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新闻山”下守初心 正文

“新闻山”下守初心

[探索] 时间:2024-04-27 06:53: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67次

2021年7月21日,全省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学党史 强四力”延安调研培训班学员来到延安新闻纪念馆参观学习(资料照片)。下守初心记者 赵晨摄

早春三月,新闻山万物生辉。下守初心

屹立于延安城中心的新闻山清凉山,漫山遍野的下守初心桃花、杏花竞相开放,新闻山像是下守初心在为那段激昂澎湃的岁月欢呼鼓舞。

1937年至1947年,新闻山党中央在清凉山创办了新华通讯社、下守初心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闻山解放日报社、下守初心边区群众报社、新闻山中央印刷厂等新闻出版单位,下守初心清凉山因此被称为“红色新闻山”。新闻山

“当时的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信‘笔和枪一样是战胜敌人的两种锐利武器’,他们在潮湿的洞穴里将党的主张通过红色电波和报纸从清凉山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鼓舞全国军民的战斗士气,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延安新闻纪念馆馆长刘金林说。

沿着清凉山拾级而上,随处可见各新闻及出版单位的旧址。行至半山腰,可见一排窑洞,那便是边区群众报社旧址。一张张泛黄的《边区群众报》老照片和老报样,记录着这份报纸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1940年3月25日创刊的《边区群众报》是《陕西日报》的前身。在烽火岁月中,在山梁沟峁间,陕西日报的先辈们扛起斗争的旗帜,以笔墨纸张为武器,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为信念,采取油印、石印、铅印等多种方式出版。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边区群众报》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唯一坚持出版的党报。

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工作6年来,每当讲起周文、李卓然、胡绩伟等老报人的故事,讲解员惠文学总是充满感动,“延安时期的老报人不畏艰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2021年末,延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惠文学主动报名加入志愿队伍,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核酸检测、信息登记和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现文博人的担当。

2020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陕西日报“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

守正创新,守的是正气,守的是精神。从清凉山上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

2021年,延安疫情防控期间,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折臣龙在新闻直播间两遇“连麦”求援,随即展开了直播间里的生命接力,成功帮助救助两名病患。

折臣龙说,延安时期,新闻前辈们克服艰难,战斗在新闻第一线,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些精神早已熔铸在延安人民的血液里,今后他会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学习红色故事,体验特色课程,感悟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独特红色印记的“新闻山”,如今正以“年轻”的姿态迎接着全国各地的“学员”。

刘金林介绍:“我们联合陕西红培文化研究院,先后修复100多孔窑洞,对窑洞进行陈设布展和改造提升,对山体主要通道进行亮化,对部分院落空地进行绿化,再现了清凉山革命旧址的文化原貌。”

“依托旧址窑洞,我们建成集‘住宿、餐饮、体验、教学’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清凉山革命旧址红培教育营地教学负责人刘江涛说,“我们通过建设体验区和教学区,让革命旧址成为生动课堂、让革命历史成为鲜活的素材、让革命精神成为前行的动力,使学员们在互动中感悟历史,在共鸣中传承精神,在体验中点燃激情。”

“在历史长河中,新闻先辈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新闻之歌。今后,这份担子将被更多新闻人放在心上,担在肩头。生逢伟大时代,我一定铭记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以坚定者、奋进者、创新者姿态,把笔头、镜头对准群众,书写好新时代三秦大地的奋斗篇章。”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陕西日报社记者刘印说。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