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黑匣子 直升机坠洱海前刘洪大声喊道:“稳住!不要动,我来!

[焦点] 时间:2024-04-25 07:32:1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27次

  原标题:解析黑匣子 直升机坠洱海前刘洪大声喊道 “稳住!我来不要动,解析机坠我来!黑匣洪” 

  在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昆明航空救援支队飞行大队宿舍的直升住办公桌上,日历永远停留在2021年5月9日那一天;床角那台没插电的洱海冰箱里还放着两瓶矿泉水、两桶泡面、前刘一盒饼干;床上摆着他们生前的声喊遗物……他们把生命留在了洱海,换回了苍山无恙。道稳动7月7日,我来记者走进昆明航空救援支队,解析机坠倾听为守护云南的黑匣洪青山绿水献出宝贵生命的刘洪、李凯涛、直升住刘超、洱海孙中杰烈士出征前的前刘故事。

  每年雨季来临前,声喊云南都处在森林火灾高发期。5月10日,刘洪带领机组奉命扑救大理市湾桥镇森林火灾,在洱海吊桶取水作业时,直升机突发特情,机组人员全力处置未能脱险,坠入洱海,壮烈牺牲。5月12日,应急管理部政治部批准刘洪、李凯涛、刘超、孙中杰为烈士。

  “王牌机长”刘洪

  先属于国家,再属于小家

  刘洪,1981年9月出生于四川威远,3岁时母亲因病致双上肢残疾,5岁时父亲因公受伤瘫痪在床。他曾说:“从小我就立下志向,努力学习,长大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2000年8月,刘洪通过招飞,考入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他认真钻研飞行技能,从基础课目、基本动作抓起,坚持地面苦练、空中精飞,为技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洪经常说:“森林消防指战员先属于国家,再属于小家。”在昆明航空救援支队队员们心目中,副支队长、“王牌机长”刘洪是名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干将,每有急难险重任务,他都第一个上。

  “他在国产直升机这个平台上创造了多个‘首次’:森林消防局执行直升机首次吊桶洒水灭火实战,他是机长;在大兴安岭机降灭火任务中首次在直8直升机平台上搭载25名灭火队员,创下国产直升机救援实战载人纪录,他是机长;昆明航空救援支队首次跨区增援、首次跨省驻防任务中,他是机长。”他的僚机机长查志宏激动地介绍道。

  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他带领机组首次执行跨省机动驻防任务,在广西驻防150多天,圆满完成了4次灭火作战任务。4月27日,刚驻防归建不到3小时,他又主动请战执行大理苍山森林火灾扑救任务。

  5月10日10时20分许,在大理洱海吊桶取水作业时,直升机突然失控,危急时刻,刘洪全力维持直升机姿态。事后通过解析飞机黑匣子,在坠机的最后时刻,刘洪还大声喊道:“稳住,稳住。不要动,我来,我来。”

  “领头雁”李凯涛

  “这个任务不能没有我”

  在飞行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郭胜的印象里,李凯涛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爱学习的人。郭胜回忆,2012年,在大兴安岭驻防的时候,他和李凯涛在一个机组,住一个房间。在一次业务学习时,李凯涛提出飞行手册里特情处置的内容太过繁琐,能不能把处置的重点内容结合飞行实际提炼出来,便于飞行员记忆和实际飞行中运用。例如直升机发动机失火特情,故障判断就总结为“看、闻、听”,处置就总结为“五关一按”,用几个字把这个特情的判断和处置的重点提炼出来。之后,他又利用业余时间,把其他各类特情处置的原则和要点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在飞行员中进行普及学习,在飞行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作为昆明航空救援支队最晚到队的一批飞行员,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了高原适应性飞行训练,具备参与实战能力。2020年11月,刚到队4个月的他,得知支队将首次跨省赴广西执行靠前驻防任务,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申请。进驻广西后,他白天忙着协调航管、划设空域、收集情况,晚上加班研究飞行作战、开展飞行准备。

  5月9日接到任务后,郭胜给李凯涛打电话说:“凯涛,支队接到任务要求马上出动,你有好长时间没回家了,就不安排你出任务了,好好陪陪家人。”电话那头的李凯涛说:“队长,这个任务不能没有我,你放心,我能安排好家里事,咱们外场见。”就在到达大理那天晚上,他俩还在一起研究怎么灭火。可没成想,10日上午10点左右就因直升机故障而牺牲。

  “直升机医生”刘超

  干起工作“极端负责”

  刘超和刘宣池都是吉林敦化人,两家隔得不远,两人高中三年同班,大学4年在一座城,相识相伴10年后终成眷属。结婚10年,刘宣池觉得,心中的丈夫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

  吴方超认识大队长刘超还不到一年。去年10月27日,吴方超和刘超一同出了一天的车,紧接着回来又出通勤车,等车到达家乐福时,刘超说:“方超,你等我一会,我去拿个东西。”几分钟后刘超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大蛋糕说,“方超,生日快乐!”

  生活中刘超是个“暖男”,干起工作来却是“极端负责”的。2020年冬的一个晚上,一架白天飞行的直升机,出现故障一直没排除。刘超斩钉截铁地说:“直升机不允许带故障过夜,就是到明天早上也得把故障排除。”他召集大家开始排查导线,一根、两根、三根……就这样,一直排查到凌晨。“就是这根导线断路了!”这句话一传出来,全场的气氛有了些许的轻松。

  直升机飞行600小时后的定检,是中队级单位职责范围内所能完成的最大工作,在大庆的一次定检中,刘超白天带领机组人员对当天工作进行总结,并计划好第二天工作内容,晚上研究查阅文件资料,及时记录下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力求细致精准。有时候小到一颗螺钉、一个保险,刘超也要反复检查,甚至撸起袖子亲自打保险,定力矩。“机务无小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老黄牛”孙中杰

  工作笔记塞满一个行李箱

  孙中杰是河北临漳人,成长在红色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应征入伍。2006年,毕业于陆军航空兵学院直升机与发动机工程专业后,他自愿申请到艰苦地区工作,在祖国边疆一干就是8年。2004年3月,因森林航空消防力量建设发展需要,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调到了黑龙江大庆航空救援支队。2020年7月,作为业务骨干又一次被抽调到昆明航空救援支队。

  “他是支队里的‘老黄牛’。”机务大队一中队政治指导员魏富源说。他踏实肯干、尽职尽责。4月份时,支队里仅剩一架直升机留守。为防有火情,机务人员要尽快把这架直升机修好。那天是周末,一大早孙中杰就带着机组人员开始检修,午饭、晚饭都在外场吃,工作到晚上12点多才回去。修理厂厂长张学锦说:“他就是这样,今天能干完的事就不会留到明天。”

  同事张淑怀回忆,有一次给飞机做定检,孙中杰发现一个减速器螺丝钉上缺了个垫片,他当即询问有没有人注意到垫片的去向。有战友觉得,找一个大概一样的垫片垫上就可以了。孙中杰却说:“虽然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垫片,但会影响飞行安全!”

  参加工作15年,孙中杰一直把技术精湛、专业过硬作为职业操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维修理论、钻研维修技能,先后写下40余万字业务笔记。他牺牲后,家属在整理其遗物时,工作笔记整整塞满了一个行李箱。(记者 杨质高 文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 昆明航空救援支队供图)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