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治水监督缺失恐成财政无底洞 正文

治水监督缺失恐成财政无底洞

[百科] 时间:2024-04-26 20:50: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2次

  日前,治水广州市环保局在官网上公布了首批50条(54段)河涌5月份的监督水质监测信息。监测信息显示,缺失按照规定达到Ⅴ类水标准的恐成河涌只有11条,且有10条集中在番禺、财政萝岗等郊区,无底仅一条位于广州荔湾中心城区;而不达的治水则有39条之多,占总数的监督78%。

  广州的缺失大规模治水可追溯到1997年猎德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启动,其后一年围绕综合整治珠江提出了珠江整治“到2003年初见成效、恐成2005年不黑不臭、财政2010年江水变清”三个阶段性目标。无底2008年,治水时任市长的监督张广宁提出要在2010年亚运会前根本改善广州水环境,并于同年底成立水投集团为治水融资,缺失同时出台了整治河涌综合方案。

  治水计划出台后,至2010年的两年中,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各类工程估算总投资486.15亿元,其中包括污水治理184.73亿元、中心城区调水补水27.59亿元、全市河涌综合整治119.33亿元、中心城区水浸街治理9亿元以及中心城区雨污分流145.5亿元。至于水投究竟为治水负债几何一直没有正式的官方数字,2009年有指水投为治水贷款500亿,其后又有负债350亿与220亿等不同版本,这笔糊涂账一直未得到合理解释,由“6号文”等文件坐实了的政府以财政补贴及划拨高价地为其还债的做法亦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水投负债一再缩水,亦改变不了广州近500亿的治水投入十分巨大这一事实,而相较之下,治水成效却与投入不成正比。老城区内涝、截污不彻底、初雨污染等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一到暴雨治水成果就现出原形。

  广州市排水管道有83%是一年一遇的标准,仅有9%达到两年一遇的标准,甚至还有小部分区域仅为半年一遇标准,全市雨污分流任务亦仅完成9%,排水标准偏低导致“落雨大,水浸街”频现羊城。单纯是水浸街也就罢了,更令人忧心的是黑水臭水重现。2011年,是治水完成后的第一年,首场大雨就让东濠涌变脏、荔枝湾涌变臭。而今年两场暴雨下来,样板工程猎德涌又返黑返臭,有记者到司马涌、员村涌、沙河涌、大塘涌、车陂涌等地现场观察,发现河涌黑如墨汁、恶臭熏天、污泥淤积。水务局数据亦显示,亚运整治之后,121条河涌不黑不臭率达60.6%,而2012年却降为50.6%。难道“不黑不臭”、“江水变清”的目标仅是灰姑娘的南瓜车,在2010年亚运达标过后魔法就会消失?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濠涌作为样板工程,一期投资10.38亿,二期投资9.4亿,今年拟建设的深隧工程东濠涌试验段计划总投资7.7亿,合共逾27亿元之巨。而亚运期间东濠涌不负众望,水质清澈到市民怀疑是灌注自来水。但东濠涌亦难逃返黑返臭命运,在最新发布的监测信息中,这条投入巨资的河涌水质仅为劣五类,是地表水分类中最差的一类。

  治水成效如何,每一场暴雨都让答案更清晰。在治水计划出台之时,已有专家表示,广州水环境糟糕且复杂,很难通过一次性巨额投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需要长期的治根之法。然而,为了限期达标,不惜采用应急的治标之法,结果一经时间考验就现形。更令公众疑惑的是,治水的重点应在水质与排水,但在“综合整治”的理念下,被整治的河涌大多景观建造华丽,即使在河涌水返黑返臭后景观依然亮丽,治水工程在水质、排水整治与景观建造的投入比例是多少?至今仍是未知。

  为了解决广州的内涝与排污问题,水务局去年又提出要建造深隧,预计花费250亿。被质疑深隧无法解决造成内涝的“毛细血管”不畅问题后,如今又提出深隧浅隧都要建。新方法成效未知,确定的是又要一笔大投入。如果现时这种财政极不透明、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的情况持续,即使方法本身有效,也很容易在政绩冲动之下走上治标不治本的形象工程之路。治水工程,需要亮出具体账目,保证民众有途径对全过程及后期成效进行有效监督,否则只会成为一个财政无底洞,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黑水臭水一再借着暴雨还魂肆虐羊城。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