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京剧交响套曲荡起运河之波 正文

京剧交响套曲荡起运河之波

[探索] 时间:2024-04-19 13:17:2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23次

原标题:京剧交响套曲荡起运河之波

水波为曲,京剧交响桨帆当歌。套曲12月2日,荡起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运河北京交响乐团、京剧交响北京京剧院联合制作的套曲大型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如图),带领观众在交响乐、荡起京剧、运河合唱的京剧交响跨界融合中,探寻京城大运河的套曲历史文化故事,品鉴大运河这一意蕴深厚的荡起史书画卷。

《京城大运河》聚焦于中国大运河北京段,运河深度挖掘京城大运河的京剧交响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北京城独树一帜的套曲历史文化风貌。它的荡起创作经过长达一年的细致采风,共分为5部分:序曲、第一乐章《一支塔影见通州》、第二乐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乐章《漂来的北京城》、第四乐章《致敬大运河》,通过京剧不同流派的典型声腔与交响乐的结合,以套曲的形式表现每一部分的主题。

作为交响乐队和京剧合作的一次艺术创新,《京城大运河》在创排中遇到不少挑战。作曲杨乃林介绍,以第一乐章“通州号子运河人”一段为例,想要表现漕运工人的沧桑豪迈,“通州号子”必不可少,但京剧中没有“号子”,两者的结合是一大难题;京剧与合唱的结合也是难点,合唱演员是美声唱法,和京剧演员的发声不一样;京剧乐队与交响乐队是两个体系,在作曲时两者都要能接受,要能放在一起体现。“我们创作时一直坚持既展示京剧,又不同于戏曲舞台上表演的京剧;既展示交响乐,又必须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杨乃林说。

演奏上也遇到相似的问题。执棒此次演出的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李飚说:“我们不能完全按照京剧的方式来演奏这部作品,还要加入交响乐的特点,‘融’是最难做到的,比如交响乐、京剧的弦乐声部怎么搭配起来,排练时我会告诉大家不要互相模仿,要在两者间找到共同点,让演奏更舒服、更流畅。”

不同于一般的音乐会,《京城大运河》篇章宏大,不同唱段间叙述主体和他们所处的时空常常发生变化。导演孔洁仔细研究每段唱词,通过灯光、服装和表演区域的划分,让演员分属历史和当今两个不同的时空,营造出一种远和近、凝重和明快、陈述和反思的对比,以此深化作品的主题,同时也给演员的表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点。

自从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有关大运河题材的舞台作品已经出现了多部,《京城大运河》如何另辟蹊径?编剧翁思再介绍,这部作品集中描绘大运河北京段,其中对两个标志性文化事件给予浓笔描绘,一个是230年前徽班通过大运河北上进京,在京城的厚土上发育形成国粹京剧;另一个是曹雪芹以通州张家湾为来往码头,多次于运河南北穿梭,最后在京郊完成中国文学史上的皇皇巨著《红楼梦》。在呈现徽班进京盛况时,杜镇杰、李宏图、迟小秋、朱强、陈俊杰、张慧芳、胡文阁、王怡、杨少彭等京剧表演艺术家悉数亮相。胡文阁、谭正岩在第三乐章中献唱“一船春风载二黄”,分别饰演梅兰芳和谭鑫培两位大师。作为梅派再传弟子,胡文阁此次尝试用男旦的唱法演唱新创唱腔,也是全新的尝试。

《京城大运河》专业顾问、水利专家蔡蕃看完演出后表示,作品创新运用京剧和交响乐结合的形式,将大运河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大程度还原了大运河北京段的过往烟云。(邱雨濛)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