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五年真抓实干绘就“脱贫长卷”

[百科] 时间:2024-04-27 05:13: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56次

原标题:琼中:五年真抓实干绘就“脱贫长卷”

琼中什运乡方板村干净整洁的脱贫长卷道路方便村民出入。 林学健 摄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特约记者 秦海灵

通讯员 陈欢欢

有一种困,琼中叫困羁于山——藏身于高山盆地之间,抓实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曾是干绘该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村民们种下的脱贫长卷橡胶长不高,养大的琼中肉猪卖不掉,祖祖辈辈吃够了交通不便的抓实苦头。

有一种变,干绘叫山乡巨变——借由旅游化改造盘活闲置资源,脱贫长卷什寒村捧回“最美中国乡村”桂冠、琼中迎来一波波省内外游客,抓实村民们开民宿、干绘办农家乐、脱贫长卷卖土特产,琼中家家户户都尝到了乡村旅游的抓实甜头。

从苦到甜,什寒村的蜕变不过数年光景。而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汇聚成的正是过去5年来琼中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

累计减贫5952户23943人,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2806元提升至2020年11850元,贫困发生率由34.6%成功归零。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减贫实践,而站在2020年这一关键年份的岁末节点俯瞰琼中大地,更多深刻变革正在这里发生。

琼乐高速经过什运乡光一光二村。 李幸璜 摄

夯实根基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12月3日午后,刚刚忙完农活的琼中黎母山镇南吉村保蕊村小组村民符开东骑着摩托车从田头驶来,将车稳稳地停在了自家新房前。

骑摩托车从田头一脚油门开到家门口?这在几年前,符开东根本不敢想。“过去村里都是又烂又窄的泥巴路,摩托车骑不进去,要想把地里的稻谷运回家,只能一趟趟肩挑手扛。”符开东说,村里交通不便,年轻人出去后不愿回来,留在村里的其他村民多年来只能守着几亩橡胶度日。

生活、生产不便困扰乡亲们多年,直到2017年保蕊村启动危房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项目,一条开阔平坦的水泥村道终于进村入户。伴随水泥路入村的,还有一根根自来水管、燃气管和光纤管网。

“过去村里穷脏乱差,外村姑娘都不愿嫁进来,两个儿子一直打着‘光棍’。”村民王祝莲笑言,如今保蕊村实现了大变样,她也有了底气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

婚姻大事靠缘分,村庄基础“硬件”设施改善所带来的脱贫成效却是立竿见影。村民王贤山带动村民种桑养蚕,村民吴钟锦探索鱼、鸭、鸡综合养殖,村民吴丽在村口经营起小卖铺……这两年,南吉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学明显感觉到,村里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后,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保蕊村的“升级换代”,是琼中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一个掠影。

过去5年来,琼中聚焦农村“五网”设施建设,实现县、镇、村、组、户全硬化,农村公路畅通率达100%,累计建成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302个,光网千兆到镇(区)、百兆入村覆盖率100%,燃气“气网”进村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正让基础设施建设从拖后腿的“绊脚石”成为助发展的“发动机”。

和平镇新安村通过太阳能发电路灯为村民照亮村道。李幸璜 摄

因地制宜 做足特色产业文章

冬日的夕阳洒在琼中湾岭镇岭门村的山林原野,山岭深处,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的脱贫户何国雄一声吆喝,吃饱喝足的30多头黑山羊便缓缓朝村里走去。

“前段时间刚刚卖了一批羊,挣了好几千呢。”何国雄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如果算上卖羊粪的收入,去年一年他光靠养羊便挣了近2万元,再加上割胶、养猪和种蘑菇,发展产业俨然成了脱贫致富的不竭动力源泉。

“原先村里耕地少,村民们只能守着几亩橡胶、槟榔地过穷日子,村集体经济更是‘口袋空空’。”岭门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曹文超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结合村庄实际及村民们的发展意愿,岭门村通过引进专业种养殖公司,动员村民抱团参与养鹅、养鸡、养龟、养牛和辣椒种植、红米种植、益智加工、毛桃加工、辣椒酱加工,已逐步形成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9年,岭门村村集体收入突破12万元,较2018年足足翻了近一番。而类似于岭门村的农业产业转型故事,如今在琼中并不鲜见。

利用山坡地发展绿橙产业,利用水旱田发展桑蚕产业,利用热带雨林丰富的蜜源养蜂……依托资源、气候和区位三大优势,琼中重点围绕发展桑蚕、养山鸡、养蜂等9大特色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帮扶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到经营主体合作,因地制宜做足特色产业文章,为山区群众种下一棵棵“摇钱树”。

截至目前,琼中累计建成特色产业项目落地402个,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

支部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12月3日一大早,琼中长征镇什仍村党支部书记王贵专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和往常一样转悠到了村里的养鸡合作社。“天气冷了,得注意给鸡群保暖。”一边叮嘱着养殖户,闲不住的他一边又自己动手打扫起栏舍。

之所以对养鸡合作社如此上心,是因为这里承载着什仍村58户群众的致富希望。

受山高路远的自然条件制约,什仍村村民经济收入长期依靠槟榔、橡胶等传统产业,是个集体经济薄弱的典型“空壳村”。村里的“钱袋子”干干瘪瘪,不仅让党员干部办事难、难办事,村民们的日子更是没有奔头。

“身为党员干部,我不带头谁带头?”为解决村集体及村民经济收入单一的瓶颈,王贵专带着村“两委”多方调研学习,最终决定无偿拿出自家的250多亩土地给村集体,于2016年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发展山鸡养殖产业。

经过4年的抱团发展,如今合作社山鸡存栏规模发展至1000余只,不仅村民们相继脱了贫,村集体收入更于2019年实现增收近3万元。

支部带头深挖产业潜力,党员干部主动站位干在前面。迎着群众期待的目光,琼中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王贵专这样的“领头雁”。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好每一个基层党支部的作用,琼中大力推行“党建+扶贫”模式,推行“县领导驻点、乡镇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四级联动帮扶,选派1649名干部深入开展“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第一书记”等工作,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与此同时,琼中开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创业竞赛活动,扶持100个行政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11个,创建和巩固农村示范党支部26个,正不断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作用。

)

截至目前,琼中实现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5952户2394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群众认可度达98.1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2806元,提升至2020年11850元

2016年至2020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6.14亿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10.27亿元(其中中央、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623万元),其他涉农统筹整合资金5.87亿元。共实施项目建设1568个扶贫项目,其中产业扶贫项目681个、基础设施项目687个、其他项目200个

2016年至2020年,共完成危房改造10265户,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65525.9万元;累计发放生活补贴和国家助学金11286.872万元,惠及贫困学生32795人次;建立健康扶贫“五道防线”,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达90%以上,慢性病门诊医疗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2016年至2020年累计补偿7372.74万元,受益群众达15852人次

制图/陈海冰(李梦瑶 秦海灵 陈欢欢)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