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救治患者,春节里的温暖 正文

救治患者,春节里的温暖

[综合] 时间:2024-04-20 05:45: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69次

西安市第八医院:“这个时候就该我们顶上去!救治患者”  

786b4fd7-896f-4edb-88d5-ad000a28e023

西安市第八医院全副武装的春节医务工作者。 西安市第八医院供图

2月2日,温暖按照安排,救治患者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一区医务人员李建武晚上10时上夜班。春节闲不住的温暖他却主动在生活清洁区帮着往隔离区递送食物、为病人配备的救治患者生活用品以及医疗物资,忙活了一下午。春节

西安市第八医院是温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省市两级定点医院。李建武清楚记得大年三十的救治患者清晨,面对来势汹汹的春节病毒,没有轰轰烈烈的温暖誓师大会,没有一张张请战书,救治患者上班的春节、休假的温暖,有班次的、没班次的,全科医护人员悉数到齐,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为了应对疫情,医院成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流程,设立了医疗救治、消毒隔离、疾控预防等14个工作小组,抽调经验丰富的感染、内、外、中西医、重症、护理等专家组成专家小组,严阵以待。

“我们要对接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等方面的调查,并按照国家目前试行的治疗规范,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我们观察患者每时每刻发生的病情变化,详细了解并分析研判每一个患者的病情。”李建武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收治确诊患者18人,其中一名小患者最牵动大家的心弦。

这名小患者是我省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当她从延安市延川县人民医院被送到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一区治疗那天,恰好是李建武值班。“小女孩只有3岁半。来到医院后,我们的心都提起来了。”李建武说。医院在接到转诊通知第一时间,便在西安市卫健委的组织协调下,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专家共同组建救治专家组,还为患儿准备了玩具、书籍、奶粉等物品,布置了温馨的病房。

从入住隔离区到现在已有12天,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儿目前病情平稳,但是李建武和同事也不敢掉以轻心,随时关注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这个小女孩特别活泼,在医院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里给我们增添了一份信心和希望。”李建武红着眼眶说道。

李建武的妻子怀孕了,但她依然坚守医院从事后勤工作。明明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二人却是“咫尺天涯”。隔离区的医务工作者跟患者接触最近,危险性强,李建武一直没敢跟妻子接触,好不容易见到妻子一面,也只能远远点个头,打个招呼。

医院为一线医务人员准备了专门的生活区,李建武每天下班后都在这里休息。思念亲人了,李建武就与他们视频通话,只报喜不报忧,“这是唯一可以让父母和妻子放心的方式了。”

转眼又到了晚上,李建武全副武装,手上的疹子刺得生疼。“每次穿着隔离服出来,衣服都湿透了,长时间戴着手套,许多同事手上出现裂纹或是产生过敏,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这个时候就该我们顶上去!”李建武说,只要大家有信心,不懈努力,我们的生活一定能回归美好与宁静。我们都期待着狂风暴雨之后,有更美丽的彩虹出现。(陕西日报记者 赵杨博)


紫阳县人民医院:九名最美“逆行者”  

1da838bf-f422-47f5-8d94-b583ddd0fa5a

紫阳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隔离病区检查发热人员的身体状况。 紫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紫阳县人民医院隔离病区是该县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县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包括确诊、疑似或其他需要留院观察的,都会在这里进行隔离留观治疗。

1月30日,记者来到隔离病区实地探访。病区共4层楼,分为隔离区、清洁区和普通区。患者在一楼隔离区,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安排在三楼、四楼普通区。

目前,病区共有9名医护人员,因为隔离区需要全天值班,这9名医护人员被分成3班,每班24小时,不值班的也不能离开病区。隔离区内患者的身体、生活和心理状态都需要医护人员随时处理,这对9人来说是严峻的考验。

徐宏飞是紫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同时担任隔离病区负责人。作为一个老党员,徐宏飞承担起这次疫情最险重的任务:患者的医疗救治、病例分析、会诊报送,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这是与病毒的“零距离”战斗。因为担心感染家人,徐宏飞把每天仅有的3个小时的休息放在院内。而事实上,从腊月二十七开始至今,这9人从未离开过病区一步。

90后的杨星是这个病区的护士长,当天由她带记者进入隔离区,了解医患状态。在清洁区,进入者都需要在这里穿戴防护服。粗略计算,记者一共洗了5次手,戴了3层帽子、2层口罩、2层手套,套了2层鞋套,换上护目镜、胶靴,再套上鞋套,穿戴完毕共需20分钟,而这个流程,杨星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几次。

病房里的患者看起来状态不错,与记者交流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观看手机视频。杨星介绍,这种病毒感染的大多数患者以轻症为主,但医护人员依然丝毫不能马虎。测完体温,并进行了一系列医疗监测、心理辅导后,杨星临走还嘱咐患者,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

进入隔离区没多久,记者的视线已经完全被护目镜上的雾气遮挡,口罩里的水珠顺着下巴往外滴,由于戴了双层橡胶手套,五指像被皮筋死死缠住,全身像是在蒸桑拿一样。想一想,这种状态在发热门诊等处的医护人员身上,需要持续8个小时,不亲身经历,实在无法了解。

杨星告诉我们,2020年的春节,她跟同事们都是在病区度过的。现在很害怕家人发来的信息,因为怕他们担心,都不敢说自己在前线干了什么,作为医护人员,她懂得科学防护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但她也理解家人的担忧。现在她最希望的就是疫情赶紧结束,冲回家抱一抱1岁的孩子。

跟这9名“逆行者”一样,紫阳全县还有成百上千的医护人员在为战胜疫情坚守着、努力着、战斗着。在病毒面前,他们从未有过犹豫,为守卫大家的健康,直面生死,逆行而上。(陕西日报记者 张权伟 通讯员 余飞)

 

西乡县人民医院:在隔离区的七个昼夜  

32e24182-ce83-4c50-9d75-76fdb128912d

护士们相互鼓励。本报通讯员 祝鸿雁摄

1月31日上午,祝鸿雁与第二梯队的医护人员完成了交接,她走出了西乡县人民医院最东头的感染科楼。祝鸿雁是医院感染科的护士长,过去的7天,她和另外10名感染科的同事就一直待在这座3层小楼里。医疗物资和食物都是经专门通道送进去的。

时间倒回到1月24日,一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被诊断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整个感染科楼划为隔离区,专门用于收治疑似病例,楼里原先的病人进行分流或办理出院手续。当天下午,整个楼就清空了,祝鸿雁和同事们作为第一梯队走了进去。

护士袁敏第二天早上就要去一楼的隔离病房。她从三楼的休息区出来,吃了早饭,就开始在二楼穿一整套防护装备。N95口罩外戴了外科口罩,戴了3层手套,防护服外罩了手术衣,穿的胶靴外套了双层鞋套,还戴上了手术帽和面屏……20分钟后,她感觉自己成了个笨拙的机器人。同事们也和她一样,要是不开口,互相都可能认错。

中午有午饭,但从隔离病房到二楼的就餐区,需要把防护装备脱下来。N95口罩和防护服很缺,脱下来就无法再用。于是午饭只能移到下午4时30分交班以后再吃,这期间也无法上厕所。下午5时左右,她用微波炉热了“午饭”,之后又去二楼帮其他同事的忙,直到深夜。到了第三天,袁敏就有了经验:早饭要吃饱,但要少喝水。

第三天的时候,护士陈平爱感觉嗓子干,稍微有些咳嗽。她在医院工作了7年,原计划正月初十举办婚礼,因为疫情取消了。陈平爱想可能是最近经常加班,又穿着防护服,喝水少,有些感冒,晚上自己吃了点药。到了第四天,她咳嗽得更加厉害,嗓子也痛。她开始有些担心,就在同事的建议下去做CT。CT显示肺部有一小块阴影,陈平爱禁不住哭了。当晚,市级医院的车就来接陈平爱,祝鸿雁看着陈平爱一个人上了车,她的眼泪流了出来。

从第一天晚上开始,进入隔离病房的疑似病例就在逐渐增加,需要医护人员处理的状况也越来越复杂。第三天的时候,病房住进一名7岁的小女孩,发着高烧,同时伴着咳嗽、呕吐。医生黄义斌从监护仪上看到女孩的血氧饱和度低,就准备给她吸氧,并用止吐、消炎的药输液。可是鼻导管一插上,女孩就觉得难受,伸手要去拔。黄义斌赶忙去哄,女孩父亲也去安慰,后来又请来了更有经验的儿科大夫。就这样,鼻导管插一会儿,停一会儿,氧气面罩也用上了,女孩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

之后,又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不停地气喘。他抓住黄义斌的手一直问:“是不是这个病?”黄义斌就安慰他,让他不用慌,又用指定的操作指南给他治疗。到了第五天,老人的病确诊了,被立即送往汉中市。西乡县人民医院只收治疑似病例,一旦确诊,黄义斌和同事们就要等待市级医院的救护车来接。第六天的时候,有个病人在晚上确诊,救护车凌晨2时到。他们为病人穿上一级防护装备,送病人上车,这才安心回去休息。

医生程元清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0个月。他晚上有时间了,就会与11岁的大儿子通视频电话。

在汉中市治疗的陈平爱也得到了初步结果:核酸检测为阴性。“疫情一结束,我们就结婚。”陈平爱对男友说。

七昼夜的战斗结束了。医院对第一梯队的医护人员立刻进行隔离观察。15天隔离期结束后,确定没有危险,他们将再次投入一线战斗中。(陕西日报记者 高振博)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