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济南:2237名第一书记“上春山” 正文

济南:2237名第一书记“上春山”

[综合] 时间:2024-03-29 21:12: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8次

  万事农为首,上春山这是济南我们的“祖训”。

  中国,名第农业大国,书记新年第一件事就是上春山“兴农”,下发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济南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名第意见》;

  济南,农业大市,书记开春第一件事也是上春山“兴农”,召开新春第一会:“济南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万人下乡、济南千村提升’工程推进会议”。名第

  从一国到一民,书记“新春务农”这件事情要拎清。上春山

  农业大市,济南农业必然是名第大事。

  所以,在“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早春,全市召开一场农业动员大会,为一年的乡村振兴谋篇布局,打气鼓劲,是一个“农业大市”该有的样子。

  早春的济南,还有些寒冷,还有些飘雪,但是遮掩不住田野蓬勃的气息。

  人勤地不懒。在春节假期后第二天,全市就下手督促推进“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释放出了很明确的信号——

  该下地了!

  这次大会,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重要引领,为全市“三农”工作找准了工作切入点和发力点。

  “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能够跟全市的农村工作会议“相提并论”并深度锁定,毫无疑问,这是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的主抓手,是济南版的“千万工程”。

  这次大会上,放了一个片子《在希望的田野上》,主要呈现“万人下乡、千村提升”的工作纪实。

  这个专题片画面很饱满,呈现出的乡村振兴工作同样饱满。因此,深深吸引了会场观看人员。

  更不可思议的是,视频一经同步上线,一天多时间,便实现“百万+”的点击观看量,十足的大流量作品!

  为什么这么热?因为片中讲了第一书记的故事、讲了农民致富的故事、讲了济南“山乡巨变”的故事。

  这些乡村振兴故事,无一不是与“我”有关!

  “您就在这里呆着吧,别走了,不愿意让您走啊,有您在,我们就能看到致富的希望!”视频中,平阴县东阿镇贾庄村村民高连英代表全村251户村民说出了深埋心底的呼声,他们想留下济南市应急管理局派驻平阴县东阿镇贾庄村第一书记韩冬。

  因为韩冬的到来,这个杏树种植已有2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多达3000余亩的村落,才有了走出去的思路,才有了走出去的可能,才有了自己的小“杏”福。

  此前,有篇关于第一书记韩冬的报道,标题就叫做《“杏”好遇见你》,十分贴切地传达了村民的内心感受。

  韩冬,是所有第一书记的缩影——

  2023年5月,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从济南“三农”工作实际出发,部署实施“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

  紧接着,全市组织部门选派2237名第一书记,进驻2429个帮扶村,他们被称为“啃硬骨头”的“尖刀兵”。

  时间很快,经秋历冬,转眼又是一个春天。

  万物复苏,正宜春播。

  第一书记们,就像一把种子,

  撒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地上,扎下了根,生出了芽。

  这些“种子”书记蓬勃向上,带动着济南的乡村振兴事业,生发出一片希望的田野。

  2023年7月,商河县玉皇庙镇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服务联盟成立,整合1100亩农业设施用地,规划建设500座大棚的香菇产业基地,每个棚的年收入大约在30万元左右。

  基地建成后,其中的92个大棚将交给46个帮扶村运营,有效实现村集体增收。

  第一书记联盟,绝对是个工作机制创新,是“万人下乡”的升级版。

  这种工作形势,摆脱了单打独斗,充分凝合了各方资源。在第一书记们抱团打造产业联合体的过程中,他们成了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千村提升的主力军。

  从这个角度说,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种子”书记。

  “种子”书记,就要起到种子的作用,作为外来“头雁”,需要搅动这里的一池春水,激活组织活力,实现领头带飞。

  不领头,怎么称得上“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首要职责就是强组织!他们进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大村党建朋友圈,以党建为抓手,强化领导团队建设,做强治理品牌。

  市纪委监委机关派驻济阳区新市镇盛家村第一书记魏传华,他在大会现场分享了自己带着泥土芬芳的“下乡故事”。

  自从接受派驻工作第一天,魏传华就坚持“进百家门、访百家情、暖百家心”,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把全村群众走访了一遍,迅速把一家一户的大事小情掌握起来,并带领全村蹚出一条肉兔养殖的“致富路”。

  第一书记,是个“很有背景”的群体。

  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背靠不同的“大树”,形成了不一样的资源整合力,因此也让乡村振兴事业呈现出千姿百态。

  可以说,第一书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有的擅长建厂搞生产、有的擅长搞深加工、有的擅长做项目孵化、有的擅长进行人才培训、有的擅长卖货、有的擅长组链……

  这就让“万人下乡,千村提升”有着不一样的精彩,避免了“千村一面”的单一发展模式。

  即便如此,很多第一书记也在寻求跳出自己原单位“主业”的束缚,争取跨界出圈,迅速完成角色转变。

  其实,在2023年全市第一书记下乡动员会上,市委组织部就对他们提出了要求:认真履行“六大员”职责——

  当好村情民意“信息员”、党的政策“宣传员”、产业发展“指导员”、资源整合“联络员”、为民办事“服务员”、班子建设“组织员”。

  雁过留声,第一书记“留”什么?

  总结发现,第一书记作为乡村的增量人才,作为强大资源和最新资讯的持有者,他们更善于为农业寻找新的场景。

  有了第一书记,为什么一些后进村往往能后来居上,甚至快速追赶变成“尖子生”?原因就在于人才的加持作用!

  所以,人才是乡村振兴第一资源,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有本事、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人才,永远是乡村振兴领域的“稀缺品”。而“万人下乡、千村提升”的队伍中,恰恰就吸引了这么一批“稀缺人才”。

  2023年,济南市招募了1267名各类人才“联村帮村”,其中乡村振兴科技顾问767人、文化顾问100人、金融专员200人,法治专员200人。

  现在,这些人才正活跃在乡村振兴的各条战线、各个角落。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

  春色闹人不得眠,

  春风得意正少年……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今天原是平常一天,

  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

  一曲《上春山》,节后响彻大街小巷,也唱响在泉城的陇头田间。

  这曲词意境,十分贴合济南大地上2237名第一书记“舞动春天”的心境,此时的他们,正在济南“上春山”的歌者。

  他们,亦歌亦作,开始了新一年的耕耘收获之旅。(肖明君)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