滋润更多土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光电控水灌溉项目现场。记者 杜倬荷 摄

“慧”种地打破老传统,农机购置补贴惠农

周学东所提到的政策福利,正是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加快推进海南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当前海南农业仍存在耕地分散、种植规模小、土地流转不充分、宜机化条件差等问题。

《措施》指出,加大农机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推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面提质增效,重点向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新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农机具倾斜,将测算比例从30%提高到35%,或实行累加补贴;到2025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20万千瓦;以先进机械为翘板建立热作农机装备“海南研发”基地,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和乡村振兴,辐射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和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难题。”在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的文昌宝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55岁的农机手邢益宝正在田间熟练地操作着水稻联合收割机,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高效快捷的现代机械作业,让邢益宝的工作效率高了不止10倍。

杨然兵与海南大学的学生们正利用电脑系统操作机器人,进行采摘芒果、割胶等系列动作。记者 杜倬荷 摄

然而,购置一台机械至少要花费10万元,这对于该合作社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该合作社管理员陈泽文算了一笔账,购买一辆插秧机需花费9万多元,由政府补贴3万多元,为合作社购置农机减负了不少,大家干起活来也更有冲劲了。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辐射文昌市5000多亩水稻产业发展,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难题。“《措施》提高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测算比例,这对我们购置农机提供了更大力度的优惠和帮助。”邢益宝如是说。

同样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惠及的还有定安翰林镇农旺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据悉,该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主要以种植水稻、毛豆等经济作物为主,人数规模从原来的5人扩展到了如今的50余人。期间,该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将业务扩展至老挝、越南等国家。

“我们能发展得这么快,要得益于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每台机械我们都能获得补贴30000至35000元左右,我们只需花费10万左右就能把这些机械都买下来。”该合作社副社长王上南表示,《措施》的出台,更是让自己和社员都十分期待,希望能让更多农户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大家劳动的积极性。

海南大学的学生正利用电脑系统操作机器人,进行采摘芒果、割胶等系列动作。记者 杜倬荷 摄

专家:做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器

你见过采摘芒果的机器人吗?近日,在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大学的学生们正利用电脑系统操作机器人,进行采摘芒果、割胶等系列动作。

“采摘一直是劳动强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对此,我们针对热带水果研发了热带农业机械,希望通过自动化、机械信息化等各方面的优势,帮助果农实现智能采收。”长江学者杨然兵介绍,海南大学成立了7个农机团队分头进行研发,其中包括橡胶团队、采摘机器人团队、南繁育种机械团队等,在不同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的成果。

海南大学的学生们正利用电脑系统操作机器人,进行采摘芒果、割胶等系列动作。记者 杜倬荷 摄

“《措施》出台后,我们针对海南农机最薄弱的环节进行了技术研讨,7个团队各自分工,进行技术攻关的同时,积极对接企业,搭建合作桥梁,共同发展农业产业。”杨然兵表示,下一步,该团队将进一步深度助力海南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驱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土地宜机化改造,加强农机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农机示范推广力度及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健全农机推广机构,提高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农业现代化赋能。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杜倬荷(杜倬荷)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