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开,世纪流芳——从厦大捐赠文化视角探寻嘉庚精神实际传承

[综合] 时间:2024-01-23 15:51: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4次

原标题:凤凰花开,凤凰花开世纪流芳——从厦大捐赠文化视角探寻嘉庚精神实际传承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世纪神实有颗璀璨的流芳明珠屹立在东南之滨。她的从厦承自然风貌独树一帜,她的大捐人文情怀深沉宽广,她的赠文文化底蕴淳朴厚重,她的化视创办历程波澜壮阔,她的角探际传内在精神源远流长,她——就是寻嘉被誉为“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中国第一所由华侨兴建的庚精综合性大学。作为百年学府缔造者,凤凰花开陈嘉庚先生立校甫始便将“公、世纪神实忠、流芳毅、从厦承诚”高尚品格和“兴学报国”爱国情操熔进厦门大学精神血脉,大捐沉淀为世代流芳人文基因。受嘉庚精神感召,近百年来,一批批爱国华侨、社会贤达和厦大师生捐资兴学,永续接力,图振中华,书就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代代“厦大人”发愤图强,前赴后继,蔚然成风,谱写出壮丽恢弘的大爱华章。

漫步中国最美大学校园,每一片砖瓦、每一寸草木,都诉说着非同寻常的捐赠故事,见证着深沉炽热的爱国情怀。徘徊亭台楼宇,瞻礼名人雕塑,品读石刻碑铭,宛若徜徉于捐赠文化历史博物馆。特别是火红的凤凰花,浓郁不失端庄,艳丽更兼奔放,花开两季、寂静明艳的自然属性天然契合了“厦大人”精神内核:赤诚报国,感恩传承,自强不息,追求至善。本文谨从捐赠文化视角尝试探寻嘉庚精神实际传承,品味厦大凤凰花的英姿与神韵。

一、胸怀祖国,矢愿宏图(1921年-1937年)

16载,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却是厦门大学从无到有的关键年轮;16载,承载了陈嘉庚先生创办实业的全部所得,凝聚了他报效祖国的满腔情怀;16载,锤炼了厦大文化筋骨,铺就了厦大发展鸿基。

“发了财的人肯全拿出钱来办教育的,只有陈先生!”黄炎培称赞的正是陈嘉庚先生。他,1874年出生于厦门集美,少时入私塾,受过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尤为崇敬。他17岁下南洋从父经商,凭借着诚毅果敢和长袖善舞,从借款7000元起步,成为菠萝“苏丹”和橡胶大王,富甲一方,驰名中外。他“志怀祖国,希图报效”,深感“以四万万之民族,绝无甘居人下之理”,抱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信念,于1919年在家乡慷慨认捐洋银100万元筹办厦大,另捐300万元作为经常费用,这是其实业所积全部家财。他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以“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为宗旨,期望“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为吾国放一异彩”。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实业不振,他“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先后出售橡胶园、公司股本和三座豪华大厦,苦撑厦大运转;企业破产后受雇英企银行,他索要4000元月薪,维持厦大办学;1937年,迫于经费不济,无偿捐献厦门大学给国民政府。“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以高尚的人格建立起一座爱国兴教、倾资办学的巍巍丰碑,彪炳史册,光照后人。

受陈嘉庚先生公忠报国赤诚感召,一批爱国华侨仗义襄助,支持创办厦大。胞弟陈敬贤先生与家兄勠力同心,同向同行,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被尊称“二校主”。学校建有“敬贤大楼”、“敬贤亭”,永远缅怀其为厦大创建做出的卓越贡献。黄奕住、曾江水、叶玉堆、李光前、黄廷元、陈六使、陈延谦、李俊承、殷碧霞等南洋爱国华侨及新加坡群进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末陆续捐赠经费20万元,匡助厦大建设。1936年,李光前、陈六使各捐5万元,陈延谦、李俊承各捐5000元,资助陈嘉庚先生购买400英亩树胶园,每月入息2000元作为厦大基金。“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曾君江水,为尊者寿,慷慨相助图书,以富范畴题署”。陈嘉庚先生在群贤楼廊厅躬题碑文,铭记侨界先贤热力捐输厦大不朽功勋。被誉为“南洋橡胶之父”的林文庆先生既是陈嘉庚先生引路人,又是其忠实追随者。他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出任厦门大学校长16年,协助陈嘉庚先生建校舍,揽名师,制校规,审校训,定校歌,为厦门大学发展不遗余力。他把诊病所得、全年薪俸、以及夫人私房钱全部捐给厦大充作办学经费,并亲自率团前往南洋为厦大募集善款20万元。临终前,他更是立下遗嘱,将鼓浪屿别墅和五分之三的个人遗产捐赠厦门大学。在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艰难时期,他们在逆境中坚守正义,彰显了人格伟大和道德高尚。如今,陈嘉庚、陈敬贤、林文庆、李光前等先贤雕像均已矗立在厦门大学各大校区,成为厦门大学开展感恩文化教育重要载体。

二、内迁闽西,烽火南强(1937-1945)

8年,中华儿女熬过日寇铁幕笼罩的暗夜,迎来光明;8年,厦门大学内迁闽西,弦歌不辍。“厦大人”铭感陈嘉庚先生无疆大爱,在山城长汀破土扎根,开花结果,坚忍不拔,自强办学,展现了民族存亡之际的爱国操守与救国意志。

追忆那段苦难辉煌的岁月,“厦大人”不会忘记漳州校友勇力护持,江河阻绝,关山难越,厦大龙溪同学会全力做好母校师生中转接待和物资转运,功不可没;“厦大人”不会忘记长汀人民无私帮助,捐校舍、献寝室、送米菜,与厦大师生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结下深厚情谊;“厦大人”不会忘记一批学高身正的硕彦鸿儒奔赴厦大,奋发图强,共创荣光。

萨本栋先生正是典型代表。

1937年7月6日,怀着对陈嘉庚先生的仰慕与崇敬,萨本栋先生毅然出任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他带领师生内迁长汀,使厦门大学成为粤汉铁路线以东最靠近战区唯一国立大学;他克己奉公,励精图治,面对“国、省库经费迄未领到”窘境,带头按三成五支领薪俸;他改装“专车”发动机,照亮山城校园,号令厦大师生“未到‘最后一课’的时候,应加紧研究学术与培养技能”;他延揽名师,厦大时任教授51人,有47位来自清华;他推行通识教育,要求教授上基础课,开国内高校先河。烽火中的厦大师生迸发出了别样的奋斗激情,形成了勤奋、朴实、严谨、和睦的优良风气,在教育部组织的两次全国学业竞赛中蝉联桂冠,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被赞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这与萨校长竭诚奉公密不可分。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身染重疾,1949年罹患胃癌病逝,享年47岁。他用诚敬和智慧挺起了南强学府坚强不屈的铮铮脊梁,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厦门大学“自强不息”的汤汤华歌。为缅怀萨本栋校长功德,厦门大学将其陵园永久设立在主校区,以资纪念。

硝烟下的长汀岁月磨砺了厦大师生意志,淬炼出一大批品正学高优秀学子,他们铭记陈嘉庚先生和萨本栋校长恩义,毕业多年后,始终惦念厦大,不忘回馈母校。“人在天堂,钱在厦大。我会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地为母校做出一份贡献。”1944级台湾校友周咏棠过去十多年持续捐助厦大,2020年再次捐赠母校,献礼百年华诞;“本来想等到母校百年校庆的时候,再捐出这笔钱为母校献礼,但是我怕等不到那一天了。”1944级纪华盛校友把20多年积蓄全部捐给厦大母校;“萨本栋校长的其言其行及学校员工在长汀时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我后来做人做事的不竭动力。”1943级菲律宾校友邵建寅感念萨本栋校长师恩,捐建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大楼“亦玄馆”,捐修校友之家“怀贤楼”,还成立多项教育基金;1944级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为母校建成“建文楼”和“颂恩楼”;1941级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建“保欣丽英楼”;香港校友黄克立捐建国际会议中心“克立楼”;……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许多老校友还捐设奖教金、奖学金、助学金、教育发展基金,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母校栽培,传承嘉庚精神。岁月蹉跎,记忆永恒,厦大已成为长汀时期老校友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三、翁婿同心,前赴后继(1949-1956)

7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华民族掀开新的历史扉页;7年,两位志同道合的翁婿老人践行教育报国初心,用如椽大笔为厦门大学擘画出新的光彩。陈嘉庚先生婉拒中央挽留,回到故乡,接续兴学夙愿,弥补“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抱歉无似”之缺憾。

身为乘龙快婿,李光前先生与岳父陈嘉庚先生同心同德,创办实业,教育报国,厦大初创便给予经费支持,困厄之际更襄助渡过难关,私立后期实为主要经济支撑。1950年11月,李光前先生划拨巨款交由陈嘉庚先生修复被敌机炸毁的厦大校舍,并予扩建。“华侨无偿捐赠之钱来之不易,要节约使用他们的捐款,处处为多盖房子,盖好房子着想,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陈嘉庚先生特地成立建筑部,招收闽南各地石匠、木匠、泥水匠一千余人,设立510个基建工场;石料就地开凿,木材山区采购;无物可代的钢筋、水泥和小五金,方从香港进口;在龙海县石码镇设立砖瓦厂烧制砖瓦。陈嘉庚先生从设计、绘图、备料至施工,事必躬亲,一丝不苟,风雨无阻。从1950年至1955年,扩建新校舍共计25幢,建筑面积59057平方米,使用面积38365平方米,使得厦大建筑总面积较之先前扩增一倍。沐浴着新中国丽日和风,一座座红砖绿瓦、白石朱顶的高楼在厦大校园拔地而起,耸立于雄伟的五老峰前、秀美的鹭江水畔,成为厦门大学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而凝聚着陈嘉庚先生报国情怀的“嘉庚瓦”,也成为厦门大学乃至厦门市特殊的文化意象。

为纪念李光前先生功绩,陈嘉庚先生以其祖籍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的县、乡、村名及其哲嗣芳名命名新楼,永铭贤婿爱国荣乡、热心公益雅量高风。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南光楼群和上弦场均已成为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南光”、“国光”、“丰庭”、“成义”、“成智”、“成伟”、“竞丰”等楼宇均已成为厦门大学经典文化符号。厦门大学因为这对翁婿同心协力获得奋发进取新基业。

四、踵事增华,聚爱厦大(1979-2005)

26年,斗转星移,万物乾坤,改革春风吹遍中华大地,东方巨龙迎来蓄势腾飞蓬勃姿态;26年,国门大开,四海交融,众多爱国华侨、港澳同胞追寻陈嘉庚先生足迹,用一笔笔慷慨捐赠共谱爱国荣校的交响。

作为李光前先生的后裔,新加坡“李氏基金”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继承先辈懿德,捐资兴教,踵事增华,续助厦门大学教育事业。上世纪90年代,陆续捐赠巨资修缮建南楼群和石板路面,使其旧貌焕新;又捐资重建校医院门诊大楼“成伟楼”、海滨新教学区广场,资助厦大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

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地华侨、校友也纷纷聚爱厦大,增光添彩。香港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逸夫楼”,钟宝玉姐弟捐建“钟林美广场”,钟江海兄弟捐建“钟铭选楼”,施子清先生成立“施子清教育基金”,杨钊先生捐设立“人文学院科研费”,王少华校友捐建“王清明游泳馆”,吕振万先生捐设“厦门大学吕振万书籍出版基金”;菲律宾校友佘明培先生捐建“明培体育馆”,桂华山先生捐建电子显微镜实验楼“电镜大楼”,许自钦先生捐建学生活动中心“自钦楼”,洪文炳先生捐建“祖营楼”,蔡清洁先生捐建海外教育服务中心“蔡清洁楼”;新、马华侨李成枫后裔捐建“成枫楼”;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捐建芙蓉湖畔《陈嘉庚先生与学生们》铜雕像群;印尼华侨李文正先生捐建医学院“李文正楼”,林联兴先生捐建留学生教学大楼“联兴楼”;台湾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造西村校门;日本华侨陈德仁先生捐设“陈德仁厦门大学育才基金”。此外,福耀集团捐设“福耀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厦门市26家外经贸企业捐立“厦门市外经贸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学校以该基金两年收益建成“基金楼”。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汇聚了新加坡李氏基金、香港实业家吕振河先生、印尼实业家李尚大先生、新加坡实业家黄大梁先生、新加坡实业家杜财顺先生等慈心大爱。海内外华人华侨、各地校友会校友、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助发展基金、奖教学金和设备物资。林林总总,蔚为壮观。

这些款款善心和深深大爱,与嘉庚精神共同凝聚成爱国荣乡、教育报国的滔滔江水,浸润着厦大每一寸土地,滋养着校园每一棵树木花草。

五、继往开来,薪火相传(2006年以来)

曾经,嘉庚先生倾资办学,为国储才;而今,社会各界感念高义,薪火续传。伴随着新纪元,厦门大学培养的时代精英迅速崛起,与众多社会爱心人士一道,追忆陈嘉庚先生雄心壮举,反哺厦大,奉献国家。积水成河,聚沙成塔,在广大校友、社会贤达持续捐助下,厦门大学定基“思明”,牵手“漳港”,拥抱“翔安”,开拓“马来”,反哺南洋,启航“嘉庚”,凤凰花开,五瓣同祥,掀开了跨地区、跨国界办学的徐徐大幕。

一座座楼宇无不倾注着浓浓大爱,一片片砖瓦不无镌刻着殷殷深情,一项项基金无不承载着款款热忱。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2006年成立以来,接收到社会捐赠不计其数。其中,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先生捐赠3亿多元;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郭鹤年先生捐赠马币1亿元;旭辉控股集团董事长林中先生捐赠1.1亿元;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苏庆灿先生捐赠超过1亿元;正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富立先生捐赠1亿元;阳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先生捐赠1亿元;新加坡李氏基金再次捐助新币3500万元,支持医学院建设,成为纵贯厦大每个发展时期最坚定的颉颃者。一份捐助一份善念,一份爱心一份深情,所有善心义举都将永铭厦大发展史册,为厦大师生代代颂扬。

“厦大人”对母校的特殊眷恋不仅影响着一代代厦大人,也感染着他们身边的亲友群体,他们接续捐赠厦大,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一个萤火虫的光是微弱的,但无数个萤火虫在一起,就能发出明亮的光,温暖这个世界。”我校1952级生物系校友林毅雄86岁遗孀徐明慧教授在家人陪同下奔波16小时,于2018年4月1日深夜来到厦门大学,用她出售自己和先生北京学校福利房,并扣除养老院费用后的全部结余,捐设“林毅雄育人基金”。

“希望这笔捐款能让丈夫回报母校的愿望得以实现,让他对母校深切的爱得以延续。”厦门大学1945级台湾校友蔡祖枚79岁遗孀蔡王琼璎女士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珍藏着许多厦大物品,不禁潸然泪下,当即决定把丈夫全部退休金如数捐赠厦门大学,成立“校友励学金”。

1986年,佘施淑好女士与丈夫、厦大校友佘明培先生为学校建成第一所现代化综合室内体育馆“明培体育馆”。2012年,佘施淑好女士再次捐资为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成现代化游泳馆“佘明培游泳馆”,接续丈夫对母校的一往情深。

父亲对母校的深沉大爱感染着一对贤伉俪。陈卿卿女士偕丈夫庄中贤先生于1982年以父亲陈掌锷校友名义为厦大捐建“华侨之家”,并增资扩建;还于2007捐立“陈掌谔博士奖助学金”,用儿女的善心圆满了父亲对厦大的挚爱。

2008年,17岁香港中学生杨容容把从小学到中学所获校内奖学金及校外竞赛奖金全部捐赠厦门大学,奖励家境贫困优秀学子。受母亲劳敏影响,她从小便对厦门大学和陈嘉庚先生满怀敬仰。

随着新时代“南强学子”崛起,捐助母校的新生力量层出不穷。萧恩明、张曦、柯希平、曾志龙、黄朝阳、单祥双、周永伟、蓝伟光、黄毅、郑金泉、朱德贞、姚明、丁世忠、崔维星、邱国龙、邱国鹭、傅芬芳、庄凌、张华芳、吴金祥、腾达、曾通、高龙、蔡方生、胡精沛、郑耀南、马亚军、南存钿、洪杰、林志斌、林春生、蔡良平、喻龙、何少荣、丁水波、庄绍华、黄国林、钟文龙、赵丹阳、林涌、许华芳、柯希杰、时青厦、张志聪、李东波、漆勇、章寅等一大批校友德业双进,感恩栽培,慷慨捐赠。更有1979级外贸系全体同学、1986级“凤凰花季”、1988级校友联谊会、EMBA2013级等以集体名义成立专项基金,襄助母校,奉献爱心,传承荣光,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不同的捐赠故事,一样的捐赠情怀。嘉庚精神已植根“厦大人”灵魂深处,在一代代存善念、有善心、乐善行的爱国华侨、社会贤达和厦大校友及亲人身上绽放光华,源远流长。

六、嘉庚精神,民族光辉

“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陈嘉庚先生心系中华、公忠报国,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他在国内外创办资助学校达119所,一生投入教育事业超1.5亿元,是蜚声世界的著名教育家。抗战爆发后,他心牵民族安危,团结海外华侨支援祖国,在4年多时间里筹集资金15亿元,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华侨领袖。他崇尚节俭,公而忘私,常言“正当之用,千金慷慨;无为之用,一文宜吝”,临终前将334万存款全部献给公益事业,没留一分钱给子孙后人。他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灵柩运回家乡,安葬集美“鳌园”。毛主席赞其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为纪念其光辉人生,中国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第2963号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嘉庚精神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

一砖一瓦筑成百年基业,一花一木绘出绚烂春天。闪耀着“爱国、革命、自强、科学”之光的嘉庚精神,是贯穿厦门大学百年历程的精神灵魂,是激励厦大师生勇往直前的强大力源。滥觞于陈嘉庚先生的捐赠文化是“厦大人”一个世纪的习惯养成,是融进骨血的基因传承和内在品质。嘉庚精神与捐赠文化共同凝聚起厦门大学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色。

木本水源,光前裕后,凤凰花开,世纪流芳。回眸历史,“厦大人”始终感怀陈嘉庚先生的初心宏愿,继往开来,前赴后继,形成了捐资兴学、公忠报国的优秀传统。展望未来,“厦大人”将传承历史荣光,弘扬嘉庚精神,传播捐赠文化,凝心聚力,踔厉奋进新的百年。这份执着如同火红的凤凰花,将与厦门大学春秋与共,世纪相伴。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