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适老化改造 民意为先+“黑科技”助力

[综合] 时间:2024-03-29 22:09: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48次

  钱江晚报讯 家家有老人,黑科技人人都会老。小区先助

  如何拥有体面而有尊严的适老老年生活,不止是化改老年人关心的问题,更是造民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的问题。

  在我们的黑科技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一个台阶,小区先助挡住了行动不便老人的适老出行。老人们出不了门,化改下不了楼,造民“笼中鸟”是黑科技一些老年人的无奈。

  所以,小区先助适老化改造工作迫在眉睫。适老

  有人会说,化改适老化改造光靠加个扶手、造民修个坡道,够吗?显然不够。

  今年,浙江省政协将“推进社区和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民生协商论坛议题。记者在不久前省政协举行的这场民生协商论坛上,找到了一些答案。

  现场连线

  红梅社区书记:改造方案要以民意为先

  在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主会场,主持人现场连线了设在杭州上城区分会场的一位基层社区书记,她叫孙燕芬——红梅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

  孙燕芬所在的红梅社区,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从城站火车站回迁安置居民,为杭州较早的一批安置房小区。小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25%以上,其中90岁以上老人45人,残疾、独居、空巢、孤寡老人824人。为老服务是社区的主要工作之一。

  10多年的社区工作,让孙燕芬对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街道和社区都会面临各种难题,尤其是居民意见的统一难。”

  孙燕芬告诉记者,作为城站回迁的老旧小区,和大部分老旧小区一样,存在基础设施薄弱、配套空间不足等问题,由于缺乏邻里交往空间,邻里文化保留逐渐缩水,青年与老年群体代际交流递减。为此,红梅社区紧抓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同时以未来社区九大场景为愿景,完善为老服务设施、拓展为老服务功能、提升为老服务数字应用。

  在这些具体工作中,孙燕芬也特别明白社区居民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此,她也通过连线向主会场提出了两点建议:

  首先,改造方案要以民意为先。要不要改?怎么改?广泛征求民意,变“政府送餐”为“居民点菜”,引导居民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全过程监督。适老化改造要让居民有参与感,更要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第二,建立有效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真正做到遇事商量、有事商量、做事商量,居民的事居民自己协商解决,这当中,街道社区兼顾各方利益诉求,帮助居民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有效调解社区适老化改造中产生的居民间的矛盾纠纷。

  实地走访

  独居老人的家也逐渐全方位智能化

  孙燕芬的连线发言,也让记者萌生了想去红梅社区实地走走看看的念头。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三里亭附近的红梅社区,玫红色的门头,别具一格。走进社区,一条宽敞的主干道,两侧游步道换成了塑胶跑道,几米之隔,还有椅子,方便年纪大的人走走歇歇。再往里走,10多个老人在“邻里坊”有说有笑,小区楼下能看到无障碍坡道,部分楼道前还有新加装的户外电梯……这些,无处不体现适老化的元素。

  社区副书记刘辉告诉记者,除了在空巢独居老人家里安装烟感探测器、红外人体感知仪、随身紧急按钮等智能化安全援助设备之外,同时通过在老人家里安装远传智能水表,结合老人用水实际,设置了持续大水量、持续小水量、全天零用水、高峰时段零用水等4种异常情况,用水数据每隔30分钟更新一次,老人每天的用水时间、用水量都在无感的状态下得到动态监测、分析,一旦出现用水异常,数据平台就会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上门提供精准帮助。

  在小区里,记者遇到了今年70岁的刘翔新大伯。一打听,他是1994年从杭州火车城站附近拆迁而来的,是小区最早的一批住户。

  提起这些年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刘大伯也是有感而发:“虽然我们是个安置小区,但在适老化的改造上,做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好。肉眼可见的硬件就不用说,对一些独居老人等群体,社区会专门安排工作人员上门给予精神关怀。”(记者 蓝震)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