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正文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焦点] 时间:2024-04-26 07:27: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29次

  立春过后,代表俯瞰神州,献策从热带海岛到平原沃野,保障从东南丘陵到高原河谷,粮食各地陆续开动春耕第一犁,安全一幅以土地为画布,代表以种子为笔墨的献策春耕长卷正壮阔展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保障水稻、华北平原的粮食小麦、松嫩平原的安全玉米、东北平原的代表大豆、黄土高原的献策马铃薯……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保障当数亿农人一道躬身书写这部以粮为题的粮食史诗时,丰收是安全他们共同的梦。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大国丰收,背后是稳稳筑牢的粮食安全根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带来的挑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如何强信心增底气?如何在高水平基础上挖掘增产潜力、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坚持“两端发力”—— 

  大面积提单产 全链条促减损 

  为什么强调大面积提单产?“目前,我国耕地依靠扩面积增产的空间有限,提高粮食产能未来更多要在提单产上发力。”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韩秋香说。从生产实践看,当前粮食种植试点示范区的单产明显高于大田,大面积提单产有较大潜力。

  去年,我国启动了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据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行动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73%。如何提高单产?在韩秋香看来:“好土产好粮,要提高耕地质量,还需要有优良品种、先进栽培技术、配套农机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等。总之,就是要建良田、育良种、推良法、用良机、重良制。”

  “今年我们在早稻和晚稻的品种搭配上下足了功夫。”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说,“合作社采用了工厂化育秧的方式,不但效率高,还可大幅度提高秧苗存活率,产量和品质更有保证。”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粮食单产提升。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建成了6000亩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了,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粮食产量能实现‘吨半粮’!”说起这些,全国政协委员、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底气十足。

  “从全国看,因农户传统储粮方式造成的粮食损耗占总储备量的3%-5%。在节粮减损背景下,我国传统储存方式效益低、损耗大,相对落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建议,“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先进储存技术研发与创新,并推动其应用落地。”

  即使先进装备在手,不当的操作方式也会造成粮食的减产和浪费。“比如水稻收割操作不当、烘干不及时和储存不当,都容易造成减产。”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表示,“粮食减损除了深挖农机装备潜力,还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操作方式,不能一味追求速度。”

  “其实,最大的浪费还在消费端。”韩秋香认为,粮食减损要全链条推动。仓储、运输、加工、餐桌……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加强技术支撑、科学管理,才能让粮食产后减损这块“无形良田”颗粒归仓、粮尽其用。

  抓住“两个要害”—— 

  推动种业创新 提高耕地质量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四新岗镇白云村,全国人大代表、油菜种植大户沈昌健被当地人称作“油菜大王”。这些年,他一直在追寻高产油菜育种梦。“当前我国尚无高抗油菜菌核病、高抗油菜根肿病的油菜品种,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要加大科技攻关,只有育出优良品种,才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沈昌健说。

  种子是粮食高产稳产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乌鲁木齐)分中心副主任王威说。如今,他和团队在新疆挖掘盐生植物的耐盐基因,用于育种创新,让盐渍化土地为粮食生产发挥更大作用。

  “在育种问题上,我们需要直面当前。”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指出,“目前我国育种还是以常规技术手段为主,效率普遍不高;育种材料、人才、资金80%以上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体现。”陆銮眉建议,要推广应用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种业研发。

  作为一名在基层多年从事育种工作的科研人员,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则认为,基层育种科研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国家级育种平台建设向基层科研单位的倾斜力度,为育种工作打好基础。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一手强种子,一手还要保耕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仅为4.76等,七到十等的低等耕地占比22%、数量超过4亿亩。陆銮眉建议:“提高耕地质量,要因地制宜开展改土、治理、养地等工作,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从粮食安全角度来说,东北黑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指出,“近些年秸秆打包离田在东北已成为常态,容易造成宝贵的黑土流失。”他建议,加快秸秆打捆机除尘设备升级换代,从源头降低带土量,同时分类推进秸秆还田,减少秸秆打包带土的影响。

  调动“两个积极性”—— 

  提高种粮农民收益 强化主产区扶持政策 

  来北京前,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植物保护工作站站长蒙全又抓紧时间走访了一些农户。“我们当地种水稻,一季稻一亩毛利不到300块钱,算上补贴,一年下来扣除人工和地租成本也没剩多少。”蒙全建议:“提高种粮直接补贴标准,建立种粮大户奖励机制。同时,尽快出台‘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细则,让机制得到落实,让补偿的利益落入种粮农民的口袋。”

  规模集约经营是提升种粮收益的重要出路,要一端抓增产,另一端抓减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村民陈国厂介绍,其所在的汪庄村推行土地托管模式后,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赢。“土地统一集约管理,既能降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集体采购农资又能降低成本,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以发展二三产业,多了增收的路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陈国厂说。

  今年,国家将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覆盖。这个消息让阳岳球很振奋:“相比于之前的粮食保险,这两个险种的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真正实现为种粮农民兜底。”

  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要调动粮食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但粮食主产区却常陷入经济实力不强、财力薄弱的困境。怎样让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建议,要强化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首先是各项粮食扶持政策应进一步向主产区倾斜,同时强化对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对产粮大县的奖补力度,各种奖补政策不仅要与粮食产量挂钩,而且应综合考虑粮食调出量、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确保主产区财政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朱凌青 杨梦帆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