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家谈“教育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关键看法治细节

[焦点] 时间:2024-04-20 07:56:2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43次
来源:经鉴新闻

  9月23日,法学法权法治一场主题为“教育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谈教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育企业合益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护优化营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商环著名法学专家齐聚一堂,就优化营商环境、境关键保护教育企业合法权益,细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法学法权法治

  与会专家指出,谈教营商环境就是育企业合益保生产力、竞争力,护优化营要把友商、商环亲商、境关键便商的细节理念融入到决策审批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实行精简规范的法学法权法治审批、高效优质的服务、依法依规的管理、严格公正的执法。各级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使企业把想办的事便捷高效地办成、办好。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针对山东辅华教育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辅华”)所涉及的案例进行深刻剖析,并得出如何认定政府在企业发展中的法律定位与责任,山东辅华又该如何看待与处理相关权益等一系列结论与建议。

  01案例

  山东辅华陷入发展困局

  山东辅华,是一家以教育为主要产业的企业,2020年成立于山东省枣庄市。按照企业规划,山东辅华将致力于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根植中国,向全球推广中国教育体系和汉语课程,融通中外教育资源、创建新型全学段培养模式,培养全球化、高素质人才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山东辅华拟投资15亿元,以国内教育为母体,联合当地名校打造自主品牌,依托互联网推动高端教育普惠化;与加拿大某国际教育中心及其合作学校合作,构建、培育双向留学融合新模式,并创办一所高水平中外合作职业大学。

  2020年,受招商政策吸引,山东辅华与山东省滕州市(枣庄下辖县级市)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2021年2月,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的先导项目“滕州高级中学项目一期一段工程”正式开工,并于2021年9月1日开学。

  在发展过程中,山东辅华很快陷入困局。山东辅华出具的《投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困惑》等文件显示,山东辅华称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政策不落实、巨额投资无保障;政府未按照约定供地,无法办理建设和产权登记;违背少下发报志愿学生1000人,不但不支持办学承诺,反而利用公权力制造负面舆情,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经营;疏于查处建筑方的工程质量问题,危及校舍安全;并安排国有企业强行收购公司资产,目前已肢解转移公司核心资产,民营企业权益受到极大损害。

  山东辅华出具文件称,公司目前已难以为继,政府部门应当遵循市场规则收购公司土地和资产,或者优化营商环境,让公司恢复正常经营秩序。

  02 解读

  多位法学教授专家研讨

  在研讨会上,根据山东辅华出具的具备法律效力的相关文书,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著名法学专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达成了一致的专家意见。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阴建峰教授等与会专家表示,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治支撑,营商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使企业切实获得优质管理服务,要注重各级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使企业把想办的事便捷高效地办成、办好。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要把友商、亲商、便商的理念融入到决策审批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实行精简规范的审批、高效优质的服务、依法依规的管理、严格公正的执法。

  与会专家认为,招商引资最终导致企业与政府的矛盾激化,政府违约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以每亩8万元的超低价格办理了不动产登记,取得的土地不能擅自转让,在建筑施工期间也不能申请贷款。同时,政府没有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即未及时颁发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政府未按照规定的条件和数量供地,已经提供的建设用地上还有住户和未完成拆迁的工程。而且,教育局少给山东辅华1000个学生报名人数等行为,特别是政府部门发布的公告以及在招生现场所做的宣传,给山东辅华的合法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

  与会专家还表示,在这起企业与政府的纠纷中,有极个别政府官员与企业主的行为涉嫌触犯刑律。如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故意违反法律规定,超越权限处理了其无权决定的事项,致使国家利益、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追究其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甚至有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拘禁他人,可以刑事立案;涉及到3名以上受害人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合作企业围堵山东辅华,干扰其正常营业,可能涉嫌构成敲诈勒索。

  03 呼吁

  落实中央优化营商环境精神

  众所周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命之翼、经济发展活力之源,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法治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法治服务只有不断跟进、不断优化,才能更好服务经济大局。

  近年来,我国多举措不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让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吃亏,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政府部门着眼于微观用服务解决困难,着力于宏观借政策突破瓶颈,才能为营商环境的优化不断添砖加瓦。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中心研究员、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更关键在于法治的细节;同时,政府要进一步依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做到简政放权与高效服务的深度结合。政务诚信建设,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程。

  本案中,政府部门该放的没放,该服务的却又缺位,最终导致企业与政府陷入纷争,令人扼腕叹息。政府朝令夕改,官员言而无信,就无法与企业、个人等其他社会主体之间构筑起相对牢固的互信机制,更谈不上形成较为稳定、良好、稳定的营商环境。在现实中,对于那些诚信度、美誉度不高的地方政府,企业家、投资商也往往是“敬而远之”。

  “希望地方政府官员,能全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许浩最后呼吁道。

  中国企业报荣誉出品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