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矿区复绿,生态美景颜色好 正文

矿区复绿,生态美景颜色好

[休闲] 时间:2024-04-26 02:59: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85次

原标题:矿区复绿,矿区复绿生态美景颜色好

水磨沟融江砂石厂恢复治理后的生态景象。海东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中旬,美景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朵家沟道路两侧栽种的颜色成片桧柏生机盎然,周边已覆土种草的矿区复绿巨大山体,展现出旺盛的生态绿色生命力。

绿色是美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矿区生态修复是颜色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矿区复绿十八大以来,海东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坚持“宜山则山、美景宜草则草、颜色宜林则林”原则,矿区复绿从筑牢制度保障、生态健全长效机制、美景因地制宜施策三个方面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和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大力推进全市废弃露天矿山、砂石场生态修复和整治的工作中,海东市建立了市级领导带头落实生态修复分片联点包干负责制,将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一体推进。实行相关单位联点监督检查制、综合整治进度周报制、整治后期管护属地负责制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统筹协调、建档归档等六项工作机制,将任务图表化、措施手册化、主体责任清单化、常治长效机制化,推动形成了市级统筹督导、部门行业指导、县区狠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矿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海东市对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262个问题图斑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图斑整改清单,市县区合力攻坚,一矿一企定方案,一斑一点抓落实,通过回填覆土、刷坡植绿、渣堆清理平整等措施整治问题图斑,通过了省、市、县三级验收。对10家停产整治矿山、17家关停退出矿山、9家废弃矿山和2家交通、水利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设置的临时砂场等38家企业的整治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判。制定《祁连山南麓海东片区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3年)》,依法督促各企业落实填坑复绿,全面开展闭坑治理、覆土复绿、矿权处置等恢复治理工作。

同时,注重结合区域规划和当地群众的意愿开展生态环境整改,通过对废弃矿山实施安全隐患排除、废渣废石清除、复垦复绿和道路通畅,消除地质安全隐患,恢复生态面貌,为“受伤”山体重披绿装。

朵家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是祁连山南麓乐都片区问题图斑整治的重点项目,区内不仅先天生态条件脆弱,还因历史上矿产资源开采形成了多处山体滑坡、岩体崩塌等地质安全隐患,原始植被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可谓是生态修复工程中的“硬骨头”。

据朵家沟整治项目施工方经理、青海中煤地质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生峰介绍说:“朵家沟只有一公里长,却涉及11个问题图斑,我们根据每个山体的实际情况,‘一斑一策’科学制定治理方案,优化树种、草种保证存活率,也努力提升这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按照祁连山南麓乐都片区问题图斑整治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为抢抓高原植物生长的有利期,管辖区内包括碾伯镇朵家沟项目在内的3个项目,采取边治理边优化方案的工作思路一齐施工。首先开展了危岩清理、不稳定斜坡削坡、坡面修整、坡脚支挡4项工程,把11个整治图斑划分为12个整治区,将其上部山体基岩坡面(80度)降低50%,并创新“穴播”种植方式,首次采用“乔+灌+草+蕨”复合型种植法,完成了21.3公顷绿化,播种草籽和柠条种子9.9吨,栽种沙柳约22万株。布设安装灌溉系统管线18.4千米,采用土壤培肥、修建坡面网格状排水渠、铺设可降解无纺布、分梯次建设储水池与铺设喷淋设施等举措,解决了高原水土易流失、土壤易板结的问题。经检验,修复区复绿率高出规定标准20%。

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有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为避免新的破坏行为发生,海东市全面规范矿业开发秩序,持续加大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加强矿山执法动态巡查,做到专项治理整顿与常年动态巡查相结合,强力推进整改完成的矿山后期养护和管理工作。

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西上庄村附近的石沟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进行采石造砂活动,污染河流,造成生态破坏。为彻底解决西沟峡矿山开采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平安区进行了西沟峡砂石企业开采区集中治理,对砂石企业的生活区、加工区和矿区进行了恢复治理。期间,拆除采石场8家、加工企业13家,注销采矿权8家,并按照“边整改边恢复”的原则,恢复土地13.15公顷,铺设人工草坪2万平方米,清理河道3.4公里,修复平整道路6公里,种植树木1.7万余株。

2018年,原有8家采石场矿权整合工作顺利完成,获得西沟峡整合矿权的企业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以“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进行开采和恢复。采用挂网喷播等先进技术,对采石场矿区平台进行了整修,完成了边坡台段挂网喷播8.6万平方米,开采平台覆土绿化5.7万余平方米,种植云杉5万余棵,大叶榆、丁香等乔、灌木累计20余万株,红柳50万株,累计绿化植被投资1450万元。实现砂石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区生态同步、协调建设,不但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而且让生态环境得到了治理恢复和有效维护。

小桥、凉亭、彩虹滑道、游乐场……4月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卓扎滩景区春光灿烂,景区欣欣向荣的氛围展现出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勃勃生机。

“你想不到吧,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采砂场,风一吹全是土,我们平时都很少开窗户,村道两边人家的围墙都是黑的。”卓扎滩村村民王祥钰回忆说。由于开采缺乏管理,村民备受粉尘和噪音的困扰,村里曾经清澈丰沛的河水变得浑浊,水量也明显减少。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都说靠山吃山,可怎么吃却有大学问,以前村里开采砂场看着是赚钱,其实眼窝太浅,破坏了村子的生态环境,也就能富那么几年,实际上把以后发展的路给挖断了。”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说道。他们采用“政府+村集体+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创新运营模式,大力开展矿区生态整治修复,投资4500万元在闲置采砂场原址上建成了卓扎滩原生态景区,并全面推进村庄改造工程,通过民俗旅游和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方式,使过去“脏乱差”的村庄,一改旧貌处处洁净美观;曾经尘土飞扬的砂石场,变成了广受欢迎的游乐场……一年年的变化让村民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因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鼓起了“钱袋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矿区修复与治理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何敏)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