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一线特写|三位“白衣”的三种坚守 正文

一线特写|三位“白衣”的三种坚守

[综合] 时间:2024-04-27 12:39: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36次

 “我们这一代是被祖国精心呵护长大的一代,尽管新冠病毒来者不善,线特写位尤其是坚守奥密克戎传播速度特别快,但当祖国需要我的白衣时候,我不会犹豫。线特写位”

 “正是坚守父亲的精神,让我坚持从事这份救死扶伤的白衣神圣职业,让我坚持在抗疫一线从不言弃。线特写位”

 “透析病人的坚守治疗时间约3.5个小时,每周3次。白衣工作人员在舱内的线特写位时间基本是5~6小时,期间我们不能进食饮水,坚守也不能上厕所。白衣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袁全 杨有宗 杨恺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新冠肺炎感染者总数已突破50万人。坚守面对新冠病毒威胁,白衣天使恪尽职守、外地医护千里驰援……历史将会记住为上海这座城市付出的每一个人。

  

王梦婷:

“我要和家乡一起战疫”

  

图片

2022 年 4 月 16 日,王梦婷(右)与 同事核对感染者信息 杨有宗摄


  4月23日凌晨3点左右,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正在护士台值班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下称华山医院)护士王梦婷听到她所负责的病区发出声响,赶忙和一名同事跑去查看——一名80多岁的感染者正准备起床。

  

  “您这么早起床要做什么?”王梦婷问。

  

  老人回答:“我得去找我一个朋友,我们约好了今天见面。”

  

  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是医护们的重点照护对象。王梦婷连忙说:“现在时间还太早,您再睡会儿,睡醒了我们再去找朋友行不行?”

  

  在医护们的劝说下,老人重新回到床上睡着。

  

  方舱医院,原本是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准备的隔离收治场所,眼下被上海赋予新的使命——随着定点医院收治压力加大,临港方舱医院内1.36万张床位中,有2000张床位被升级改造,用来收治普通型以上感染者和高龄感染者。

  

  据了解,临港方舱医院由6个物流仓库改建而成,每个仓库上下两层,为进出方便,收治老年感染者的改造升级床位全部位于一层。

  

  “这些床位都是离护士台最近的。”王梦婷介绍说,改造床位不但划定专门区域,位置也有讲究,离护士台近,方便医护人员观察。

  

  王梦婷说,对高龄感染者要更关注他们身体的变化。“比如需要吸氧的病人,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测一次血氧饱和度,低于95%,就要给他们吸氧,低于90%要采取面罩吸氧等措施。”

  

  对王梦婷和其他医护人员来说,在方舱医院照顾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感染者和照顾高龄感染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之前接收的感染者症状轻,无论是发烧还是咳嗽会主动向我们表达,但很多高龄感染者没有表达能力,需要我们更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询问。

  

  特别是一些高龄感染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照护他们的一大任务是帮助他们翻身。“平躺两小时,就要帮他们翻一次身。”王梦婷说,一些高龄感染者长期卧床,不翻身很容易皮肤破损,产生压疮。

  

  细心、乐观,是王梦婷在同事心中最突出的“人设”。这位上海姑娘1999年出生,是一名准“00后”。

  

  “小时候我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发烧,总要打针,当时我就想,我长大了也要给别人打针。”王梦婷笑着说,2019年8月,她进入华山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今年初,华山医院准备组建预备队,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需求。王梦婷主动向所在科室报名。

  

  王梦婷的理由很简单:“我们这一代是被祖国精心呵护长大的一代,尽管新冠病毒来者不善,尤其是奥密克戎传播速度特别快,但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不会犹豫。”

  

  王梦婷说,临港方舱医院4月5日开舱,医护人员普遍在3月底就已集结。“从来方舱到现在已经接近一个月了,按规定,满一个月可以要求‘换防’,但我主动申请留下来,我要和家乡一起战疫。”

  

  另据了解,临港方舱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至6天,目前已出院人数超过3万人。

  

李卫鑫:

“待沪上平安,儿再来给您磕头”

图片

李卫鑫(右一)和同事在方舱医院 (受访者供图)


  4月2日凌晨接到出发援沪的通知,武汉市江夏区援沪医疗队领队、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卫鑫,即刻和其他23名医护人员出发前往上海。

  

  出发那天因为不想吵醒熟睡的父亲,李卫鑫只是看了一眼父亲便轻轻关上了房门。

  

  没想到,这匆匆的一瞥成为他跟父亲的永别。

  

  3月底,李卫鑫已经知道其所在医院需抽调人手支援上海。面对家中老小,李卫鑫说他有过片刻的犹豫,但父亲说,他在武汉疫情暴发时曾作为首批专职医师前往一线负责收治,在抗疫上有经验,还说:“你要是过去的话,孩子我来帮你接送,家里的事情你放心,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了。”

  

  李卫鑫下定决心出发援沪。

  

  安顿物资、开会培训、汇报情况……在沪上抗疫连轴转下,李卫鑫也难抽出时间跟老人打一通电话。

  

  4月7日下午5点左右,刚结束工作的李卫鑫从方舱医院出来,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收到邻居转发的视频:一位老人突然晕倒躺在了地上。“我一眼就认出是我父亲,因为他只有一只完整的手臂。”

  

  李卫鑫心如刀绞。李卫鑫说,他家在湖北省应城市陈河镇陈余村,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1988年,父亲在参与村里集体抗旱时突发意外,抽水机的皮带把左上肢轧断。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