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信深耕“三农”沃土 做好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

[热点] 时间:2024-03-29 07:19: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77次

原标题:海南农信深耕“三农”沃土 做好服务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

新海南客户端、三农南海网、海南南国都市报 记者 汪慧 通讯员 袁国华

“2009年,农信昌江农信社的深耕一笔贷款改变了我的命运。”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新港社区居委会,沃土养殖户陈瑞光一句话道出了和海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海南农信)14年的做好振兴主力鱼水情谊。从最初只养殖了20池石斑鱼,服务到今天成为养殖大户,乡村陈瑞光在金融支持下不断走向增收致富的金融军故事,也是三农海南农信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掠影。

农业农村发展,海南离不开金融的农信有力支持。作为海南农村金融主力银行,深耕海南农信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定位,沃土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做好振兴主力通过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渠道产品,持续为“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蓄势赋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落地。截至去年12月末,该社涉农贷款余额538.87亿元,较各项贷款增速高6.11个百分点;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80.25亿元,增速22.55%。

一笔笔资金注入“三农”

做乡村振兴路上的金融“筑梦者”

看着近11亩养殖基地200多池的东风螺,陈瑞光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有昌江农信社的支持,我在养殖方面经营稳、干劲足,产业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生活水平逐步在提高。”

陈瑞光和农信社的缘分始于14年前。2009年恰逢农信小额信贷队伍成立,也是陈瑞光创业起步之年。因需要启动资金,陈瑞光首先想到的就是农信社,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找到了当时的小额信贷员,“让我意外的是,农信社在详细了解我的情况后,贷款很快就批了下来。”当时,他只养殖了20池石斑鱼,养殖规模还很小,按照当时政策,昌江农信社批下来的贷款额度也只有5000元。

“当时如果没有昌江农信社这5000元贷款,起步也没那么顺利。”此后,陈瑞光慢慢探索,寻找经营之道。更换养殖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就这样,他与昌江农信社打了十四年的交道,从最开始的5000元贷款到现在的50万元贷款;从最开始养殖的20池石斑鱼到现在200多个东风螺养殖池;从最开始的小型养殖户到现在的致富带头人、村两委干部……陈瑞光感慨道,“我的创业路,离不开‘农信缘’。”

海南农信大力扶持东风螺养殖产业。

在海南“三农”领域,和海南农信结下金融缘分的,不仅有大大小小的农户、种养殖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微企业,都是海南农信重点支持的对象,支持范围涵盖各类特色农业产业。

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也是受益者。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企业目前已注册“五里路”牌商标,其茶园位于亚洲最大的陨石坑--白沙陨石坑内2.5公里的核心产茶区。目前,茶园面积由最初的22亩发展到320亩,产品由单一的绿茶发展到有机绿茶、有机红茶和有机白茶三大类。

产业发展得红火,资金需求也在增加。了解到企业仓库有逾万斤白茶、红茶的存货未销售,海南农信乡村振兴金融部与白沙农商银行探索“存货质押”贷款业务,主动向海南五里路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授信500万元“存货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其壮大生产经营。

在得知可以用存货来贷款,又不用承担高昂的利息,公司负责人符小芳立刻发起融资申请。“从发起融资申请到贷款到账仅用了5天时间。”贷款到账后,符小芳高兴地表示,“从来没想过仓库里的货还能贷款,利息还少,真的解决了我们融资难、融资贵的大难题啊!”

如今,行走在琼崖大地,广袤的田野美丽如画,特色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新型产业生机盎然……被亲切称为乡村振兴路上“筑梦者”的海南农信,以金融服务的“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开启高质量服务的新篇章。

海南农信工作人员和农户在一起。

苦干实干巧干

打出金融“组合拳”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构建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满足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该如何迎接这一新的大考?海南农信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唯干唯实唯先,苦干实干巧干。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关于组织开展“央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海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共享农庄发展十一条措施》《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金融支持渔业转型升级的十条措施》……近几年,海南农信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统筹谋划,下好服务乡村振兴“先手棋”。

在政策的引领下,海南农信19家市县行社全部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优化体制机制;与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和18个市县政府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争取资源倾斜;培育“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提升服务质效。

在海南农信的一系列金融“组合拳”中,产品和模式的创新颇具亮点。

比如在琼中,结合长期以来金融机构针对绿橙产业很少有比较匹配的金融服务产品的短板。琼中农信社开发了一款“绿橙贷”的金融产品,专门满足绿橙全产业链融资需求。

“绿橙贷”精准支持绿橙产业。

“绿橙贷”个人类和公司类,其中个人类最高50万元,最长授信期限8年,公司类最高500万元,最长授信期限5年,到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顺利申贷。“有了专门的贷款产品,我们生产经营、用工、用肥农资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再发愁资金了。”琼中华裕绿橙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连英周表示。

在海口,海口联社在产品创新和担保方式上不断探索,有效解决了渔民朋友融资难问题。

从事海洋远近捕捞的张关杨讲到了农信支持他做大做强的故事,他有一艘35米的无证渔船,想置换成50.8米的有证渔船,以此扩大捕捞规模,提高收入水平。“整船总造价928万,持有资金478万,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呢?”资金的问题让他非常苦恼,经常为此而失眠。海口联社青年分社了解到张关杨的资金需求情况,采取与海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的方式,灵活运用“银行+担保公司”模式,为其成功发放个人投资信用类贷款450万,期限为3年。

有了这笔贷款,张关杨顺利购置了新船,实现了的愿望。在自己新买的渔船上,张关杨向记者讲述他的“蔚蓝”梦想,包括以后有机会的话要买更大的船出更远的海捕更多的鱼……“这一切,当然少不了信用社大力支持,于我们渔民朋友而言,信用社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张关杨坚定地说道。

海南农信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黄海军告诉记者,海南农信坚持产品创新,强化融资供给,积极开发乡村振兴系列贷款产品,深耕本土,服务实体,“我们鼓励和支持市县行社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大力开展产品创新,千方百计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他举例谈道,琼中“绿橙贷”、白沙“绿茶贷”、三亚“一链通”保理业务等产品,都是贴近客户需求的成功案例,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受到广大客户呼应。

海南农信不断创新担保方式,通过与海南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海南省融资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农担极速贷”、“融担批量贷”、“融担琼旅保贷”等批量担保业务,为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与涉农经营主体提供见贷即担、批量快捷的融资服务。

海南农信金融服务覆盖各类特色产业。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共享农庄、渔业产业、生猪产业、沉香产业等产业领域都获得了海南农信大手笔信贷投入。其中截至12月末,该社发放生猪贷款13160笔,生猪产业贷款余额30.04亿元;支持沉香产业419户,贷款余额1.1亿元。

科技赋能+优化流程

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生态”

眼下,海南农信党建共建促整村授信支持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在省内引发良好反响。

海南农信采取“与村党支部党建共建做、运用大数据科技赋能做、零售业务批发做”的方式,配套“农易贷”“农居贷”“福贷”等专项服务产品,在乡村振兴队员的支持下,主动向农户开展授信。获得授信的农户,凭借海南农信手机银行,即可“零材料、零抵押、零跑腿”,获得贷款扩大生产。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农户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备用钱包’。3至5年时间内,这笔“备用金”可以随用随贷随还,解决了农户发展生产急需资金的难题。

这一模式背后,也可以看出海南农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力。

据黄海军介绍,近几年,海南农信高度重视聚焦线上研发,强化科技赋能。

“为实现普惠小微客户贷款线上申请、审批、使用全流程线上化的目标,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和人员进行线上系统建设和线上产品开发工作。”黄海军告诉记者,去年12月该社就已经上线部分产品,下一步将持续对产品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同时还开发小微企业线上税务贷款产品,满足多元化客户的信贷需求。

不仅是产品研发,海南农信还利用科技力量优化业务流程,畅通办贷渠道。

目前,海南农信已构建起“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流动服务”的多重服务模式,广大农村客户可以通过线下网点、手机银行、微信渠道等各种方式获取金融服务,活跃在一线的客户经理随时提供上门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我们的愿景是努力构建一个农信特色的金融服务生态圈,逐步建立智能化的营销、产品、服务、风控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获客、稳客的新型客户管理机制,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新型服务模式,真正让农村金融服务无所不在、应用无所不能。”黄海军表示。

海南农信人活跃在广大乡村,主动提供金融服务。

下一步,海南农信还将在综合金融服务方面发力,在为客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存款、贷款、理财、信用卡办理等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农信之声”介绍和推送客户农产品,并将客户加入到该社手机银行生活频道的特惠商户,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深度助力产业振兴。(汪慧 袁国华)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