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余人受益!昆明市盘龙区民生“小”实事撬动基层“大”动员

[休闲] 时间:2024-04-19 15:26: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35次

  今年以来,小昆明市盘龙区继续深化城乡社区“五级治理”工作模式,人受推行“民生小实事”,益昆以群众关切为切入点,明市充分组织发动群众,盘龙激发群众自治主体内生动力,区民推动基层大动员,生实事撬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动基动

  盘龙区委、小区政府紧盯社区群众关注度高、人受受益面广,益昆热切希望解决的明市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盘龙每年梳理出一批民生实事,区民在街道、生实事撬社区党组织引导下,组织居民群众群策群力,挖掘整合社区资源、统筹社会力量、借助上级协助,以社区居民群众为主体,积极推进“民生小实事”的实施,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多方发动提升群众主体意识

  盘龙区依托“五级治理”“十户联保”机制,充分发挥小组长、楼栋长、十户长、网格员、志愿者的“宣传员”“信息员”作用,引导群众诉求从个体权益向集体群益转变。通过民生小实事吸引出一批对社区工作有热情、有担当、有想法的爱心人士、志愿者、乡贤能人、社会组织负责人,作为民生小实事项目的提议人,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影响力,鼓励更多居民参与民生小实事项目,在社区能人擅长领域直接让他们成为民生小实事项目实施责任主体,协助居民群众提出需求和解决路径,参与共建自治,把小实事做成、做好、做精致。

  厘清“权责边界”确保实事落地

  推进“项目建库”做实问需问效。将民生小实事分为服务类和实物工程类,包括安全保障、环境整治、文体活动、关爱服务、公益志愿等,充分体现“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更实在”的要求。通过多方式的征集,充分倾听社区居民的真实声音,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因需而生”。如“小区停车秩序整治”“睦邻驿站”等项目紧贴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多重现实需求;“厕所革命”“小区楼顶防水”等项目则对准了特定群体的“急难愁”问题。

  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顺利实施。在社区引导下,小区院落居民群众成立民生小实事项目小组,根据《盘龙区民生小实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自主选取供应商和项目施工单位,并对项目的实施进度、经费支出等情况进行通报和公示,接受街道、社区、群众监督。

  充分赋权群众全程主导

  以自治为核心,以共治善治为方向,以减少纠纷为重点,充分赋权于居民,真正实现居民事“自己议、自己管、自己办”。

  个别提议——社区居民自行提出问题需求,由楼栋长、“十户长”、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作为组织者进行审核,通过社区(小区)公示栏、信箱、党群服务中心、微信群、QQ群、社区公众号等途径进行群众商议投票,发起最迫切、最急需改造的项目提议。

  民主商议——发起人组织或通过庭院党组织、楼栋长、“十户长”、网格长等召集居民群众,推举居民代表形成居民临时自治小组,由该小组召集相关主体,利用“居民议事厅”“阳光议事厅”等议事平台进行民主商议。

  集体决议——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根据民主商议情况,召集居民群众及相关方反复讨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将项目惠及群众广、居民参与度高、自筹资金多、老旧小区改造需求急、项目可复制性强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优先确定为民生小实事项目。

  广泛评议——由街道、社区组织相关群众,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并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评议效果在社区、物管等公众集聚区公示。同时,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以群众自筹、争取街道补助和发动企业赞助等形式,积极筹集资金,对项目进行后续管理,保障项目成效的长期发挥。

  自民生小实事工作开展以来,8个主城街道累计申报“民生小实事”项目41个,储备项目79个,受益群众4万余人,社区居民累计自筹资金57.05万元。同时,居民议事会、阳光议事厅等机制不断完善,院落自管会、小区自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发展迅猛,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不断拓展、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居民协商议事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如为解决明通巷47号院120户居民只有一个公共厕所的问题,社区多次指导居民召开议事会后,建立了院落自管会,形成了居民议事会规则,提高了居民自治意识,最终发动居民自筹0.86万元,向公共单位筹集1万元,搞了一次“厕所革命”。

  如今,政府、社会、群众互动更加有效。在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市场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主体积极筹款筹资,将单位内部的科教、卫生、文体和生活服务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居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与各类社会力量实现了共驻共建、良性互动。在推进民生小实事工作中,区级财政补贴500万元,23家公共单位开放了服务设施,社会爱心企业累计捐款6万余元。

  云南网记者 浦美玲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