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写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探索] 时间:2024-04-26 16:17:0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76次

原标题:特别的特别爱给特别的你——写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我省残疾人组队参加青海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第四届全民健身大会。特国助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5月21日是写第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次全残日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特别

我省有30万残疾人,特国助他们是写第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全社会给予充分的次全残日尊重、关心和帮助。特别为了给予残疾人托举梦想的特国助力量,青海持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写第投入力度,省残联遵循残疾人平等、次全残日参与、特别共享的特国助宗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写第建设,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感情、特殊的力量,助力残障群体融入社会,逐梦未来,实现人生价值。

让“春天的事业”更加温暖

残疾人事业被喻为“春天的事业”。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必须有更多的耐心、更细的关心和更博大的爱心。

近年来,我省有效聚合残疾人服务资源,实施“补短板、兜底线、救急难、惠民生”的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残疾人民生福祉。青海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被列入青海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2035年远景目标之中,2022年省政府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五项指标”纳入省对州考核内容,有力确保了规划引领指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省人大、省政协交办涉及残疾人工作建议提案21件,帮助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冶艳芳是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上唐隆台村村民,4年前因身体原因,她被确认为因精神抑郁导致的肢体二级残疾。因为要照顾冶艳芳,丈夫张明福无法外出务工,家庭负担重。平安区残联了解情况后,为冶艳芳家送去了急需的护理床、站立架、防褥疮床垫等,切实为残疾群众一解燃眉之急。

对于许多残疾人来说,各类政策保障如同洒向坎坷人生的温暖阳光。

2015年以来,省残联连续8年组织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累计对144万余人(次)持证残疾人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与康复、无障碍和文化体育等35项实名制数据进行入户登记,并实现年度动态更新,为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科学制定各项惠残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自主开发建设省残联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平台,实时与电子政务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就残疾人基础数据进行共享交换,截至目前,已完成残疾人基础数据交换4757次,为残疾人充分享受各项社会福利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同时,积极落实推动“下基层、接地气、办实事”、提升残疾人基本服务能力暨基础管理“回头看”、残疾人脱贫攻坚暨残联系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残疾人工作、“访查研”暨“走转改”“学党史、办实事、庆华诞”等活动,开展工作调研,入户走访600余户一户多残、以老养残、已脱贫易返贫、“贫困边缘户”、重度残疾人和独自生活事实无人照料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与残疾人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省残疾人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图片由省残联提供

让更多残疾人“职”面未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关键。省残联稳步推进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和服务支持,让他们融入社会,逐梦未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贡献智慧,实现人生价值。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很喜欢这份工作。”2021年,23岁的残疾人苗启凡首次成功就业。如今,他已经在西宁市城东区名为“溜达羊”的食品公司工作了两年。虽然只是负责给牛羊肉打包,但这份简单的工作却令他和家人充满了希望,欢欣不已。

对于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心智障碍者,省残联通过积极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推行“就业+康复”的新型就业模式,奋力托举起他们就业的梦想和希望。

“与常人相比,心智障碍者既有自身的局限性,又有超乎常人的专注和耐心,若加以专业引导培训,他们完全可以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基础性工作,为社会贡献力量,实现自身价值。”青海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就业创业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残疾人“体面地就业,有尊严地生活”,我省制定印发《青海省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文件,对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给予、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等给予补贴奖励。

加大残疾人岗位开发力度,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全省按比例就业达11920人次。进一步加大对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全省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3285人次。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建设,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29个,辅助性就业3682人次。搭建青海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累计注册残疾人1.2万人,录入企业377家。

省残联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室,扩大外联培训,不断拓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渠道,从自主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逐步向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委托培训、订单式培训转变。近年来,共培训残疾人1.4万人(次),其中基地培训1.2万人(次)、省本级自主培训2209人(次)。专业涉及盲人医疗按摩、缝纫裁剪、工艺美术、动漫制作、家电维修、美发美甲等多个领域,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更加清晰。

为残疾人织密保障网托起“稳稳的幸福”

“社保乃民生之依。青海省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暨残疾人专用卡加载了残疾人专属应用功能,残疾人使用专有‘一卡通’,即使不携带残疾人证,也可持卡就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我省残疾人对便利生活的期盼中,全国首张具备残疾人证应用功能的社会保障卡于2019年7月30日发行,掀开了我省残疾人享受社保政策、惠残政策向融合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新篇章。截至目前,已申领启用103699张残疾人专用社保卡,使用率达到100%。

注重兜底补短,不断加大特惠保障力度,我省制定《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累计投入资金15.65亿元,为106.4万人次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全省普遍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加大残疾人托养照护工作力度,为1.5万人次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

聚焦残疾人脱贫解困,因人因户开展精准帮扶,全省22489户、3683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绝对贫困“清零”。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5.8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由2012年的90.38%,提升并稳定在95%以上。

注重老有所养,按照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300元标准由政府代缴,中轻度残疾人按照每人每年50元标准给予补助,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年度个人缴费70%的标准给予返还补贴。

重病有所医,不断加强医疗保障。明确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纳入重点医疗救助对象,按规定享受资助参保、门诊和住院等医疗救助政策。保障之“网”愈加密实,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们看到,青海省残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残疾人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如今,青海省残疾人沐浴着党和政府关爱的阳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地工作生活。(陈晨)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