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科普丨去大洲岛寻草 正文

科普丨去大洲岛寻草

[知识] 时间:2024-04-19 03:19: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3次

原标题:科普丨去大洲岛寻草

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

海草(seagrass)是科普生活于热带和温带海域浅水的单子叶植物,一般分布在低潮带和潮下带;大多数海草种分布在20 m以浅海域内;6 m以浅范围区域一般是丨去海草分布的主要区域,最深可分布在水下90m处。大洲岛寻

海草具有阻止和吸附水流中的科普悬浮颗粒,消除污染、丨去净化水质等改善水质环境的大洲岛寻功能;同时能减弱海浪能、水流能、科普维护海岸、丨去保持海床稳定,大洲岛寻并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科普如:儒艮、丨去绿海龟、大洲岛寻海胆、科普海马、丨去蟹类、大洲岛寻沙虫、海葵、海鞘等,此外,海草场是海洋生物的基因库,是近岸、近海甚至远洋渔业资源的种源。

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海草种类74种,我国沿海海草种类有22种。海南岛海草有记载为14种,常见种为10种,主要分布港湾在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三亚市及陵水等沿岸海域。

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110°27′~110°31′E,18°38.8′~18°41.4′N),位于海南岛东部沿海,在万宁市境内,面积70.0km2。1990年9月,国务院于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金丝燕和海岛海洋生态系统及珊瑚礁。

然而,在大洲岛保护区浅水区域除了珊瑚礁资源外还分布有海草资源。

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

草种类

2020年发现,大洲岛海草种类有2科4属4种,分别是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 、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及卵叶喜盐草 Halophila ovalis(图1)。其中,前港种类为卵叶喜盐草一种,分布成斑块状或零星分布,且由于区域流沙较多,海草被沙覆盖严重;后港种类有泰来草、单脉二药草、卵叶喜盐草及圆叶丝粉草,后港海草床成片分布,优势种为泰来草及卵叶喜盐草,部分区域存在相互间生,与部分珊瑚间生,圆叶丝粉草及单脉二药草分布较少,与泰来草及卵叶喜盐草相互间生。

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

海草分布

大洲岛主要优势种泰来草及卵叶喜盐草,且部分区域泰来草与珊瑚相互间生,泰来草与卵叶喜盐草相互间生,圆叶丝粉草分布较少,与泰来草相互间生,单脉二药草与卵叶喜盐草相互间生。

海草面积约0.03 km2,主要分布在后港,成片或斑块状分布,海草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均较高。区域海草覆盖度为10.0%左右,最高区域可达45.0%。前港卵叶喜盐草面积成斑块及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沙质底质,其分布面积受到流沙影响很大。

海草平均海草密度为185.0 ind./m2左右,区域最高可达853.00 ind./m2,平均海草生物量为42.17g/m2,区域最高可到210.0g/m2,

大洲岛泰来草平均株冠高度为7.0cm,圆叶丝粉草平均株冠高度为7.2cm,卵叶喜盐草平均株冠高度为2.2cm,单脉二药草平均株冠高度为3.6cm,大洲岛卵叶喜盐草叶片比较宽,相比海南岛周边植株,其植株略高些,然而由于其周边流沙较多,易于掩埋;泰来草成片分布,与珊瑚礁混生区域,植株较为高大;单脉二药草与泰来草混生区域植株稍高大,与卵叶喜盐草混生植株稍矮小;圆叶丝粉草分布稀少,与泰来草混生,但比泰来草稍高。

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

大洲岛海草变化趋势

历史数据显示,大洲岛附近海域海草种类在3~4种,2016年数据显示,前港及后港区域形成了沙滩区域,导致分布区域内海草资源被大量悬沙掩埋,未调查到海草分布;2017年大洲岛周边海草资源有3种,即泰来草、单脉二药草及卵叶喜盐草,平均盖度为6.0%,平均密度为80.0ind/m2,平均生物量为59.0g/m2,2020年调查到4种,即泰来草、圆叶丝粉草、单脉二药草、卵叶喜盐草,平均盖度为10.0%,平均密度为185.0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17g/m2,由此可见,自2016年以来,大洲岛海草资源得到恢复,主要恢复区域为后港内,其海草种类,盖度、生物量及密度等均有上升,而前港区域由于区域内悬沙较多,卵叶喜盐草分布区域变少,密度及生物量均有下降。总体而言,大洲岛海草资源有趋于恢复状态。

(特约稿件,请勿转载)(陈石泉)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