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丨《百姓看联播》: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

[探索] 时间:2024-04-18 08:09: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98次
阅读提示

新闻怎么做才好看?好看不好看谁说了算?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爱看?

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广播电视台打造的新闻姓《百姓看联播》,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纵深用自己的丨百故事行动回答了上述问题。

一年里,联播这群新闻人推出了367期节目,不知播发了1748条短视频,幕后收获点赞、新闻姓转发、纵深评论数超475万,丨百故事微博#百姓看联播#主话题阅读量5246万,联播累计浏览量超10个亿。不知

这个节目到底是幕后怎么制作运转的?

10月22日,《百姓看联播》“千人点题点评团”座谈会现场,新闻姓网友们踊跃发言。纵深白云摄

一群24小时在线的丨百故事新闻人

10月19日21时32分,长城新媒体集团社会新闻部记者李皓在“长城联播工作交流群”里上报,第五条《百姓看联播》——《秋招送岗民企专场》已上传至冀云后台等待审核。

这么早“收工”,甄智力有些不适应。一年多养成的生物钟让她睡不着,她干脆又把片子校审了一遍。

甄智力是社会新闻部副主任,也是本部门《百姓看联播》的第一道把关人。“节目刚上线的头几个月,完成制作经常会到凌晨两三点,即使躺下了脑子里也会一再闪过节目的各个画面,五六点爬起来再审一遍,字幕、音乐、画面、格式……所有的细节再核准,七点半推送前再审一遍。”

《百姓看联播》节目,是将每天的《新闻联播》用百姓视角、百姓态度进行融媒体二次表达。因此,采制工作集中在每天19时到次日7时30分之间。

“这对于编辑记者来说,不只是时间紧的挑战。”《百姓看联播》编辑部主任赵永刚说。

位于长城新媒体集团13楼的社会新闻部,办公室内靠近墙根的是一溜折叠床,几乎人手一张。部门的人没有午睡习惯,这都是为夜晚加班而备的。“加班不怕,怕的是联系不到采访对象。”记者闫思宇有感而发。

她撰写的《高伟栋:山里走出的“煎饼侠”》文案审核通过时,已经是1月5日凌晨,这条《百姓看联播》是“倒炝锅”——先确定了选题再出文案,压力来自联系不到采访对象。“采访不到当事人,就无法写文案,文案定不了,后面找素材、出镜、配音、海报制作都无法开展。”闫思宇说,“但凡不是大晚上,我就追到采访对象办公地点去‘堵’人了。”

但有时,即使和采访对象面对面,夜间进行采访也很难。

财经新闻部记者袁立鹏有19年的从业经验,见过不少大场面。但凌晨3时进入现场拍摄,在他的职业经历中,也不多见。

2022年12月29日,袁立鹏接到了国能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期扩建项目开工选题,文案定稿是20时左右。“拍到和文案对应的画面,这条片子才好看。但是进入厂区要经过审批,大晚上不好找人,也不好走程序。”袁立鹏反复给电厂宣传部门负责人打电话,最终在次日1时搞定。

“撂了电话我们就往厂区赶,补光的、拍摄的、出镜的,每个人都在抢时间。”袁立鹏回忆,接受采访的厂方工作人员感慨,头一回见记者凌晨来拍摄。录制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主播贾宏博冻得说话都有些不利索。

3时拍完,6时剪完。30分钟改完,30分钟审校。7时30分推送完,袁立鹏顿觉累瘫。

截至10月20日,“长城联播工作交流群”已有340人。群里不成文的规定之一——电话24小时开机,人随叫随到。

3月27日深夜,正在雄安新区出差的郭宇翔睡梦中被叫醒。“有一条片子被毙了,我要在天亮前连出镜带录音加剪辑,完成一条《驼梁的华北豹胖了》。”郭宇翔是融媒体制作部的记者,也是《百姓看联播》“大头哥”IP原型,很多观众喜欢他经过专业训练又相对松弛的声音。鲜为人知的是,小伙子能写能拍能播能录还能剪。

也是因为全能,急活儿很容易找上他。起床、冷水洗脸,打开电脑,输入驼梁、华北豹、胖三个关键词,找素材、看文案。顺便看一眼,留给他的时间还有多少。

3月28日凌晨3时,第一次审核意见返回来,画面中的华北豹看起来不够“胖”,改。3时30分,第二次修改意见返回来,再改……

“按时完成了吗?”

“必须啊。7时30分终审,没余地。”郭宇翔笑。

2022年12月30日凌晨,一支《百姓看联播》小分队讨论如何剪辑刚拍摄回来的素材。受访者供图

一套竞相奔跑的运转机制

10月18日9时22分,赵永刚把当天广播电视台拟播出的串联单预排发到工作群。

6分钟后,石家庄记者站、评论部、融媒体制作部等部门就带着各自准备的题目“打擂”来了——《在农家小院干幸福事业》《了解这些,你将爱上网球》《来石家庄看顶级网球赛》……

这不是一拍脑门的选题上报。

“要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结合部门最近采访的素材,对照《新闻联播》串联单预排,有针对性地去策划和报送。”时政新闻部、融媒体制作部主任曹朝阳介绍,各部门确定题目后会认真准备文案去“竞标”,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挤进每天5条的发稿目录中。

推动激烈竞争的是考核。

赵永刚介绍:“每个部门每月都有要完成的播发任务,完成率占部门奖金的30%。”每天18时30分到19时,长城新媒体集团18楼,从集团领导到各部门主任要认真收看当天的《新闻联播》,之后会在会议室里讨论当天的拟发稿题目。“最后结合《新闻联播》播出内容,从各部门报送的题目及文案中确定发稿目录。”

众筹题目加海选定稿机制,是《百姓看联播》栏目组从2022年5月开始的试制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最初,《百姓看联播》也按照口线、部门等设定时政、社会、百姓服务等板块,一条题目安排几个部门同题操作,最后大家点评,有时还邀请观众点评。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指定某个部门去做,有熟悉口线、落实快等优势,但也存在惯性思维、缺乏创造力等不足,后来干脆打破条框,所有部门投标,谁优谁上。

“这会促使那些屡投不中的部门下功夫琢磨选题和文案,提高他们对新闻的判断。”赵永刚坦言。

甄智力对10月18日上报的《秋招送岗民企专场》比较有把握,“这是10月17日的《新闻联播》内容之一,新闻所涉及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由部里的记者负责对接。我们素材很多,竞争力很强。”其实,她还是有点担心,《百姓看联播》栏目对时效性要求很高,题目最多能顺延一天,这促使所有采编人员都动起来、快起来。

快,也要保证准确,这需要一些保障机制。

《百姓看联播》编辑部记者张笑宇的电脑里,有一个叫百人专家团的表格,里面收录着全省乃至全国各行业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有研究经济的,有研究法律的,有搞地质的,有擅长化工的,这些专家被分门别类标注好电话和单位。“都是各部门报上来的,以前这类信息都是部门的‘私产’,我们建立这个专家团,就是为了方便更多记者在紧急采访时,请对应的专家为我们把关。”

专家团的名单还在不断增加,效果很好。

今年,记者烟成群先后撰写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上新!》《组“队”建“群” 注会“天团”来了》等文案,请专家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从政策解读到实际应用进行分析说明,“反馈还不错。”

保障机制不只包括服务,也包含约束。

8月,《百姓看联播》节目制作规范出台,对节目拍摄制作、视频编辑、资料镜头使用等进行了规定,也对颜色、字号、logo(标识)、语言、画质等诸多细节进行了规范。

“这些也都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为了让不同部门制作的节目更具一致性。”赵永刚说,尤其要打造《百姓看联播》独特的风格。

2022年12月30日,一支《百姓看联播》小分队通宵奋战完成工作后,在办公室合影。受访者供图

一场为了百姓的脱胎换骨

没有了吹爆的主播头,也没有了站立的“丁”字脚——闫思宇用了6年时间成为出镜主持人,但在进入《百姓看联播》节目组后,却用了1年时间“去主持人化”。

“现在出镜,我化淡妆,不专门打理头发,从规矩的站立姿势换成坐着说话,端着的表情松下来,语气也没了播音腔。”她掰着手指头细数这一年的变化,“每次稿件都先念给家人听,他们听懂了,才敢拿出去。”

闫思宇是《百姓看联播》节目打造的《思宇讲故事》IP主播,在9月25日播出的《村里来了“灵芝兄弟”》中,她朴素的主播形象,比一般主持人更快的语速,比过去更口语化的解说,都让这期节目看起来更清新自然,也更贴近老百姓。

贴近还不够,还得足够近,要搞清楚百姓想看什么,就得问百姓。

10月19日18时40分,张笑宇紧盯着正在播出的《新闻联播》,边看边记下每一条新闻的标题,节目一结束,她要制成“《百姓看联播》节目千人点题点评团10月19日问卷”,发到集团联络员群,再由联络员在各自的网友群发放。

在问卷中,网友根据自己所需,从当日播出的13条联播新闻中投选3—6项“你最想了解的10月19日《新闻联播》条目”。“千人团来自各行各业,这种方法投出来的关注点,一定程度上能代表百姓视角。”赵永刚认为。

有人形容,这档节目的制作对于采编人员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袁立鹏深以为然。

就是那一次,袁立鹏坐在国能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里,看着企业各环节负责人聊完一位出去一位,心里快速盘算着:“环保技术很先进,但不是最先进的,有些技术其他电厂也在这么干,电厂三期上马和老百姓关联点在哪儿?”

按照以往思路做这个题目,就是出点口播,拍几个镜头,点一下电厂要上马这个“是什么”,片子也不是不能播。但现在,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爱看,从采访就得掘地三尺。直到最后时刻,袁立鹏听到了“超超临界”这个曾被外国垄断,如今国内有了重大突破的专业名词。“简单说就是用最少的煤发最多的电。”

新闻点找到了,可关联点在哪儿?

袁立鹏又请技术人员对专业数据进行类比换算。“一度电耗费煤270克,相当于5个鸡蛋”“一户一天2度电,可以够2739万户用一年”,这就把枯燥数字和老百姓的生活建起了关联。

“2分钟的视频,一天一夜的工作。说实话,很久没那么用心用力去做一条新闻了,结束后很累,也很兴奋。每一个职业新闻人都想拿出被认可的作品,但工作久了,会忘了为什么出发。”时隔近10个月,袁立鹏清楚记得,那天完成作品推送,和小伙伴们用一顿油条豆浆进行庆祝的时刻。

转了采访思路,文风也得要跟上。

《百姓看联播》试制初期,文案总是通不过,很多记者感觉不会写稿了。大而全的不过关、没细节的不过关、语言太官方的不过关。

“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修改为“日子过得越来越乐呵”,“省”改成“咱们省”,“几月几日”改成“几月几号”……张笑宇感慨,“几乎把骨头敲碎了重新长。”

一条文案只有500字左右,但从初稿到定稿,往往要经过七八轮修改。“有一次,领导审核后把一个文案全盘推翻,就勾出其中一个关键词,让我们围绕这个词重写。”曹朝阳说,部门经常推敲一句话是不是要浓缩,某个字是不是可以去掉,“一条好的《百姓看联播》应该能让老百姓不看视频不看字幕,光是听,就能听懂、爱听。”

从看懂到听懂,是新闻制作对传播环境的适应,也需要新技术的赋能。

技术研发部主任陈曦从后台发现一个有趣的数据:7—10月的《百姓看联播》数据统计中,阅读量排名第一的,完播率居然倒数第一。“这说明这条新闻的标题很吸引人,读者被标题吸引点开了视频,但内容没有留住人。”

陈曦说,完播率指的是用户点开视频看完的比例,是他们部门自主开发的。这个数据供采编部门对新闻产品的标题、内容进行评估。“现在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技术应用对传播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百姓看联播》的应用后台已经进行了五六次改版升级,陈曦还会经常听听采编部门的使用意见,回来修改。比如近期增加了购物功能,“有的技术很炫,但未必适合。我们选择用滑动实现飞卡阅读体验,简单明了,也是关注到这档节目的受众是老百姓。”陈曦说。(白云)

相关

《百姓看联播》,看到了什么

“《0.01毫米!超薄玻璃上新》有600多万的浏览量,我作为秦皇岛人,头一回知道秦皇岛产的玻璃能装到天舟六号飞船上,也记住了三块特种玻璃的厚度只有0.03毫米,摞起来不足一张A4纸厚。”

“以后视频能不能下载?咱们的很多科普视频特别好,一些素材我经常拿到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

10月22日上午,长城新媒体集团组织的《百姓看联播》“千人点题点评团”网友座谈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13名网友代表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观众视角聊了聊他们眼里的《百姓看联播》。

“确实和以前的新闻不一样,上到政策下到现象,想的和咱老百姓想的一样,好玩的、有用的,能说到咱老百姓心里去。”

…………

有用、有益、有效果,网友代表们这么认为。

这一年,《百姓看联播》的后台数据和网友代表们的观点对得上:367期节目,1748条短视频,累计浏览量超10亿。

这说明,这档节目经过扎实、反复的改革尝试,在提高新闻传播实效上,有了质的改变。

传播力上,《思宇讲故事》主播和“大头哥”本尊,有了粉丝,“网红记者”IP人设初显成效。《百姓看联播》打造的《守一词典》《大鹏探探探》等特色鲜明的子栏目,流量明显增加。

影响力上,《百姓看联播》编辑部印制了《选题策划示例》《参阅作品集》等经验总结小册子,力求将制作百姓爱看、看得懂的新闻的工作方法全省推广。

“我们是受益单位之一。”邢台市南宫融媒体中心主任岳红亮说,从去年起,长城新媒体集团多次派人到邢台市宣传系统讲授《百姓看联播》制作经验,他们也两次到石家庄学习。

今年2月,南宫版的周播《百姓看联播》上线,有对标《新闻联播》有关邢台内容的二次表达,也有省内重要政策的本地落点。他们设置了“百姓议事厅”“民生问政”两个群,前者由村民代表、村干部、乡镇干部、区县各局负责人构成,后者由群众和区(县)各单位联系人构成,“这相当于我们南宫版的千人团,老百姓提意见,我们收集线索,真正了解群众关注点。”

在文风和拍摄风格上,岳红亮带着团队也进行了尝试,用网言网语讲故事,用更亲民的主持人出镜。“确实把宣传这个虚活儿干实了。以前只管宣,传不传、喜不喜,根本不知道,现在宣传成了双向奔赴,最明显的变化是从朋友圈看到的转发明显增多。”

目前,全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区以及30多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了《百姓看联播》地方版或专栏。

《百姓看联播》模式还走到了省外。

过去的一年里,这档节目为了提升质量,多次约请全国知名媒体同行、专家前来交流座谈,提高了节目知名度,也把好的经验传得更远。比如四川观察推出了《联播观察》、辽宁广播电视集团推出了《主播说》等,各地“看联播”类节目接连上线。

这档节目带来的改变有多大?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闫思宇认真回答:“我正在成为一名真正的新闻人。”(文/白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