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新时代的“大先生” 萧山首设“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

[时尚] 时间:2024-04-20 01:23: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97次
杭州日报讯 又是大先生一年一度的教师节。9月7日,呼唤海观在萧山区庆祝第39个教师节活动上,新时 萧乡村10位在萧山乡村执教的山首设金优秀教师获评“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这是最美由萧山区人民教育基金会设立的全区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教师奖项。

萧山是教师奖金海观乡村教育生涯极为重要的一站。1932年起,大先生在金海观赴萧山担任湘湖师范校长的呼唤海观25年间,他有效实践并丰富发展了陶行知的新时 萧乡村教育思想,让湘湖师范成为浙江乃至全国乡村教育的山首设金一面旗帜。在萧山区工商联主席、最美区人民教育基金会会长方能斌看来,教师奖以金海观之名致敬乡村教师,大先生将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在乡村一线向下扎根,呼唤海观向上开花。新时 萧乡村

时隔32年,一场“跨时空”的相遇

“从湘师毕业32年,这次因执着乡村教育而获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倍感荣幸!”手捧沉甸甸的证书,萧山区临浦镇第一小学老师朱国英颇为激动,她感慨地表示,仿佛经历了一场“跨时空”的相遇,“这个奖项,是对所有扎根乡村一线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让我们看到了金海观先生乡村教育思想的延续。”

1992年,朱国英考入湘湖师范。“那时的湘师课程十分丰富,每个专业都有很强的师资。除了常规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学习,学校还十分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等的教育,人人都需要通过普通话、‘三笔字’等教学基本功的考核,还要深入农村学校进行见习和实习。”弹琴、锻炼、阅读、书写,紧张而忙碌的湘师生活让朱国英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生动的校史教育也让她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和金海观“乡村学校应该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的办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或许是在潜移默化中扎根的乡村教育情怀,毕业后的朱国英选择了萧山南片乡村的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2年。相比城区,乡村教师往往需要付出得更多。朱国英坦言,乡村家长相比城镇家长缺乏对孩子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的重视,同时不少家长长期在外工作,孩子缺少陪伴、缺乏自信。作为班主任,她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亦师亦友的角色,贴近孩子的生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这些日常的教育教学正是“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带给她的启发。

历时6天,一份代表建议的“即时回应”

让教育界的名人“落户”萧山乡村教师奖项,源于一份人大代表建议。

今年4月,萧山区教育系统推出“小美好 大先生”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努力,形成全域提升、全面提质的教育新格局。传统上,乡村教师被称为“先生”,他们是乡村社会效仿的榜样。被誉为爱国民主的乡村教育家金海观先生正是“大先生”的生动注解。

“大先生品牌需要有实际的具象榜样,奖项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精神弘扬和传播。”为纪念金海观先生,也为进一步传承“苦硬、实干、研究、进取、注重情谊”的湘师精神,增强新时代育人者成为时代“大先生”的责任与担当,9月1日,方能斌、董茶仙、俞雅君、陈璐、孙丽萍等五名萧山区人大代表通过数字化履职系统“民声e”提交了《关于设立萧山区人民教育基金会“金海观教育奖”项目的建议》。

该建议很快得到了萧山区教育局和区人民教育基金会的回应。经过多方商议,“金海观最美乡村教师奖”这一奖项得以确立,并由萧山区人民教育基金会给予每位老师5000元奖励。这也是继《我和湘师》编撰、《烽火湘师路》专题纪录片拍摄、《旗帜》情景剧创演、“晓晚吟歌”——湘师校友手稿信札展陈等活动后,萧山区追寻湘师百年足迹、传承湘师文化、弘扬湘师精神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