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为最可爱的人立传 正文

为最可爱的人立传

[娱乐] 时间:2024-02-19 14:07: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9次

原标题:为最可爱的为最人立传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又是可爱魏巍同志100周年诞辰。我重新阅读了魏巍的立传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及他的革命战争三部曲:长篇小说《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以及他的为最部分诗歌、散文、可爱杂文等著作。立传站在新时代的为最历史高度看,他不愧是可爱一位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为最人民作家。

魏巍,可爱原名魏鸿杰,立传1920年3月6日出生于郑州一个贫民家庭。为最1937年,可爱仅17岁的立传他只身千里奔赴延安参加了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参加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战士到骑兵团政委,他一手拿枪,一手握笔,以笔名“红杨树”创作了大量唤起民众、鼓舞士气的战斗诗歌。他在1942年7月创作的一首诗中写道:“诗啊,游击去吧/永远不要叛变/时时刻刻想着/怎样去报答人民……”发出了人民子弟兵忠于人民忠于党的钢铁誓言。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直是魏巍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认真观察、体验、思考、追问的重要问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2月,魏巍便以战地记者身份第一次赴朝。他冒着硝烟,目睹了松骨峰战斗中我志愿军战士与凶恶的侵略军血战拼杀的现场,又详细了解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壮烈事迹,及时倾情写下了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年4月1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从此,“最可爱的人”便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长期扎根在火热的斗争中,是为最可爱的人立传的根本保证。魏巍曾经说过:“《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标题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经过长期思考从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战地黄花分外香”,是“风烟滚滚唱英雄”。

魏巍的《四行日记》于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他长期深入生活,亲身体验,深切感受的真实写照。

魏巍于1952年6月4日至1953年1月8日第二次赴朝。他深入战地一线,在敌人的炮火下钻进防空洞、战斗掩体里,采访了几百名指挥员、战斗员、伤员和医护人员等。甚至到距美国兵只有200多米的坑道里采访,住了15天。他此次赴朝战地采访历时8个月,写下了100多篇日记,计10余万字。1953年,他开始为创作抗美援朝题材的长篇小说《东方》做准备。

我读了他的《四行日记》,又对照后来出版的长篇小说《东方》,发现许多典型人物和生动故事都是在抗美援朝战地日记里采访、记录、集中、概括、升华,艺术地创作出来的。他在朝鲜战场采访的志愿军官兵,正是我入伍后所在部队的指战员。我部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曾涌现出战斗英雄蔡金同,用一条扁担俘虏美国兵的刘会来,负伤后爬10天9夜胜利归来的硬骨头战士张渭良,铁原阻击战中的模范连长郭恩志,以及一贯指挥靠前、壮烈牺牲在战斗一线的英雄团长邓仕均……他们在《东方》这部小说里都作为原型出现。《东方》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群像,是最可爱的人的一幅壮丽的画卷。

为最可爱的人立传,在战斗生活中必须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魏巍在《我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首先,我希图追求最本质的东西。在朝鲜,我脑子里经常想着一个问题:我们的战士为什么那样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啊!那种高度的英雄气概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为了找答案,我找人谈了好多话,开了好多座谈会。我了解到,他们由于锻炼和认识不同,虽然有些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一点,即对于伟大祖国的爱,对朝鲜人民深厚的同情,和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产生的革命英雄主义。我想,这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吗?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怀疑。”在两军对垒、错综复杂的生死较量中,如果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眼光、科学的分析、反复的询证,是找不到最本质的东西的。只有与广大指战员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并肩作战,才能唱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首时代之歌。

魏巍很注重培养新一代军旅作家、文艺战士。我是1958年底走进人民解放军行列的。此时,魏巍同志正在这支部队蹲点写长篇小说《东方》。在欢迎新战士入伍的誓师大会上,我即兴朗诵了一首诗《走,报名去》,受到广泛好评。师政委周树青得知后告诉大作家魏巍:“今天有个新兵王石祥,代表新战士发言,朗诵了一首自己创作的诗,很不错。以后让他跟着你学习搞创作吧!”魏巍说:“还是先放到一个基层连队锻炼几年为好,搞创作首先要当好一个战士。”不久,我被分配到红2连,从战士、班长到排长,一干就是五六年。这期间正赶上大比武,我夜以继日地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五大技术、十项课目成绩样样优良。业余时间,为鼓士气、壮军威,我办黑板报、写诗传单,诗稿装了一大麻袋,有的还登上了军内外报刊。师政治部将我的诗稿打印成册,呈送给魏巍的老战友、著名诗人田间,他抱病为我的诗集选编了目录,并推荐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就是我当战士时,于1964年出版的第一本短诗集《兵之歌》。魏巍的一个建议使我后来走上了文艺创作之路。1964年5月,我被调入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歌词创作,来到了魏巍同志身边。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他的引导、领导、指导下搞文艺创作,“亦师亦友五十年,同文同武一战线”。据我所知,魏巍同志对战士出身的作者倍加爱护、精准培养。不论是谁,只要登门、写信求教,他都会在百忙中赠书、复信,不厌其烦。可以说魏巍带出了一支能文能武的先进军事文化队伍。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时代在发展,人民在奋进。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魏巍的创作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努力塑造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石祥,原名王石祥,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著有诗集《兵之歌》《新的长征》《骆驼草》、朗诵诗《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等。歌词《十五的月亮》获第一届当代青年喜爱的歌曲一等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大奖,《军人道德组歌》(合作)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石 祥)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