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走进古缯国博物馆 探寻曾姓传承

[探索] 时间:2024-04-19 23:39: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23次
古缯国博物馆(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南阳4月9日电(记者 海涵)8日上午,两岸两岸媒体姓氏寻根联合采访团一行抵达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媒体探寻曾姓起源。走进曾姓  关于曾氏的古缯国博起源,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的物馆研究,主要由姒姓和和姬姓两大来源组成,探寻且都源自方城。传承方城现有古缯国博物馆供人们去了解和认识曾姓的两岸历史脉络。  历史文献表明,媒体从夏周到战国初期,走进曾姓方城境内一直存在着缯国。古缯国博据文物考古发现,物馆夏代曲烈封地缯国当在方城八里桥一带。探寻方城县境内的传承缯国,是两岸夏代始封的侯爵缯国,方城八里桥夏代遗址正是缯侯曲烈侯国国都所在地,也是曾氏起源地。据了解,2010年4月17日,中华曾氏祖根地暨古缯国遗址授牌揭碑典礼在方城和郑州两地同时举行,河南省姓氏祖地与名人里籍研究认定中心向方城县颁发“中华曾姓祖根地”铜牌。  古缯国博物馆(曾氏始祖大宗祠)是中华古缯国文化苑的核心工程和地标性建筑。2012年12月24日上午9时,备受瞩目的中华古缯国文化苑主题工程—古缯国博物馆破土动工典礼仪式隆重举行。经过两年建设,古缯国博物馆得以基本建成。博物馆占地69亩、总建筑面积9999㎡,博物馆由南向北为前殿、远祖殿、曲烈王殿、忠孝殿,分别供奉着皇帝、曲烈、曾子塑像。古缯国博物馆严格遵照诸侯王的礼仪规格建造,采用“回”字形的三进两院制式,整体坐北朝南;曲烈殿是核心建筑,采用九级高台回廊,建筑风格为汉代,广场两侧设置小型钟楼和鼓楼,整体形成“金龟探海”之势。曾或作“鄫”、“缯”,是夏代的一个著名古国。曾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迄今已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  在古缯国博物馆的长廊里,还展示有曾姓的传播情况。其中特别展示出,曾姓曾渡海入台。据资料记载,曾氏族人迁居台湾是从明末开始的。据统计,台湾曾姓在全省737个姓中居第十六位。  曾姓出过很多名人,为众人所熟知的有曾子、曾国藩等。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着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组建湘军,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第8页】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