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浙江宁波成交 正文

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浙江宁波成交

[热点] 时间:2024-03-29 07:17: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6次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全国很多人知道“绿碳”,首单即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产生的蓝碳碳汇;相比之下,人们对来自海洋生物的拍卖“蓝碳”——海洋碳汇,还比较陌生。浙江  从渤海湾的宁波芦苇荡,到珠江口的成交红树林,中国蕴藏着大量蓝碳宝藏。全国1月1日,首单《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蓝碳成为中国首个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2月28日,拍卖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浙江宁波成交……今年以来,浙江蓝碳交易、宁波蓝碳经济快速发展,成交引起广泛关注。全国  首次拍卖溢价近2倍  “每吨106元,成交!”拍卖师手起槌落,中国首次以拍卖形式进行的蓝碳交易顺利达成。  2月2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经过全国各地20多家企业、机构的70余轮竞价,浙江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功拍得宁波象山西沪港一年碳汇量,成交价较起拍价(30元/吨)溢价逾2倍。  蓝碳又被称为海洋碳汇,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对象。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显示,海洋碳汇指“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那么,蓝碳交易又是什么?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承认的3种蓝碳生态系统,即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  记者瞭解到,达成此次交易的象山县拥有省内最长的海岸线和省内第二大海域面积,蓝碳资源储量丰富。去年7月起,象山启动了蓝碳拍卖交易工作,委托宁波海洋研究院进行碳汇量核算。据估算,象山县盐沼生态系统碳汇量达10.28万吨/年,以坛紫菜、海带为主的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约2.17万吨/年,以牡蛎为主的贝类养殖碳汇量约3.22万吨/年。  此次现场拍卖的蓝碳,来自象山西沪港的“西沪三宝”,包括海带、紫菜以及浒苔,均属于藻类。作为拍卖方之一的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荣以其养殖的浒苔作解释:1公斤的浒苔苗,可以长成1000公斤的浒苔,其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海水和空气中的氮、磷、碳,起到固氮、固碳的作用。而在拍卖中,企业卖的不是浒苔本身,而是2022年浒苔碳汇量246.1吨,即浒苔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储存的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海表示,宁波象山以拍卖形式对蓝碳交易进行探索,是为渔业碳汇交易的“中国方案”探路,对中国蓝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  企业蓝碳需求上升  作为企业购买碳汇的来源,蓝碳相比绿碳,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蓝碳是捕捉二氧化碳的高手、储存二氧化碳的宝库。据瞭解,与绿碳等其他类型碳汇相比,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存周期最长约几十年,而海洋碳汇可长达数百年,在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碳汇效果显着。  尽管如此,与绿碳相比,对蓝碳进行核算和监测相对困难。据瞭解,《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确定了常规调查方法,对海洋碳汇能力进行核算,主要包括群落样方调查方法、标志桩法、叶绿素a法等,力求基层可操作、区域可对比。业内专家分析,标准的出台将起到积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但是海洋碳汇生物多样性较强,不同海洋生物碳汇机理不同,未来要满足海洋碳汇交易的实际需求,还需进一步完善。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胜表示,与绿碳市场相比,蓝碳市场还面临碳资产季节性变化大、规模不确定、蓝碳市场供给太少等问题。  今年以来蓝碳市场升温明显,一个重要背景是CCER市场重启步伐加快,推动企业碳汇需求上升。  CCER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即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这种买卖行为构成了企业自愿交易碳排放权的市场,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