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2013年国内影响较大的十件大事 正文

2013年国内影响较大的十件大事

[综合] 时间:2024-04-26 15:37: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23次


第七件、年国内影李某某案承担了过多内容,响较中国法治环境越来越恶化。年国内影

李某某案本来只是响较一件未成年人嫖娼或者强奸案,由于是年国内影“红二代”,此案被社会广泛关注。响较在舆论的年国内影压力下,司法为了取悦民意,响较做出了超出常规的年国内影判决。此案完全脱离了法治的响较界限,无论是年国内影舆论干预司法,民间绑架法律,响较还是年国内影律师行为,以及最终审判,响较都背离了法律的年国内影公平与公正。在中国社会普遍呼唤法治的情况下,这种不依法办事对中国法制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它推动了中国的仇官仇富社会情绪,与因为贫富两极分化的“打土豪”情结融合在一起,对社会的和谐与法制建设是不利的。这个标志性事件的影响不是正面的,伤害的是中国的法治进程。法制社会需要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公正公平一视同仁的司法,任何政治化情绪化的司法判决都与法治相违背。

第八件、借谣言的整治约束社会舆论的为所欲为,为社会和谐保驾护航。

造谣和传谣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公害,对具有典型有影响力公知大V的造谣依法惩治,不仅吓阻了一部分人的为所欲为,而且教育了社会。其中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公开拘捕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拘捕通过造谣谋取不当利益的《新快报》记者陈永州,让他们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是对造谣者是沉重打击。此后,明目张胆的造谣和传谣明显减少。此举既体现了法治精神,又顺应了民意对社会混乱整治的呼声。维护了社会秩序,敲响了国内外互想勾结颠覆国家政权的丧钟。

第九件、宪政之争虽然没有结果,却进行了一次广泛的普法教育。

宪政之争最早开始于《南方周末》的“元旦献词”,后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在《红旗文稿》发表一篇题“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的学术文章,再次引爆了社会对宪政的争论。支持者有之,讨伐的声浪更高。立场不同、观点相异、思想交锋,利益取向,夹杂着不敬天畏地满口脏话的这场争论。从“普世价值”到“姓资姓社”,从公有制下的宪法思维到私有制下的宪政,主流媒体纷纷发言,公知们出来站队,普通民众也加入讨论。这场争论完全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转化成了社会制度优劣的论战。这场争论是有益的,既让人们了解了什么是宪政或者宪政治理,又看清了各方“理论家”们的政治立场。对于社会管理而言,法制应先于民主,如何构建法制治理是摆在执政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第十件、中国新军事装备井喷式出现,缩小了与军事强国的差距

伴随着中国对外政策“韬光养晦”的破产,以南海危机为契机,中国军事装备出现进喷式的发展。航空母舰,歼10、歼15、歼20飞机的入装,核潜艇的公开,洲际导弹的试射,几乎每月一艘战舰的入列,护航编队的轮番出洋,以及飞天登月,从年度而言,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军事装备入列最多的一年。随着这些装备的入列,中国军队的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军队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仪程。如果说以前中国军事力量只能在本土或者近海活动的话,目前中国海空军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第一岛链,并且可以示威第二岛链。完成军事装备更新换代的中国武装力量将重新调整部署,中国的军事工业将受到重视和发展。解套中国周边恶劣环境必须以军事实力做后盾,中国提升军事实力势在必行。2013.12.31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