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记 | 刘大先:从水会城到洋浦盐田 变易与恒常

[热点] 时间:2024-04-21 00:07: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80次

原标题:海南日记 | 刘大先:从水会城到洋浦盐田 变易与恒常

刘大先

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

大保村→儋州洋浦

著名批评家刘大先。海南恒常记者 陈卫东 摄

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区北向西行四十公里,日记为黎母山镇大保村委会水上市村,洋浦盐田坐落于密林深巉之间。变易水上市村路颇为平坦,海南恒常是日记2014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支持的硬化路面。在那之前,洋浦盐田可以想象在这槟榔与橡胶丛林中,变易要找到这个隐蔽的海南恒常处所并不容易。这些地名也可以显示出其乡野之气,日记比如附近的洋浦盐田大塘、狗生岭、变易牛轭曲。海南恒常

今天要去考察的日记是水会所考古遗址。“水会所”这个名字一般人听来还以为是洋浦盐田做SPA的,其实是来源于明代的水会城卫所,“水”指水蕉,“会”指“大会”,是当年黎民的地名。据定安县出生的嘉靖年间礼部右侍郎王弘诲记载,万历二十七年,因为马矢起兵作乱,东山游击将军邓钟率所部精兵,偕雷阳副总兵黎国耀、琼崖参将庄渭扬各率所部广、雷、琼士官兵共八千多人平叛,俘斩一千八百多人,将此地三百多里纳入明版图。次年(1600年),考虑到地形复杂、民俗迥异,为了长治久安,海南道副使程有守、宪使林如楚、因平叛而已升为副总兵的邓钟、抚黎通判吴俸相继来规划善后事宜,建筑水会城,置守御千户所。万历《琼州府志》载:“按察使林如楚筑水会所城,调后所千户刘国祖、清澜所百户黄允成统内四所及清万儋军三百名守之。”戍守官兵兴屯田,稽亩籍,创公廨,伐山开道,东达万宁,西达儋州,各地逐渐疏通,还设立巡司以备稽察,立墟市以通贸易,建乡约以兴教化,竖社学以训黎庶。这是中央政府经略海疆,开化边民的举措。

四百多年过去,热带丰沛的雨水与葳蕤蓬勃的植物已经让水会城掩埋在荒草慢坡之中,只留下一道树立的土埂,如果不加留意会以为是山里常见的高坡。海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这里工作多年,陪同的何国俊是厦门大学考古系毕业的,已经在这里干了四年了。据他们的发掘研究,水会城大致呈长方形,东西城墙长约290米,南北城墙长约310米,拐角为弧形。原设东、南、西3个城门,现西门已遭破坏。东城墙基本保存完好,还可以见到登上瞭望台的石阶,城门楼当然早就化为土墟。南城墙略有残缺,北、西城墙破坏较严重。城墙为泥土构筑,两侧用石块堆砌作为护坡,城外有壕沟环绕,是筑城时取土挖的。这些研究成果与历史记载相一致,并对城墙、城门、壕沟等进行了解剖,证明水会所城是现今海南岛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古城之一,对研究明代卫所制度和海南岛古代城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西城墙部分还在发掘,一位刘老师带着一帮民工正在挖土。挖的地方是一个排水沟所在处,因为当年筑城墙时,是将一个水塘从中截断,一半留在城里可供取水之用,另一半在外面权作活水,现在依然可以在城墙内面看到一个圆形大坑,就是水塘的遗迹,只是已经长满了蕨类与杂草。我跳到坑里用锄头刨了几下,磕到了石头,换手铲,剥去外面的黄泥,是巨大的石砖。发掘进了大约一半,表层大约一米厚的泥土被削去之后,排水沟的形状已经露出来,由石砖砌成,结构完整,可以推测出城墙大约有四五个人高。

刘老师一口陕西话,曾经在韩城市昝村镇的梁带村挖过东周早期的墓葬遗址,还在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参与发掘过三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他带我到另一块房屋基址体验一下怎样用洛阳铲。这是在一片橡胶林中间的平地,五六个民工一人手持一个洛阳铲往地下戳,地面上留下了一排排整齐的圆形小洞。一个小伙子告诉我说,使用洛阳铲时,身体要站直,两腿叉开,双手上下握杆,在二足尖间用力往下垂直地捣,每次提出来的时候,都要将铲头旋转一下,四面交替下打,保持孔的圆柱形。铲头带出来的泥土有时候黏在铲子上不好去掉,干了几次我就气喘吁吁,汗如雨下。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巧劲。一般表层泥土都有腐殖质之类,再往下就是原土了,颜色比较纯一,如果还是杂质较多,可能就是埋藏在地底下的遗物。这涉及到土层辨识的专业知识,我也不懂。刘老师说,考古就像是侦探工作,通过泥土的蛛丝马迹来辨别地底下的东西。

穿过橡胶林,可以看到许多树前段时间都已经割过胶,树皮割开的底部还放置着盛胶的小碗,里面有残余的乳白色胶液。城墙外面大约一里多地是一块平坦的山谷,应该就是早年屯田的所在地。现在依然种了一些水稻作物,田塍上偶尔有几株野生的香蕉,结满了青色的蕉束。何国俊带我们去看一块田间的大石头,正面刻有“总府官田 上至东北山脚界止”字样,背面是“下界民田”,原来是一块界碑。界碑往往都没有落款时间,但是从“总府”的称谓来看,最迟不会晚于元代,极大可能就是水会城屯田留下的。空间的划分超越时间的限制,这一点倒颇有哲理意味。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水会城淹没于荒郊绿树之中,然而这块土地却没有变,只是变换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容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具体的历史事件在时光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大地依旧恒常存在。今日的考古发掘,就是为了将这块土地上生存延续过的人们及他们的生活,梳理成为连续性的脉络。

从水会城遗址出来到阳江路一个路边野店吃饭,从三亚赶回来的王老师陪我们吃饭,聊起来一个戏剧性的事情。大前天(23号)下午,三亚崖州区拱北村村民发现“多坟山”旅游专列公交化项目征地里有钩机在施工,已经裸露出5块45座墓,怀疑是盗墓。他们就第一时间叫停,打电话给三亚文物局并且报警,得知消息后,海南省博物馆考古队24号上午赶到现场勘察,初步确定是目前为止海南发现的最大的古墓葬群,对于研究当地文化、民俗、历史有重要价值。王老师写了报告,请示省里进行保护与科学发掘,目前这个事情还在进行中。

下午前往儋州洋浦半岛,万洋高速开通及洋浦大桥的开通,无需绕路,让行程缩短为一个小时左右。琼中在五指山下,湿热异常,我昨晚洗的衣服,今天上午还没有干,到了西北向的洋浦,因为靠海,海风吹拂,一下子感觉凉爽了许多。

晚上去附近的洋浦古盐田去看了一下,这个盐田与我在四川、宁夏见过的盐田不同,是一块一块平坦的石头构成,石头中间凹进去成为盛海水的容器,四周凸起为主,每一块并不大,有点只有脸盆大小,星罗棋布地高低起伏罗列。盐工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暴晒结晶成盐巴。这种煮海为盐的古法已经延续了1200年,至今仍在沿用。盐田并不大,四周围绕的土丘上生长着野菠萝与仙人掌,再走几步就到了海边。海湾中是归航的渔船,在渐渐暗下去的夜色中轻轻摇荡。较之掩埋在土下的水会城,古盐田是活着的文物,见证了海岛居民生活方式的变与不变、知变与守常。(刘大先)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