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年轮」1984,中国商业在这一年发芽

[探索] 时间:2024-04-20 04:20: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0次

围绕1984,创新我们可以找到多种解读。轮中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长篇小说《一九八四》中讲述了一个恐怖的国商极权主义社会;中国人陈海、金凌云为还原中国企业家中的业年领军人物,写下《1984——企业家归来》。发芽

在作家的创新纸笔之外,还有一件与中国经济更为相关的轮中事,那就是国商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业年在计划与市场的发芽关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当然这一点,创新也成为激发中国此后商业繁荣的轮中原因之一。

改革带来的国商“躁动”

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业年发展性政策,安徽凤阳的发芽小岗村作为代表,几年后充分体现出这一政策的成效。

如今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图片来自东方IC)

对比之下,这一阶段的城市区域在改革当中的表现则稍显平淡。

城市中的国企彼时仍然是旧有体制,政企不分、平均主义等问题长期存在。放在任何一个时期,人们都很难将这样的制度与高效、活力相挂钩。

不过幸运的是,很快这一问题便为人所意识。以自由定价是进行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为出发点,国家出台一系列规则,让敏感的价格问题不再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改革的屏障。

·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67号文件规定,要求在完成指令性计划后企业超产部分的商品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范围内浮动;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年1月,国务院发文取消20%的封顶限制,超产部分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而不再由国家干涉。

一时间,政策的推行激发了众多企业。加上当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发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由此开始,一些人“蠢蠢欲动”。

所谓“企业家元年”

在中国的商业史上,“92派”和90年代末的一批互联网创业者是常被提及的对象。1992年,大批知识分子在南巡讲话后纷纷下海创业,当中以陈东升、冯仑、潘石屹等企业家为代表。2000年前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代表企业相继创立。

然而再回溯一步,真正的企业家元年实际上非1984年莫属。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一年,王石用自己贩卖玉米赚到的第一桶金在深圳创办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后于1988年更名万科;李经纬创立“东方魔水”健力宝,该品牌一度是体育赛事上最为抢眼的品牌之一,甚至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张瑞敏任青岛日用电器厂厂长,如今他所带领的海尔已经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神话;柳传志呢,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内开启了他的事业,于是我们看到了今日的联想。

这当中有一个细节:1984年的1月24日,33岁的王石途经深圳国贸大厦,看到警车正在为邓小平视察而清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和心情,王石也不免感叹:“小平来了,我觉得干大事的机会到了。”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图片来自网络)

大概能够想象当时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代企业家而言,1984年都应当是特别的。“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埋下创业的种子

某种程度上,商业繁荣与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否健全。没有商业作为铺垫,社会很难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点,周其仁也曾指出:正是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降低了各类经济组织的运转成本,才激发了人们劳动、工作、管理、创业的热情,才鼓励人口众多的中国大幅度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提升了中国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时代造就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和企业家。创新的年轮尚在滚动,只是舞台上的主角已变。到今天为止,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逐渐走入30周年,第一代互联网企业也已经20周年。

下一个创新者又是谁呢?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