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枣阳 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 正文

枣阳 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

[娱乐] 时间:2024-03-28 19:54: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79次

原标题:枣阳 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

王城镇美丽乡村

枣阳市康鑫土地股份合作社股东分红大会

湖北中兴绿色技术有限公司上马新生产线

枣阳高标准农田

枣阳皇桃

枣阳,枣阳是美乡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航天英雄聂海胜的村富家乡;是全国全省有名的农业大市、产粮大市。乡亲

近年来,枣阳枣阳市委、美乡市政府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富统揽“三农”发展全局,乡亲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枣阳农机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美乡农业生产进入“机器换人”新阶段,村富成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有力,乡亲粮食产能连续11年站稳120万吨的枣阳台阶,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美乡

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村富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两年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212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美丽家园更加宜居。太平镇唐梓山村风光发电美景两次亮相央视,魅力尽显。

农民挑上“金扁担”。现代农业发展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2019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达到20005元,群众安居乐业,小康之路步履稳健。

稳住“基本盘”,唱好“看家戏”,为枣阳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同类县市第一、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提供了坚实支撑。

凝聚共识补短板 高起点谋划展宏图

夏日里,穿行于枣阳村落之间,沿着黑色的柏油路行驶,仿佛置身油画,村在绿中,路在景中。乡村美景的背后,是枣阳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整合资源,高起点谋划,全方位建设的成果。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枣阳市紧扣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重点,逐步实现做靓美丽乡村、做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做优农业结构调整、做响特色农业品牌、做特农业农村改革、做实项目支撑等“六大”目标。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根据《枣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村行政总数的80%。全市发展并形成以环城、南城、吴店、兴隆为主的中部都市农业区;以七方、琚湾为主的枣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新市、鹿头、刘升为主的枣东生态种养发展区;以平林、熊集、王城为主的枣南特色农业发展区。

围绕产园融合、产村相融、田林交错、景城一体,枣阳全域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做大做强省级现代农业畜禽产业示范园。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成特色镇10个、特色村100个,推动6000名市民下乡、吸引500名能人回乡、引进100家企业兴乡。

枣阳将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努力建设一批富美乡村、风景长廊、田园综合体,建成省级示范村63个,人居环境整治村400个,精致庭院3000户。打造“一环两带”精品旅游线路3条,创建省级文明镇2个、襄阳市级文明村23个,星级文明户达到总户数的50%。

“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定,农民富、经济强”,是枣阳全市上下为建设美丽乡村凝聚起来的强大共识。2019年至2021年,枣阳计划在3年时间内投入20亿元资金用于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让枣阳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今年枣阳市第一季度财税收入锐减,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下决心筹资20亿元,今年就要拿出12亿元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这充分展现枣阳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和担当。

一村一品特色兴 “枣阳味道”飘四方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走入枣阳市王城镇,田沃宜耕,生机盎然,罗庙特色种植业、陈店生态畜牧业、资山休闲旅游业……各有千秋,皆有特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枣阳市注重产业规划引领,要求各村围绕“一地一特、一村一品、一乡一韵”,杜绝简单地生搬硬套、复制粘贴。

枣阳被称为中国“桃之乡”,因成为皇宫御用果品有“皇桃”美名,当地大面积种植桃树已有30多年,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前年因遭遇市场波动曾一度滞销,2019年,枣阳市与阿里巴巴实行战略合作,加大线上销售力度,年销售额1.5亿元。如今,枣阳皇桃已经成为网红水果,通过新零售对接过来的订单远远多于去年。

为了把发展桃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枣阳已制定桃产业三年发展规划,促进桃产业提档升级。枣阳市委、市政府还整合区域公共品牌,推出“枣阳皇桃”地标品牌,打出“中国好桃出枣阳”的品牌口号,推动种植环节标准化、数字化,通过品牌引领,科技助推,全市抓龙头、建基地、拓市场,枣阳桃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枣阳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从供需两侧发力,加大探索力度,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等生态适宜、特色鲜明的种养殖产业,各类高效种养模式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枣阳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引领带动产业能力强的项目。湖北新好农牧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了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的大型养殖基地;襄阳傲新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生猪养殖和屠宰场项目,占地1400亩的熊集梨园片区养殖项目已经投产;投资3.8亿元的新希望六和有限公司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也进展顺利。引进深圳光明餐厅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50万对乳鸽养殖及屠宰项目,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如今,枣阳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3年来,在建成56.5万亩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上,加速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发展优质桃35万亩,油茶13万亩、中药材3万亩、稻虾共作4万亩、规模养殖户2900多户,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3100家。枣阳市优质小麦和质桃产业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麦面、大米、油脂、饮品、棉纺、饲料等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山茶油、中草药及生猪、乳鸽养殖等产业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走上产业化道路。2019年,枣阳全市农产品加工实现产值321.6亿元,同比增长6%。

此外,为了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枣阳市还积极尝试电商、直播带货等“互联网+”形式,2019年6月下旬,分管副市长在淘宝直播卖桃,三天销售500吨,销售收入达190万元。今年4月,枣阳市长走进央视直播间带货,推荐枣阳土鸡蛋、松花皮蛋、黄桃罐头等农产品,当天就销售52.5万元,预计全年线上农产品销售额可突破4.5亿元。

望山见水可宜居 美丽乡村款款来

放眼枣阳乡村,中陈岗村、后湖村、惠岗村、舂陵村、桃园村、清水店村、端公村等一大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现代化气息的美丽宜居乡村呈现在群众面前。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环城办事处建成了环绕万亩玫瑰海景区的5公里步道,贯穿邻近的东郊、候井、赵垱3个村,道路宽阔平坦,沿途四季花香不断、风景秀丽,成为城乡居民晨跑、骑行、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在南城街道办事处中陈岗村,为配合改厕,采取“政府投资建设+镇村组三级运维+农户每年付清洁费60元”的方式,以“大、小三格+湿地”的技术,综合治理农村厕所粪污水、洗涤污水、厨房污水,并探索了“三水”分流、两级处理、一片湿地的“三二一”模式。从此以后,很多村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村民们自发自觉地把门口打扫干净。

乡村振兴,宜居是关键。枣阳市整合项目资金配套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兴建文化广场等。同时,村民们还就地取材,整旧如旧。一座山墙、一口古井、一盘石磨在花草的映衬下,皆能重拾乡愁。“村在园中,家在景中”,村庄颜值靓了,村风也更文明了。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枣阳市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基础,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破解农村粪污处理难题,建设农户厕所76723座,公厕578座,原本三年的任务在两年内即全部建成。继续实施“绿满枣阳”提升行动,再完成造林24424亩,将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2.4%以上。

一个个的村庄洁净了,白墙红瓦,菜园、果园和花园,原生态田园村庄出现在枣阳的广大乡村。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枣阳每一步都走得无比坚实。

党建引领干劲足 战斗堡垒更坚实

枣阳市吴店镇徐楼村是省级贫困村,3年前,这里集体经济薄弱,没有支柱产业。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年产20万袋香菇、年产20万斤红薯,建成300亩油茶、100亩稻田养虾、200亩花卉的产业村。

从贫困线上站起来靠什么?靠的是“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共富”的奋斗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突击先锋作用,带动村民“挖病根”“开药方”“迎挑战”。

在扶贫队的指导下,徐楼村结合地域特点和村民实际,探索发展香菇、冬桃、油茶、苗圃等特色产业,但是让村民接受新事物并不容易。特色种植业前期投入较大、技术含量较高,虽然知道能赚钱,但很多村民心里没底。

为了增强村民的信心,徐楼村“两委”采取“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问我教,你做我帮”的方法,发动“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产业,打消村民疑虑。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和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培训,提高村民自身技能,降低产业风险。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广大村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短短几年时间,徐楼村脱贫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村。2019年,产业总产值达7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7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7000元。

在枣阳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像徐楼村一样,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聚民心、联民心,当好人民勤务兵的同时,做好乡村振兴领头羊,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追求什么。坚持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基层现代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自治、法治、德治等方面,均有创新举动,全方位助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美丽的现代农村。

在自治方面,枣阳注重提升乡村治理内生力。探索建立乡村微党校,率先推行农村无职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法治方面,注重提升乡村治理“硬实力”。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行动,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68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8个,为群众提供即时性法律服务。注重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开展以文养德、以评促德、以规立德系列活动,每到周末,各种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相继走进村庄,让农民群众成为主角,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农民群众道德素养,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

制度创新谋新局 农村经济展活力

“过去土地就是单一的土地,搞了改革后,这些土地就变成股份和财富了,每家每户都有份儿,我们当然有干劲儿了。”在枣阳市南城办事处砖瓦社区,村民王老汉兴奋地说道,他口中的改革正是枣阳市正在有序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去年5月,枣阳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单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枣阳市坚持把这项“国字号”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为目的,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为导向,系统性谋划,高标准推进,切实让农村沉睡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枣阳特色、上级充分肯定、百姓普遍认可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路。

目前,3个试点村(南城砖瓦社区、北城北园社区和开发区靳庄社区)股份合作社均已挂牌运营,《股金证》发放到户,年分红股金在800至1500元之间。全市应参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532个村全部完成了“两清”工作,今年7月底,全市已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532个,占100%。并完成了合作社章程制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在外部金融难以有效满足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农民通过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改革,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聚集闲散资金,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2019年4月8日,全市首个以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为核心的合作社—枣阳市西赵湖乡村发展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开业运营,标志着襄阳市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翻开新的篇章。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社是由政府引导,在行政村域内,由村“两委”主导发起,乡贤和骨干村民自愿参与,农民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用的综合服务组织,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封闭运行,内部循环;入股分红,自负盈亏;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的原则。今年5月,枣阳市印发了《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整体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扩大试点范围。目前,试点村已由当初的1个镇1个村扩大到今年的4个镇29个村,募集股金达2100多万元。

乡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枣阳大地激情涌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振兴努力的方向,这片热土将继续书写乡村振兴事业的华丽篇章,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撰文:杨金智 杨祖震 王赛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