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诗都有故事!他8年写下300多首打油诗,成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综合] 时间:2024-04-25 23:06: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42次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通讯员 魏燕辉

“一棵小树边界栽,每首模范因为矛盾心不快。诗都事年诗成综治室里人生讲,有故前人栽树有阴凉……”3月25日,写下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殷畈村的多首打油调解调解室内,因邻里边界上的全国一棵小树而闹矛盾的阮某和张某,在治保主任易守银的人民一首打油诗中握手言和。

“写诗可以言志,每首模范更可以记录调处的诗都事年诗成案件,给后人以警示。有故”2016年开始用打油诗总结矛盾调处的写下易守银,8年创作出了300多首打油诗,多首打油调解让曾经的全国上访村变成平安村。2023年,人民他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每首模范

图片1.png

易守银创作的打油诗集(通讯员供图)

年收入从8万元到1.8万元

1974年出生的易守银是土生土长的殷畈村人。1993年,勤快的易守银就在殷畈村开了间维修铺,维修电视和小家电,附带卖点日用百货,生活十分富足。

在多年的上门维修中,易守银遇到最多的,就是一家人因为电视信号转播的问题而争吵,在帮忙调试电视的过程中,他也渐渐成了家庭矛盾的调解员。

到了2013年,每天走家入户的易守银已成了村里有名的“热心人”。当年6月,村主任面临退休,想着村里发展需要培养年轻人,小有名气的易守银便被邀请到村委会帮忙,担任包组组长。一件棘手的事情,也就此落在了他的头上。

2013年8月,镇上招商而来的一家水泥厂正式开建,从最近处引水入厂,需要接入直径1米的管道,全程6000多米,上下落差6米,埋入管道需要开挖土地涉及4个村100多户。开工第一天,村民刘某就因一棵果树的问题和施工队发生了争执。

“按国家标准赔偿!”易守银先是严肃讲解政策,而后耐心倾听了刘某家里的难处。“你到队里来干活,每天领工钱,干点正事!”在易守银的刚柔并济中,刘某从闹事者变成了建设者。随后,易守银针对各户需求,巧用各种办法,协调好了100多户村民,通水项目也在2个月内顺利完成。

图片2.png

易守银入户参与调解(通讯员供图)

“易守银干调解有一套!”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在2014年10月的换届选举中,易守银被村民们推选为治保主任。面对一年开店近8万元的收入和月薪1500元,年薪1.8万元的治保主任岗位,易守银内心有过挣扎。“家里的店我来照看,人生要做喜欢且有意义的事!”妻子黄艳的一席话,让易守银下定决心,要在调解工作中干出样儿来。

一首诗藏着一个调解故事

殷畈村有1450户7000多人,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大大小小的矛盾自然少不了。担任治保主任后,易守银每天都要在村里转上一圈,在乡亲们的家长里短中,了解民情,解决问题。

2016年9月10日,是易守银光荣入党的日子,因为要参加入党宣誓,他没有外出。临近中午,一名20多岁的年轻男子慌慌张张地跑到村委会,拉着易守银,要他赶紧去家里调解矛盾。

原来,前一天下午4点多,该男子小涂的妻子丽丽在家和他人微信聊天,看起来心情愉悦,小涂的母亲怀疑丽丽和其他男子有联系,两人发生了争执。丽丽被小涂的父母暴打一顿,并关进房间里。在外打工的小涂接到消息赶回家,一家人吵成一团。

经询问得知,小涂和丽丽是在城里打工时相识的,两人结婚生小孩后,丽丽便来到涂家照看孩子,小涂独自留在城里赚钱养家。丽丽长得漂亮,平时也爱打扮,这让生活在农村的婆婆看不惯,总是怀疑她生活作风有问题,婆媳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把人关在屋里,限制人身自由是违法的!”易守银先是用法律政策震慑住了情绪激动的老人,又语重心长地说道:“两个孩子感情深厚,彼此信任,还给你们添了个孙子,这么幸福的日子,要珍惜啊!”随后,易守银拉着小涂的母亲劝道:“城里人爱漂亮,爱打扮,有什么不好?咱农村也提倡树立文明新风,注意个人形象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就这样,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一家人消除了误会和隔阂。易守银成就感满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灵感,创作出一首打油诗:夫妻本来前世缘,今生才能去相见,一言不合就打骂,人生过得一定差,现场询问查详情,才知两个有情人,有情有理又有心,握手言和过一生。

微信图片_20240328115537.jpg

易守银写的打油诗(通讯员供图)

“一个矛盾纠纷被圆满解决,总需要有点仪式感。”自此,易守银决定每调解完一个案子,就用一首打油诗记录下来。“天降一块砖,胳膊被打断,同为邻里情,握手才是真!”这是易守银解决完一场意外事件后写下的打油诗。“东长西短说闲话,两个女人把架打,本来两家墙挨墙,多些原谅才适当。”这是易守银为调解邻里纠纷所作。

为了搞好创作,易守银自费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名言佳句》《口才三绝》等书籍,一有空就翻阅,还进行金句摘抄,书写随笔感悟,他的打油诗也从简单的4句延伸到了32句。“一首诗的背后,藏着一个调解故事。”面对满满一桌子的调解记录本,易守银笑着说:这都是我的宝贝!

上万条信息劝回境外滞留人员

2023年5月24日,日思夜想907天的小郭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年近五旬的易守银泪湿眼眶。两年多来,易守银给小郭发送了上万条信息,终于将这位滞留缅北人员劝了回来。

30多岁的小郭是从十堰迁到殷畈村的空挂户,2019年,他丢下4岁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偷渡到缅北淘金赚大钱,结果却日日向父母和亲朋好友骗钱。

2020年,易守银接到劝返任务,通过各种渠道加上了小郭的微信。面对在外的游子,易守银认为,亲情是唤回小郭的温暖力量,于是他经常去小郭家探望,父亲泡在泥塘里挖藕、母亲在工地打工、孩子发烧等生活点滴,易守银都录成视频发给小郭,希望能够感化他。

一开始,小郭并没有受到触动,还假意欺骗说,给他打一点路费,自己马上就会回来。易守银很是高兴,赶紧骑上摩托车前往小郭家报喜,并给他打去了几百块钱。几个月过去了,却是空欢喜一场。

易守银很气愤,也很沮丧,一度想放弃和小郭的联络。2021年6月,小郭年近80岁的爷爷病重,临走前拉着易守银的手说,易主任,我这辈子最大的惦念就是孙子能回来,希望你能帮帮我们!面对老人的请求,易守银点了点头,决定把劝返这件事干下去。他在笔记本上写道:“一步登天我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我能做到;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个劲地做好一件事,我可以做。”

图片3.png

小郭送来致谢锦旗(通讯员供图)

就这样,易守银坚持给小郭打电话、发微信,两年从不间断,他还把自己关注到的国际形势讲给小郭听,每天发送一段励志话语。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易守银发出上万条信息,小郭终于回来了。

2023年,经过8个多月的劝说,易守银也成功把村里另外一名滞留缅北人员劝了回来。感慨之余他写下打油诗:自认缅甸像天堂,到了才知是妄想;政府呼唤把家归,重启人生挺胸膛。

300多首打油诗缔造和美乡村

“这首诗写得简单明了,我一读就明白!”采访中,钟大爷和媳妇因家庭琐事来到村委会要求评评理,易守银拿出了办公桌上的十多本调解登记簿,让两人翻看。两人念着打油诗,愤怒的心情逐渐舒缓。

“调解室里把苦诉,只因人生不知足。”“人活一生要敞亮,做人做事责任担。”易守银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打油诗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透露着最朴素的情理,很多村民读了他的诗,心境宽阔了,矛盾纠纷自然而然就化解了。

“调处一件事,教育一大片。”易守银讲起了自己的调解经验,“邻里边界纠纷、家庭矛盾纠纷、爱情婚姻纠纷最常见。”针对各类纠纷,易守银常常拿出写的打油诗念给双方听,并讲述处理过的案例故事,“打油诗朗朗上口,村民们一听就懂,大家能很快记住纠纷教训,并引以为戒。”

如今,除了调解本村的矛盾纠纷,易守银还常跨村帮忙,甚至被镇综治办请去破解难题。他用打油诗教化警示乡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农村基层,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邻里更和谐的目标。“十年前,一年要调解纠纷两三百起,现在一年才三四十起。”易守银笑称感觉自己快要“失业”了!言语中透出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