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力疗法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获证实

[娱乐] 时间:2024-04-24 11:10: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7次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日报)
  中评社北京10月1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声动善下塞症声动力疗法可快速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肢体高炎症水平,力疗改善其功能学表现,法改且由于疗效的肢动状获证实持久性和安全性,可望使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脉硬患者从中获益。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心内科主任田野教授及团队成员蒋永兴、化闭范靖雪博士等人完成的声动善下塞症首个国际注册的前瞻、双盲、力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课题,法改10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上。肢动状获证实  据介绍,脉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之一,化闭间歇性跛行是声动善下塞症其典型临床表现,严重损害行走能力的力疗同时,还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法改如何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的间歇性跛行,目前的用药治疗、运动康复措施和介入手段均有其局限之处。其中,药物疗效不显着且不良反应较多;运动康复方法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展,是因为多数患者合幷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限制了活动能力,且康复活动周期长达3-6个月,训练频率每周为3次,约有25%的病人坚持不下来;而受股腘动脉的特殊解剖学特征和生物力学特点的制约,介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满意率亦不高。文献报道,股腘动脉段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一年再狭窄率高达40-60%,支架植入术后一年再狭窄率达18%至40%,七年血管开通率仅为33%。  与此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间歇性跛行症状中,炎症被视为继肢体血液灌注不足之后的另一重要因素,不仅与跛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又能预测跛行的进展,更直接参与跛行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减轻系统性或病变局部炎症水平,对延缓甚至逆转下肢动脉硬化至关重要。而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最主要的炎症细胞,巨噬细胞可通过介导炎症反应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或消退。专家据此推测,以斑块内巨噬细胞为靶点的抗炎疗法,可能为跛行的治疗展现光明的前景。  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田野教授和他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自主研发了“巨噬细胞靶向声动力疗法”,即将声敏剂和低频低强度超声波有机结合,前者能被斑块内巨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后者可激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幷可调控活性氧产量,进而调节巨噬细胞凋亡、自噬或抗氧化能力等,从而发挥抑制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具有靶向、特异、可调控、体外、无创且安全等优势和特点。<nextpage>  课题组前期在大量动物和细胞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声动力疗法抗击动脉粥样硬化的首个前瞻性、II期、单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研究方案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中注册。研究对象为有中、重度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研究主要有效性终点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的下肢动脉炎症水平,次要终点包括行走能力、下肢动脉血液灌注、斑块形态学和生活质量问卷。经筛查139例病例后,研究共入组患者32例,平均年龄为64.7岁,62.5%为男性。相比于对照组,声动力疗法可在治疗后一个月,显着减轻病人下肢动脉炎症水平34.8%、增加最大行走时间118.6秒、增加踝臂指数0.11、缩小病变直径狭窄率7.2%和面积狭窄率9.6%,幷增加其《行走受损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得分。在安全性分析中,随访期内声动力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引起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脱落。入组病人血常规、肝、肾、甲状腺、凝血功能等指标无异常变化。在对声动力疗效的长期随访中,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行走能力、下肢动脉血液灌注和病变形态未见明显反弹,由此证实了该疗法的显着、持久和安全。  田野主任介绍,在上述成果基础上,他们团队还将继续开展声动力疗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试验;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幷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高分辨磁共振、超声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功能学检查,进一步验证声动力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