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形成全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增长极系统 正文

形成全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增长极系统

[热点] 时间:2024-04-27 03:58: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3次

原标题:形成全域高质量一体化的形成增长极系统

□ 罗静

“一主两翼”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骨架,但光有骨架不行,全域有血有肉才能身强体壮、高质生龙活虎。量体全域协同,增长就是极系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形成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全域城镇化建设,整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高质做大做强块状经济。量体

推动多中心网络化发展,增长形成高质量一体化增长极系统,极系实现全域协同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最早提出增长极理论,形成强调形成产业增长极、全域空间增长极两个方面的高质循环系统,将发展动能传递至全域,经济发展机会扩散至末梢。“十四五”时期,湖北应进一步推动多中心、多层级的增长极发展,形成高质量一体化的增长极系统,让不同层级增长极、增长点之间的涓滴效应与回波效应同频共振。“十四五”时期,湖北需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强中心。推动“一主”更好发挥引领性支撑性作用,激励襄阳、宜昌分别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城市群加快一体化发展。二要实末梢。要充分利用城市建成区、乡村集建区的承载功能,在荆楚大地建立空间分布广、发展方式多、带动效应强的增长点,焕发基层单元的经济活力。三是通渠道。发挥交通网络、创新网络、市场网络、人才网络等的联通作用,将不同层级的增长极、增长点并联起来,形成全省高质量一体化的增长极系统。

发展县域经济和块状经济,形成内生发展的生力军,实现全域协同

浙江省充分利用不同县域的资源、区位、人才等禀赋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块状经济,趟出了一条全域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十四五”时期,湖北应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块状经济为抓手,打造以内生发展为主、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县域经济生力军。一是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以县城为载体,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完善城镇体系,推动城乡产业链对接。二是夯实县域经济的“四梁八柱”。推动各县(市区)充分利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用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的机遇,优选区位与产业,竞相形成百亿园区,重点培育千亿级园区,壮大产业规模。三是推动块状经济的品牌化和市场化。进一步提升全省农谷、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等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突出“一县一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强全省板块经济的市场营销,利用国内外强大市场推动板块经济更上一层楼。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创新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实现全域协同

发展不够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十四五”时期,湖北应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城乡融合方面创新政策工具,实现全域协同发展。一是实现城市化、郊区化与乡村建设的全域协同。以安全、健康、韧性的城市化为目标,建立全省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安全系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宜居城市建设。重点培育武汉、襄阳、宜昌等中心城市的郊区增长极,着力吸引重大项目集聚,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一批资源加工城镇、旅游城镇和历史文化城镇,加快推进新业态培育、劳动力转移,不断发展壮大城郊经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郊区增长极的作用,带动全省广大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建设跃上新台阶。二是联通城乡设施,构建网络支撑,实现城乡协同发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布局、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推动各地区城乡间要素网络化流动,支撑和保障城乡社会经济活动运行,构建城乡网络化联系纽带,推动要素有机聚散、高频互动。三是加强县域交通物流设施与高铁、高速、航运、航空网络的衔接,建设开放通达、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乡交通网络,推动中小城镇融入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城市群,共享城市群发展成果。

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充分放大外溢效应,实现全域协同

正向的外溢效应与多赢合作机制可以解释区域联动发展所带来的协同利益。“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应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区域联动,超前规划联动发展的空间与领域,充分放大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外溢效应,不断完善合作多赢机制。一是“一主”“两翼”的联动发展。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一主两翼城市群,构成了高铁时代300公里的1.5小时经济圈,在光芯屏端网等现代信息产业、制造业等方面形成了产业链分工,更好联动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湖北经济整体竞争力。二是城市群内部的联动发展。推动武汉城市圈以城际铁路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同城化。以客货运“双枢纽”和武汉新港建设为契机,推动临空临港经济区、跨江合作示范等联动发展。在“两翼”地区推进一体化。三是校区、社区、园区的融合与联动发展。推动武汉、襄阳、宜昌、黄石、荆州等城市以校区为创新动力源,以园区为发展载体,以社区为治理基础,分区分类推进三区融合。武汉依托双一流高校,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学之城。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聚焦创新创业的三区人才融合,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的创新功能融合。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