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为史存证的英雄叙事 正文

为史存证的英雄叙事

[娱乐] 时间:2024-04-26 01:10: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24次

原标题:为史存证的为史英雄叙事

王昆的长篇报告文学《“红区”日志——火神山的日与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4月)为我们展开了一场文学与现实的对话。王昆真切地记录下抗疫一线的存证一帧帧图景,他的雄叙书写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也具有文学的为史可读性。《“红区”日志》承袭了军旅文学深厚的存证现实主义写作传统,也彰显出崇高壮美的雄叙审美风格。

书的为史开头,我们便看到了一个人——“沈利,存证一所军队医院的雄叙重症监护室主任,绝对海拔一米八三,为史业余称号为灌篮高手。存证”沈利、雄叙凌晨4点、为史通往火神山医院的存证交通车上,开篇对人物、雄叙时间、地点的简单记录使得一个个子很高、爱打篮球的医生在城市的危急时刻进入读者的视野。这是作者描写的第一个英雄形象。言语简练,亦无雕琢和造作。“第一次从火神山医院回来的时候,沈利就测算了时间:从医院抵达酒店需要40分钟。当然,现在的情形,这里24小时不需要考虑塞车。在缓冲隔离区换防护服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就算更衣室需要排队,这个提前量也足够了。”精确地估算时间是军人沈利的习惯,一方面是准确地安排自己到达医院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夜班的同事早点回去休息。微小的细节彰显着军人的严谨。为给自己增加抵抗力,“沈利一边穿衣服一边给自己打了一针胸腺五肽。”王昆笔下的人物,首先是有血有肉的战士,同时也是父母,是妻子、丈夫,是孩子。出发前,护士王巧玲全家围坐一桌,为她践行。老公默默地为她夹着饭菜,婆婆不停地叮嘱着出门要注意的事项,公公不时地为她分析着疫情的大体形势,平时调皮的孩子也一声不吭,偎依着她,特别安静。洗消员董红娜的父亲是一位老军人,对于女儿的选择极为理解、支持。知道董红娜在执行任务中不便接打电话,父亲从不主动打电话过来,只是偶尔会发上一条斗志昂扬的短信。看到短信,“董红娜红着眼睛,在防护面具下,她可以尽情地流泪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确实,自从来到武汉,除了第一天报平安外,她竟然忘了给家里多打几个电话。”事实就是这样,火神山前线的焦灼战情、紧张状态,让他们无暇思忖太多,也没有空闲去思念家人。《“红区”日志》既注重还原人物的现场感受,也呈现出宏大的叙述结构,不迂回,不闪躲,一切都好像是迎头撞上去的。

王昆对英雄形象塑造更侧重于灾难里的拯救和温情。在集体面对一场灾难的时候,把英雄行为落实到一举一动、一时一事中去,把人物的温情和大义都烘托出来,强调内心的进入,让读者通过作品认识现实,认识战斗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看到英雄形象真实的精神内核。他笔下结实绵密的细节,使得对病毒的恐惧和无畏都有了可以感知的外形。王昆记录下护士刘慧因为长时间工作而晕倒的一幕:“热水还在哗哗地流着,恶心的感觉阵阵泛起。意识有些模糊,就像做梦一样,她觉得正飞离悬崖向下坠,一一闪过的人影有家人有同事有战友有病人。她想靠着墙稳住身体,却顺着墙滑到了地上。淋浴的热水继续浇着她,她挣扎了一下,似乎要起身,但实在毫无力气。她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来。”这是一位战士的身体感受,何尝不是一段艰难痛苦的心路历程。这样的段落还有很多,带给读者勇气和慰藉的,是对军人牺牲和付出的真实书写。经由这些叙述,读者得以了解幸福生活的背后有中国军人的守护和付出,正是他们昼夜的坚守,为拯救生命开辟出了绿色的通道。

灾难之下的芸芸众生体验着恐惧,也怀揣着希望。对于军队支援抗疫的医护工作者来说,疫情如同战鼓响在耳畔,他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王昆笔下这些来自抗疫一线的文字是相当精确的,而且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类似纪录片的感觉。这使得他的记录有真实的重量,让军队医护人员的形象高大而具象。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专家毛青说:“让所有医护人员零感染,是防控战的关键,一个人不感染容易。要让几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在这样的战斗中零感染难度很大。自己不健康拿什么去拯救别人,拿什么去拯救第二个、第三个人?”《“红区”日志》中记录了这一点:“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医护人员自身安全,医疗队制定了严格细致的规程:轮值人员除了在医院下班后进行规定的个人洗消,回到宾馆时,再累再饿也都要坚持再走一遍洗消流程。而且,各种细节都有据可行:淋浴冲洗必须是4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高温更有效果,时间不低于30分钟,细菌耐不住长久的湿热;然后再用特定的消毒液洗涤自己的眼睛、鼻腔、耳朵等,这些地方最容易残留病毒,薄弱环节必须清洁到位;最后再把自己的衣服、靴子一一进行开水洗涤与消毒。做完这些才能放心地吃饭喝水和睡觉。李丽丽按照医院的区域划分,把自己的房间也做了区分:门外是污染区,进门之前先把外套、靴子等脱在门外消毒杀菌;进门后的走廊和卫生间是清洁区,最后床铺与吃饭活动的地方是安全区。”依靠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严明的纪律约束,疫情中全军参加抗疫的一万余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红区”日志》中的英雄形象离我们非常近,读者们都置身事件之中。可以说每个人对抗疫的过程都是熟悉的,但又都是陌生的。这样的写作其实是具有很大难度的,尤其考验作家的采访能力。军人的使命感让王昆更注重搜集那些关于拯救的故事,并用有质感和表现力的语言,把真实的现场书写得惊心动魄。在书中,王昆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和激情,把鲜活动人的故事传递出去,为英雄立言,为历史存证。

作为一个关注时代的军旅作家,王昆用文字把中国军人对国家、对人民执着的爱和奉献记录下来。《“红区”日志》以一种军人特有的视野,关注民族历史的重要时刻,深入火神山的抗疫现实中,深入英雄身边,书写新时代的军旅英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丰满结实的情感,能看到令人感动敬重的灵魂。《“红区”日志》也是王昆对自己军人使命的一种思考。每一个写作者都不能回避我们所处的时代。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书写是记忆也是抵抗。王昆真诚地记录了疫情之下的生命痛感,记录了疫情对整个国家民族的考验,也记录了英雄对生命的拯救和对民族精神的提振。这样的报告文学当然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为这个时代铺就温暖的底色。(■宋明珠)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