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发展基层区域经济需特殊银行体系 正文

发展基层区域经济需特殊银行体系

[知识] 时间:2024-04-19 23:11: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30次
中评社北京6月23日电/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发展发达经济体都有着坚实的基层经济基层区域经济作支撑。然而,区域以中小企业和家庭经营为主要支柱的需特行体系基层区域经济,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发展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德国经过长期探索,基层经济形成一套以合作银行和储蓄银行为支撑的区域基层区域金融服务市场,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需特行体系务实和可信赖的发展金融服务,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同时借助独特的基层经济集团结构优势,让小银行也可以提供大型金融机构才有的区域综合服务,对区域实体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需特行体系推动作用。这类在德国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发展成熟有效的银行模式,对我国解决基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层经济金融支撑力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区域尤其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德国储蓄银行集团以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组织架构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  德国储蓄银行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众多的网点和独特的分散结构,使其最大限度贴近客户,成为当地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主要合作银行。但是,这种结构也带来了经营方面的挑战,由于单个储蓄银行的规模较小,资本薄弱,难以独立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客观上需构建一体化的组织体系。德国储蓄银行集团是德国众多储蓄银行和州立银行出资成立的联盟性组织,代表德国众多储蓄银行和州立银行的利益并决定集团的战略方向,同时在国家与国际层面参与行业政策、监管法规等的讨论与制定。德国储蓄银行集团独特的组织架构和市场定位,既能够发挥单个储蓄银行经营的灵活性,也可发挥集团内各成员的协同效应,兼具“大银行”的优点,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独特的法律地位。储蓄银行和州立银行在《德国联邦银行法》《储蓄银行法》《州立银行法》的框架内运行,接受德国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局的监督。从法人属性看,德国储蓄银行集团不是一个统一法人的金融机构,而是由多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储蓄银行、州立银行、保险公司、保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组成的金融集团,各成员单位在法律上彼此独立,集团层面不干预各成员银行具体经营。从股权性质和机构看,储蓄银行集团成员的股权并非私有,均属于公有股权,储蓄银行由州政府拥有,州立银行由储蓄银行和州政府共同拥有。虽然州政府是储蓄银行和州立银行的股东,但州政府无权出售股权或参与分红,也不承担银行资本补充和救助的责任,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当地政府在资金充裕、符合法定程序的条件下有可能为某一家银行补充资本,由于经营稳健,储蓄银行资本金不足的情况很少见。  独特的组织架构。德国储蓄银行集团在组织架构上有其特殊性,既不是总分行制,也不是典型的联盟制,而是“下、中、上层级独立定位又相互联系”的模式。  其中,基层由市县一级的385家储蓄银行及其1.3万多家分支机构和网点构成,其定位为零售银行,主要业务有吸收存款、承担企业雇员养老保险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当地基础设施提供融资等,具有层级少、决策链条短、策略灵活等特点。  中间层级由地区储蓄银行协会、州立银行构成。地区储蓄银行协会由本地区内的储蓄银行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构成,属于储蓄银行集团地区性的权力机构,行使监督和服务职能,有权召集辖区内储蓄银行监事会以改选董事会成员、调整经营策略并监控风险;州立银行以批发业务为主,对本地区储蓄银行不具有管理权限,州政府一般都会专门立法规定州立银行的经营目的、模式和承担的公共义务等。  最高层级是设在波恩的德国储蓄银行协会,其成员为储蓄银行集团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对集团内部进行协调、制定战略方针、统一标识、提炼经验做法等,并与地区储蓄银行协会和其他组织团体进行业务合作与交流。  集团层面还共同投资设立德卡银行(DekaBank)集中进行产品研发,构建统一资产管理合作平台,德卡银行与集团成员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而是实现了储蓄银行网点优势和德卡银行在产品研发、组合、固定收益、另类投资等方面专业优势的有机结合;投资成立德国储蓄银行集团大学及各级培训学院,统一培训标准,打造统一开放式管理培训平台,可向学员颁发学位,并得到德国教育部门承认;整合集团科技资源,成立Finanz Iformatik科技公司,打造统一IT系统开发平台,为集团成员及合作伙伴提供IT运营服务、IT外包服务、软件产品、咨询服务,并可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开发,大幅降低集团内成员单位科技开发成本;成立国际发展基金会,构建统一的国际合作平台,总结并推广集团优秀管理经验和模式。  根植区域、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原则。德国储蓄银行坚持以下三点发展理念和原则。  一是公共义务与商业化相结合的原则。德国储蓄银行属于公立法人,代表的是公众(市、乡镇、社区)的利益,以服务公共利益为使命,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仅维持较低的利润率。其公共义务主要体现在:提供无歧视性金融服务,支持当地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德国银行业竞争;促进居民储蓄;利润一部分回馈社会,促进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发展。同时,储蓄银行集团各成员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依靠自身的利润和储备生存。  二是坚持属地经营原则,以基础金融业务服务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德国储蓄银行还受到地域原则的制约:只在其所在地开展吸储和放贷等经营活动,但可通过与邻近地区储蓄银行合并来扩大经营区域;本地存款用于本地;营业利润除用于提高自有资本外,须回馈当地社会。德国储蓄银行的核心业务是传统商业信贷,不深度涉足存贷之外的业务,对中小企业和制造业贷款占比较高,可提供的服务贯穿中小企业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每个储蓄银行都深耕本土、扎根当地,能敏锐感知区域市场的变化、熟悉当地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情况,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能够与当地经济和中小企业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三是自成一体的存款保险体系。储蓄银行集团于1973年建立了“机构保护计划”(the Institution Protection Scheme),构建储蓄银行之间互相担保的存款保险体系,主要针对储户存款、流动性、机构破产等提供保护。其中,对储户存款的保护覆盖到所有储蓄银行、州立银行、德卡银行等成员银行,对储户存款保险最高限额为10万欧元,对流动性和机构破产的保护覆盖到旗下所有成员机构。“机构保护计划”由储蓄银行集团在德国《存款保险法》的框架内负责实施,包括13个保护基金,分别为11个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州立银行保护基金和州立储蓄银行保护基金,每家成员机构按照存款额的0.8%上缴保护基金,其中11个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之间相互关联,州立银行保护基金和州立储蓄银行保护基金相互独立,只有在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13个保护基金将会团结协作启动“系统保护机制(System-wide Compensation Mechanism)”。一旦有单个储蓄银行出现问题,保护基金将会按照“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现金注入→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资本注入→其他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现金注入→其他区域储蓄银行保护基金资本注入→州立银行保护基金和州立储蓄银行保护基金注入”的顺序。德国储蓄银行“机构保护计划”成立以来,尚未出现客户存款和利息损失,也没有会员机构出现破产。  德国合作银行服务更直接专注,风险更可控  合作银行是德国银行业的第三根支柱,合作银行设立的初衷是帮助低收入农民和盈利能力弱的小手工业者联合起来,获得原本凭借个人资信水平不能从商业银行得到的贷款,用于生产投入。1889年德国颁布《合作社法》,1895年成立德国中央合作银行并设立德国合作社协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银行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另一重要来源。  明晰“合作”“社员”的法律地位。德国合作银行主要遵守《合作社法》,尤其是其框架内的《德国合作银行法》。《合作社法》是一部综合性的规范各类合作社设立、解散、破产以及社员与合作社关系、入社与退社、法定审计等诸多问题的法律。《德国合作银行法》从金融法的角度对合作银行体系作了专门规定,如合作银行的目的、职责、组织体系、风险防控、金融监管、社员权利义务、与德国莱弗森合作社国家联盟以及地方审计协会的关系等内容。《德国合作银行法》确保了合作银行优先服务社员的合作制宗旨,明确了合作银行与社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德国合作银行成为有别于商业银行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法律同时也允许合作银行向非社员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允许非社员投资入股合作银行。但非社员投资主体仅有投资收益权而没有投票权,从而保证合作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始终围绕社员的需求而开展,其持续发展始终立足于与社员发展良好的关系。  科学的组织与治理架构。德国合作银行体系主要有三个层级,即地方合作银行、区域合作银行、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集团,各级合作银行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我服务”的独立法人,各级合作银行之间保持联合状态,没有隶属关系。同时,各级合作银行之间开展资金融通、支付结算、业务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中央合作银行为地方合作银行开发和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主要是进行资金调剂融通、资金支付结算以及开展证券、保险、租赁、国际业务等。这种合作方式在激发个体积极性的同时,又保证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最基层由842家地方合作银行构成,主要由农民、城市居民、个体私营企业、合作社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以会员的形式入股组成,会员客户占比在50%左右。地方合作银行可直接为会员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必担心存在关联交易,是德国农村信贷的最大供给者,在农村借贷市场约占50%的份额。中间层级由3家区域合作银行构成,其股东主要是各地方合作银行,主要服务于辖区内各地方合作银行和该地区的客户,可提供贷款,办理更大区域甚至跨国的旅行支票、国际结算、信用证以及进出口信贷业务、证券业务等,并保存各地方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和提供流动性,充当地方合作银行和中央合作银行的中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顶层的是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集团(DZ Bank Group),包括中央合作银行和集团层面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抵押银行,集团股东主要由地方合作银行、区域合作银行、企业及其他实业部门构成。集团层面设立集团协调委员会,是集团层面最高权力机构,其目的是加强集团成员在产品、销售、风险、资本、战略等方面的协调和中后台支持,但单个合作银行层面的经营管理权是独立完整的,即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设立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银行运营,由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负责银行日常经营。  “自助、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独特经营原则。德国合作银行自成立以来就严格遵循合作制经营原则和理念,始终遵循合作制“自助、自我管理、自我负责”三大原则开展业务。“自助”意为社员之间互助,公共部门不干预经营。“自我管理”意为对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由社员共同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原则,避免大社员为自身利益操纵银行经营,欺压小社员,还可避免过度授信问题。“自我负责”意为合作社作为独立法人,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既对内部社员负责,也对外部客户负责。IMF的研究发现,由于合作银行客户大多是其所有者(社员),相比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也更了解客户。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