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阴气成,湿气重!补气祛湿,建议多灸2穴

[娱乐] 时间:2024-03-29 13:38: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09次

    

中元节

2023.8.30

万树凉生霜气清 中元月上九衢明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节阴灸穴又称鬼节。气成气祛

中元节是湿气湿建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议多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中元重补民间按例要祀祖,节阴灸穴用新米等祭供,气成气祛向祖先报告秋成,湿气湿建是议多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所谓的鬼节其实并不可怕

· 中原传统节日 ·

虽然大家都把七月十五称之为鬼节,但自古以来,节阴灸穴这不仅不是气成气祛什么可怕的日子,反而充满了感恩和温情。湿气湿建

在道教而言,议多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还有正月十五上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分别是地官、天官、水官的生日。这天,不少道观会诵经作法,普度孤魂野鬼,是个祭祀祈福、赦罪消灾的节日。

七月十五在佛教则是盂兰盆节,又名佛欢喜日。

《盂兰盆经》记载,佛陀弟子目犍连在七月十五供养僧众,让饿鬼道的母亲得到超拔。许多佛寺会在这天举行盂兰盆会,拔济累世的父母六亲,回报深恩。

弟子规说“事死者,如事生”,虽说阴阳两隔,古人对待逝去的亲人跟活人没啥不同,一直延续着浓浓的情意。

中元节的“鬼气”其实是阴气

· 中原传统节日 ·

既然七月十五不是啥可怕的日子,为何古人偏偏把七月视为鬼月,中元称为鬼节呢?

《说文解字》讲:七月,阴气成。因为这个月进入初秋,天地之间的阴气开始活跃。

古人认为,人为阳,鬼属阴,鬼也跟着活跃起来了,所以就把七月称为“鬼月”。

阴气生长的时候,对于气虚、阳虚的人来说,会感觉身体疲乏、容易生病。

加上现在天气还很闷热,湿气尤重,所以有的朋友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肠胃型感冒、皮肤过敏等毛病。

因此,中元节养生的重点,就是补气祛湿。

中元节来临,养生3妙招

· 中原传统节日 ·

1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

避开环境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图源:soogif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3

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吃一款荷叶扁豆粥,它能健脾祛湿,预防肠胃型感冒。

白扁豆用淘米水泡涨,然后跟大米一起煮粥,粥快熟的时候打开锅盖,把一张新鲜的荷叶倒扣在粥面(当成锅盖的样子),5分钟后起锅。

如无新鲜荷叶,也可用干荷叶在快熟时同煮。

中原多灸这2穴

《本草纲目》说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

在老百姓心里,艾也是常见的驱恶避邪之物,被誉为“钟馗草”,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它。

中医用艾主要是灸法。李时珍说它“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所以中元节,建议大家多灸这两个穴位:

1

丰隆穴

图源网络

丰隆穴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坚持艾灸这个穴位,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可以有效地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中元节阴气重,湿气重,整个人就会寒淤湿阻,是很不利于健康的,此时艾灸丰隆穴也是非常合适的。

2

足三里

图源网络

手脚冰凉可谓是身体寒气重的女性的老大难问题,中元节的阴寒之气更是让女性朋友们觉得浑身不舒服了。

艾灸足三里可以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可以使用艾灸盒施灸,施灸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能够有效促进身体血液的流动,赶走身体的阴寒之气,让手脚不再冰凉。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