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孕育大文化,北京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改造方案来了

[热点] 时间:2024-04-27 06:32: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6次

原标题:小空间孕育大文化,小空北京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改造方案来了

历经19次公众参与调研、间孕跨界专家多次研讨,文化设计单位反复修改方案,北京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于9月29日在“京西小故宫”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亮相。广源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闸及造方国家图书馆、龙王北京舞蹈学院、庙片中建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村镇设计研究院、区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小空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促进中心、间孕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代表、文化紫竹院街道等单位代表、北京专家学者及地区居民近70人参加了该活动,广源由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廉海英主持。闸及造方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源闸遗址有“运河第一闸”的美誉,与海淀区文保单位龙王庙一起,是紫竹院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该地区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广源闸运河文化、龙王庙民俗文化、长河市井文化的变迁。

“历史赋予紫竹院街道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河水路成为进入三山五园的水上通道,这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文化保护责任。此外,紫竹院街道也在城市更新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上做出了不懈探索。近年来,完成了公众参与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门前城市更新、西三环北外地下通道改造、魏公村建设等项目。同时完成海淀区首个大规模棚改征收项目——魏公村小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开创旧城征收改建‘魏北模式’。这次活动我们希望继续延续公众参与的传统,以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汇聚‘书香·乐舞 科创·紫竹’资源优势,全方位深化民生空间再造。实现地区居民‘长河万寿 如意紫竹’的美好愿景,真正做到‘让城市在文化中呼吸,让文化在长河中延续’。”紫竹院街道党工委书记常增玉如数家珍地表达紫竹情怀。

国家图书馆党群工作办公室主任荣杰在致辞中表示,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场域,文化植根于生活,需要匠心发掘,未来将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的文化力量,共建文化社区。

紫竹院公园党委书记、园长杨静坦言,大运河文化传承与民生空间再造因千年运河而聚首,为共赢未来而主张,未来希望借助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继续推动文化与旅游的交叉融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为现场听众详细讲述了北京运河遗产与运河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建设计集团城市规划与村镇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璐逐一介绍广源闸及龙王庙片区公共空间改造项目方案。方案提取运河文化、皇家文化、广源闸文化等历史元素,用现代写意的手法,展示中式传统园林。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历史与现代的传承和发展。

围绕该方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险峰主持的多元对话环节成为本次活动亮点。在共同探讨大运河历史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共融共生和发展过程中,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秘书长梁欣立认为,民俗活动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议适时恢复农历6月13的龙王庙祭祀活动,恢复原汁原味的广源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宏音斋民族文化发展中心董事长吴景馨强调,紫竹院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笙管乐器的非遗传承人,希望通过长河产生一个雅集系列,体现“笙笙”不息的民族文化。

北京舞蹈学院教务处处长胡淮北表示,街区文化的辨识度非常重要,文化艺术传播和服务社会也是北舞的职责,未来将为紫竹院地区艺术交流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为紫竹院街道责任规划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主任建筑师李西南坚信,只有让百姓了解规划,参与城市建设,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研究促进中心专家惠晓曦认为,把周边单位、员工与居民的意见纳入规划是非常好的决策,建议街道继续总结经验,实现多赢效果。

据了解,该项目自2020年4月启动以来,广泛邀请学生、居民、辖区单位、历史文化专家、交通领域专家、园林领域专家、规划专家、设计机构、社会学专家、清华高校合伙人、街区责任规划师共同参与,预计将在2022年9月竣工。后续,紫竹院街道将以文化挖掘和价值共造为主题举办系列公众参与活动。(记者 刘美君)(刘美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