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挑大梁”须多渠道解决地方资金缺口

[知识] 时间:2024-03-29 14:50: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24次

  基建“挑大梁”须多渠道解决地方资金缺口

  无论1.2万亿“种子资金”,还是基建解决下调资本金比例,或直接对接企业,须多对基建投资资金需求来说远远不够。渠道缺口在税收增长疲软、地方土地出让下滑、资金平台融资受限的挑大梁情况下,如何多渠道增加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基建解决成了未来财政政策的须多重点。

  ⊙李宇嘉

  近日公布的渠道缺口8月财政数据显示,财政政策支持基建投资全面提速。地方一个重要的资金指标,就是挑大梁财政存款从7月增长5.2%转为8月下跌0.7%,环比减少1590亿。基建解决这是须多2008年来首次出现8月新增财政存款减少的情形。财政存款是多年沉淀的财政结余,动用这部分资金相当于在预算之外增加额外赤字。8月财政赤字较去年扩大2078亿元至3173亿,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5.9%,支出结构上有较浓厚的“稳增长”痕迹。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等“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的基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8%、22.7%、18.6%和21.7%,分别加快8.2、6.7、12.3 和3.5个百分点。

  财政在支持基建上“加码”,是经济形势“倒逼”以及上半年财政货币政策“纠偏”的结果。股市震荡和大宗商品暴跌,全球经济疲弱超预期,8月出口延续下滑趋势,当月下滑5.5%,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国家的出口均显著回落;消费虽保持温和上升,但其不温不火的态势,对“稳增长”帮助不大。

  1至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连续20个月下滑,增速比1至7月回落0.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1至7月扩大0.5个百分点,说明尽管楼市销售回暖,但库存攀升、预期悲观制约了开发商新开工和拿地。1至8月,开发商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8%,降幅与1至7月持平,土地购置面积下降32.1%,降幅比1至7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作为开发投资的“引致投资”,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产能过剩、内需低迷(PPI连续42个月负增长)情况下,工业企业和制造业投资低迷。

  据瑞银证券的研究,房地产建设活动对GDP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约为30%,去年房地产建设滑坡拉低了GDP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今年或还会再增加同等规模的拖累。1至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罕见地回落到“4%”以下,8月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接近去年12月的历史最低点-1.9%,这也是过去三十多年来仅有的两次增速为负的记录。

  因此,主动作为的基建投资需要“挑大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冲抵房地产及制造业投资和出口下滑。8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9.4%,比7月提高了4.8个百分点。但目前,一方面,基建投资增速低,“挑大梁”动力不够;另一方面基建投资体量小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前8个月基建投资实现59164亿,小于房地产开发投资61063亿。因此,即便前者累计增速仅比1至7月提高0.2个百分点,也无法对冲前8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滑0.8个百分点,这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入“个位数”增长的原因。

  看来,上半年“宽货币、稳财政”的基调也要调整了。由于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地方企业债务沉重、控制不良贷款(连续14个季度反弹),银行放贷积极性很低。M2增速持续低于12%的目标增速,7、8月M2增加是财政存款大幅投放的结果。8月,对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同比仅增753亿,远低于货币持续宽松下的预期,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下降至71.8%,今年以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由此看,单纯的货币宽松不能解决问题。三个月来股市大幅震荡下跌,加上汇改带来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更说明中期内经济企稳还得靠财政政策。

  在财政政策中,结构性减税、推进改革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措施立足长远,但其短期“稳增长”效果有限。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尤其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棚改等项目的支出,成为短期“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机构普遍认为,对冲房地产及制造业投资和出口下滑,基建要保持20%至22%的增速,前8个月18%的增速偏弱。

  另外,政策上也在尽力支持基建投资“提速”。首先,政策性银行将在未来三年发行1.2万亿专项建设债(今年首批发行3000亿);其次,国务院本周一发布了《关于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关系国计民生的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从30%下调到25%,道路交通由25%下调到20%,地下管廊和停车场等还能再低;再次,国开行、农发行在同一天的“促投资稳增长”会议上提出迅速投放专项建设基金、抓住重大工程“牛鼻子”、国家发改委与银企直接对接、降低企业债发行门槛等。

  上述政策的目的是,旨在疏通基建投资执行者——地方政府资金缺口大、内在激励不足的“中梗阻”,彻底扭转上半年基建投资“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但是,无论1.2万亿“种子资金”,还是下调资本金比例,或直接对接企业,对基建投资资金需求来说远远不够。在税收增长疲软、土地出让下滑、平台融资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多渠道增加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已成未来财政政策的重点。

  比如,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城投债发行将全面扩容和提速。今年地方债将置换和新发行合计3.7万亿,余下的4个月还有1.9万亿债务要置换发行;上半年PPP推广中民间参与热情不足,障碍在政府没有投入真金白银,近期推出“千亿级PPP引导基金”,加上对中小微企业降费清税,未来有望点燃民间热情;另外,重拾定向宽松,央行[微博]将继续通过PSL为基建提供低成本资金,辅之以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将提升;最后,继续盘活存量资金。今年已收回1万亿元地方闲置财政存量资金,高于财政部此前确认规模。同时,由于政府部门拥有25万亿存款和102万亿国有资产,盘活存量资金潜力很大,明年盘活5000至10000亿元存量资金并非没有可能。

  (作者系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