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海南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扎根海南四十载 热带牧草漫天涯

[综合] 时间:2024-04-23 21:58: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9次

原标题:感动海南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扎根海南四十载 热带牧草漫天涯

海南自然科学奖特等奖是感动根海海南科技界含金量最高的奖项,空缺5年后,海南2020年12月授予“海南莎草科资源研究及其分类学修订”成果。中国该项目第一完成人刘国道,热带热带是农业南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科学研究员。院副院长涯

刘国道的刘国科研成就,可以这样概括:40年为海南从事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道扎省部级项目;发表重要论文100多篇;论著、牧草漫天科普类丛书共30多部;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大奖、感动根海各类人才荣誉称号、海南国际级大奖共50多项;培养硕博48名;在国际合作与热带农业科技“走出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服务了国家科技外交。热带热带

“我国热带农业的农业南载支点在海南。”刘国道总是这样提醒着团队,我们所有科研成果背后,总有海南的身影,那是整个海南的加持。

身上有土、脚下有泥。40年行走海南,扎下去再走出去,刘国道让海南在全球热带农业科技领域熠熠生辉。

野外科教途中,刘国道躬身向小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海南是中心 引领全球热带草业学科建设

刘国道是云南腾冲人,村庄紧临缅甸,高黎贡山道道天堑让这里封闭落后。1981年,18岁的他考来海南求学时,第一次翻越大山。

对海南唯一模糊的认知来自童年热播的《红色娘子军》,神奇的热带吸引着他。从腾冲到儋州,40年前,刘国道颠簸七天七夜来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上大学。学校与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并称“两院”,学校现已并入海南大学,后者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

畜牧产业占我国农业总产值1/3,大学期间,刘国道将科研方向确定为热带牧草。这是个冷门学科,刚工作时,课题组里算他在内也就4个人。

小草漫山遍野广阔无垠,物种丰富多样,看似随手可得,可对于科研来说,广袤的另一面是“难以聚焦”,想在基础研究上出成果并非易事。

牧草研究,最辛苦的工作是采集样品,开着车呼啸而过不会有收获,要边走边采,十几公里要走一整天。说是行走,实为触摸,刘国道触摸海南的方式,是一次次面向小草躬身,一叶一叶观察,一点一点查找,一株一株采集。

工作后的第一个十年,刘国道走遍了海南所有的乡镇与村庄,他与团队创造过连续38天野外作业记录,“积累了科研第一桶金”。

28岁的刘国道在五指山进行野外科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采到百样草,就有了写书的打算。1993年,刘国道决定把海南岛的饲用植物挨个写一遍。一边采集,一边做实验,进行营养成分分析,标明氨基酸含量、微量元素分析。样品采了上千种,海南野生的,人工栽培的,国外引种的,海洋藻类植物也加入其中。

无法“百度”的年代,写书比在外跑辛苦,确认一个信息至少要查阅十几本书,中文名、别名、异名、拉丁名、英文名,光名字就有多种表达方式,所有的信息反复印证才能下笔。刘国道边查边写。

1999年,用时7年,刘国道为海南而作的工具书出版——《海南饲用植物志》,记录海南79科、377种饲用植物,61万字。海南饲用植物第一次得到全面梳理,全方位记录每一种植物的详细信息,直到今天都是海南饲草最权威的工具书,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可在书中“百度”海南牧草。

这本书同时还成为我国第一部饲用植物志书,为各省饲用植物志编写提供样板,海南饲草为中国饲用植物志编写提供大量素材。

就这样,刘国道将海南作为科研中心,这里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环境成为我国热带农业研究的绝佳支点。

研究是手段,创新应用是目的。刘国道与团队服务农业生产,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培育热带牧草主推品种,推动海南与南方热区省份草业发展。他们构建了热带牧草育种平台,选育国审牧草新品种31个,其中热研4号王草、热研20号柱花草入选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十年成就展,热研21号柱花草入选农业农村部“十三五”主推品种。

不换道,不取巧,刘国道认准热带牧草,投入巨大的热情与集体智慧,无比勤奋地潜心于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创新利用研究,引领了我国热带草业的学科建设和科技进步。

刘国道带队穿行海南热带雨林,这次野外科考持续一个多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以海南命名 让特有物种终身携带海南基因

莎草科是牧草中非常重要的一科,它含有众多饲用、药用的珍稀植物。然而,海南的莎草科居然长达40多年没被系统研究。

自1993年开始,刘国道带领牧草研究团队投身其中。 2000年后,他着手编写《海南莎草志》专著,带队在海南长期进行野外科考,资源采集,样品分析,亲自进行资料整理、统稿、修校工作。2012年专著出版,成为我国草学高端图书和重要工具书。

2019年,刘国道与团队完成了海南莎草科的多样性考察研究。同年11月,团队向外“放大招”,重大发现让海南热带牧草科研万众瞩目——海南为世界莎草科植物添加了新成员!

团队对外宣布,26年徒步海南,发现6个海南牧草特有新物种,尖峰薹草、吊罗山薹草等。团队同时修订了该领域世界分类检索,增加了6个新成员,并确定其系统位置。这一发现,让团队获得2019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奖提名。

这个大奖须经两轮答辩。

评审专家提问:你在海南发现特有新物种,为什么用海南的地名命名?

也许,“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名字?”才是专家们感兴趣的角度。

刘国道回答:植物界命名法则强调物种保护,尊重归属权,先发现先命名,此后全球不论在哪里发现同样的植物,只能用同样的名字。比如巴西橡胶,永远与巴西绑定在一起。“尖峰薹草”“吊罗山薹草”是海南的草,我用发现地名命,想让它们携带海南基因,在自然界永恒。

答辩顺利通过。2020年11月,刘国道代表团队接受了这份荣誉,这是该项奖项空缺5年后的再度颁发。

科研道路上,刘国道不断向下用力,深深地扎根海南,科技之树愈加茂密繁盛。可如果没让全国老百姓享受到热带农业科研成果,刘国道看来,“这不仅是失职,更是愧对海南!”

2000年以后,刘国道带领团队走出海南,开始在云南、广东、四川、广西等中国热区落地国家级项目。

“导师跑热区,3年能跑20多趟。那几年他把广西、云南、贵州,把中国热区基本都跑遍了。”董荣书是刘国道的博士生,现在是热科院品资所滇桂黔土壤石漠化治理项目的一线科研人员。

38岁的刘国道在广西研究热带作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这是一项国家级综合治理项目,刘国道团队用海南牧草科研成果治理石漠化难题,不仅构建了治理模式,还搭建了复合生产模式。

滇桂黔有的地市近七成国土面积是岩溶地貌,村庄一度陷入“开荒开到山尖尖,种粮种到天边边”,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荒、越垦越穷的怪圈,水土严重流失。

刘国道带着团队深入调研后,用牧草与经济作物叠加治理石漠化难题。构建了“果上山——草盖地——藤盖石——畜吃草——粪还田”的综合治理模式和“林(果)——草——畜复合生产模式”,项目实施后使当地农户收入提高2~3倍。核心成果入选2021年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典型案例。

以海南为支点,刘国道带着海南智慧、海南成果,服务全国热区,先后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973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海南热带农业科技力量稳居全国榜单前列。

事业走向全国,钻研更加深入。2000年以后,刘国道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出版《中国热带牧草品种志》《热带牧草学各论》等专著28部;主编出版系列科普丛书5套,计69册。

由于杰出的社会贡献,刘国道成为中央直接联系高级专家,获何梁何利区域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海南青年五四奖章、海南青年科技奖等数十项荣誉。

2020年12月11日,刘国道在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海南再出发 科研成果服务全球热区

40年时间,刘国道为海南积攒下丰厚家底儿。

他的科考范围从海南扩展至我国南方9省区,再走向亚、非、拉、南太平洋岛国等热带国家野外科考。他率队共采集回热带牧草资源15000余份,标本8000多份,在儋州基地构建了集种质圃、种质库、立体库、标本馆于一体的热带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平台。

世界热带地区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有54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近四成,大多数国家贫穷落后。2007年,我国提出农业“走出去”战略。此时,刘国道升任中国热科院副院长,主管国际合作。他的科研边界得以再度扩展,为全球热区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为多个国家提出建设性发展建议。

10多年来,刘国道亲历全球69个热带国家野外科考,针对全球热区生态、生产、生活问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其中总闪现着海南身影。

48岁的刘国道在海南采集草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在太平洋岛国,他发现椰心叶甲、植物杀手等生态灾害时,遂提出“椰子为生命之树”理论,并在密克罗尼西亚建立椰子种植示范园,全程用海南技术展开生产。

在非洲,他大力推广木薯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木薯全产业链升级,提出木薯是解决非洲粮食安全的主要作物,并担任中国——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打造非洲农业样板。海南专家常年在中心提供技术指导。

在东南亚,他呼吁“视草为作物”,推广海南牧草的王牌产品“热研4号”王草。

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他传授豆科牧草引入技术,为萨尔瓦多共和国主持编写首部农业规划。

在北非和近东地区,他重视椰枣园土壤改良计划,并在巴基斯坦费萨巴德建立示范基地,海南的土壤专家手把手传授技术。

这十年,刘国道为海南热带农业走出去搭建了一座座桥梁。海南与46个世界热带农业科教政企机构、16个国际组织合作;与33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培训了来自世界99个国家的4000多名学员,促进海南热带农业科技知识产品的分享。

58岁的刘国道在西藏墨脱采集草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供图

这波国际合作,刘国道收获30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刘国道身在海南,操着全球热区的心。

没办法走出去,他宅在办公室主编出版《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实用技术》16册系列丛书、《一带一路热带国家共享品种与技术》9册系列丛书。

近期,世界粮农组织启动“全球热带地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行动”, 刘国道作为核心专家,刚刚提交了《热带农业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中的贡献》心血之作。前不久,他刚刚荣获“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突出贡献奖。

为了海南热带农业的明天,为了国家利益,刘国道长期坚守国际合作一线,为科技支撑农业走出去、服务国家科技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国道办公室台式电脑的屏保,是一组照片拼图。分别是他28岁、38岁、48岁、58岁在野外科考的留影。18岁辞别故乡来到海南,刘国道40载躬身向小草,这是他致敬海南的独特方式。

40年,少年已白头。回望来时路,只一眨眼的工夫。可海南,却被他永远地揣进心窝。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康景林(康景林)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