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迷恋养生保健如何破解?下一个“权健”会远吗

[探索] 时间:2024-03-29 00:10: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2次

  最近沸沸扬扬的权健权健事件又有最新进展,董事长束昱辉等1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老年恋养老年人迷恋养生保健虚假宣传的人迷新闻屡见不鲜,这会是生保这类新闻最后一次上头条吗?

  不知从何时起,在家庭微信群里向长辈们“辟谣”,健何竟被大家调侃成了“新不孝有三”的破解头宗罪。这些来源不明、权健经过几道转载、老年恋养文字代入感超强、人迷图片饱和度超高的生保微信帖,十有八九都与养生保健有关。健何

  别的破解都好谈,一旦在长辈们面前对养生保健品头论足,权健空气就会瞬间严肃起来。老年恋养

  父母们对待养生保健一事,人迷不可谓不走心。据说很多长辈家里都有个笔记本,上面整整齐齐抄录着他们精心挑选的“养生秘笈”,其中有不少就从这些微信帖子里摘抄的。

  《这五种碱性食物是癌细胞的死对头,坚持吃》《农大教授:剩饭剩菜里就有最好的血管扩张剂!不需要额外补》《WiFi致癌?太可怕了!晚上要关WiFi睡觉!》……如此浮夸的标题,正对着屏幕外眉头紧锁的父母呢。他们看毕会把这些帖子转发给子女学习贯彻,有的还会叮嘱落实。

  你会做一个耿直的孩子去“辟谣”吗?那你可得当心冒犯了长辈们——有报道说大连一小伙因为“鉴定”老妈转发到家庭群的一个养生帖子是谣言,竟被无情地踢出了群聊;厦门一名大学生也在家庭群里辟谣,却被母亲斥责“没大没小”。

  我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些看起来粗制滥造、意图昭然、审美清奇的营销套路,手法如此拙劣,却让父母们深信不疑,拦都拦不住。

  有人把这种现象归因于互联网信息爆炸,长辈们失去判断力;有人归因于长辈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无法辨别真伪;还有人索性认为父母年纪大了,脑袋不灵光了。

  这些看法虽有一些道理,但未免也太过武断。父母们可是风风雨雨大半辈子,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怎能连这点判断力都没有。不要小瞧我们的父母,他们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能力一点都不比我们差。

  检视一下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吧,我们自己在面对什么样的境遇时,会出现这种与父母们类似的情形?或许知道一件事是假的,但更愿相信它是真的。

  正是所谓“年龄危机”!

  我们不也总在找各种借口推迟结婚或者生育,推迟购房,用来延长青春期吗?我们要么奶声奶气自称“宝宝”,在抖音上“一起学猫叫”,要么和朋友推杯换盏,共勉“归来仍是少年”。白天伏在办公桌上,脑海中浮想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夜深人静后,坐在镜子前,用微笑绷展眼角的微微皱纹,不愿意承认自己青春不再来。

  “假的,软件磨过皮!”

  当有人在你刚发的自拍照下耿直“辟谣”,想必你也会瞬间暴怒,因为触犯了自己“我还年轻”的信条。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长辈群里给养生保健帖“辟谣”也会让他们愤怒了,因为触犯了父母们“我还没老”的信条。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中揭示:电子媒介时代让人们对生活的想象发生了根本改变,让儿童的行为越来越成人化,也让成年人的行为越来越低幼化。日益年长的人为了继续保持青春,对抗不可避免的生理退化以及死亡,就会延续低龄时候的服饰、文化品位和自我形象,这在中老年人群和“四分之一年龄段”(25~35岁)人群中尤其明显。

  毕竟,青春的逝去,就已经让我们足够伤心了。而父母们面对的,将是整个人生的迟暮。

  养生保健可能是他们抵抗年龄危机时能够抓住的救命稻草。

  我们总是觉得长辈们热衷传播养生谣言帖不可理喻,恰恰来源于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霸权。我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而父母很多都是被时代洪流扯进互联网的“难民”,自然需要被科普、被布道、被点化,这也让我们无法将心比心地走近和了解他们。

  看似平等开放、包容共享的互联网舆论场,实则专属性非常强。年轻人能够在网上自由地展现自己的各种面貌,而长辈们的网络形象却是被年轻一代塑造出来的。公交车霸座、商场插队、马路边碰瓷、广场舞扰民,这些被有意无意筛选过的信息,形成了老年人们愚昧落后的标签,也影响了代际间的交流。面对养生谣言帖,高傲的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拿自己的“有知”去救赎长辈们的“无知”,却不曾仔细思考过,这些养生保健信息为何让父母们这般迷恋。

  所以,戳穿谣言时,尝试换种方法,不要只破不立,更应该努力向他们传递正规平台的养生保健信息,教他们识别真伪,或者身体力行,定期带他们正规医院体检。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扔掉互联网赋予我们年轻一代的优越感,常怀一颗与父母分担风雨忧愁的同理心。

  李斯洋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