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酒·2023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⑥|赵玉英:愿当一辈子人民军医

[时尚] 时间:2024-04-19 19:27: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6次

    

人物名片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丛台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酒河军医下部队巡诊。2009年,北年她走出国门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度大当辈2020年,新闻她奔赴武汉,人物人⑥人民是候选火神山医院首批收治患者的病区主任。她业余时间建立6个“医患交流群”,赵玉被称为“永不下线的英愿人民军医”,先后获评“燕赵楷模”“中国好医生”。丛台

12月5日,酒河军医赵玉英为患者做手术。北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供图

铅衣为伴 尽心竭力

比起外科手术室的度大当辈“刀光剑影”,心血管内科的新闻手术更像“针线活”。

为了保护一颗跳动的人物人⑥人民心脏,赵玉英常常要与时间赛跑,在方寸之地“穿针引线”。

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今年1月,身患此病的宁晋县孙大娘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和平医院”),手里拿着的,还有多家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

“从发病到入院,已经26天。”其中凶险,赵玉英心知肚明。

接,手术难度可想而知;不接,病人的生命可能进入倒计时。

有人劝她“掂量掂量”。

“身为医生,我不能把病人推走,我最看不得病患求诊无门。”赵玉英撂下这句话,接下了病人。

立即给予机械辅助支持,置入主动脉气囊反搏,为孙大娘植入支架,对室间隔进行“缝补”……

“这样的手术,只有一次机会。我们能做的,只有竭尽全力。”赵玉英说。

“现在我在家能洗衣服能做饭,对赵主任,心里说不出的感激!”面色红润的孙大娘高兴地说。

至今,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已完成10余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封堵治疗,赵玉英全部参与,手术成功率接近10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病人眼中的赵玉英,手术做得又快又好,仿佛没有什么能难倒她。

但身边的同事战友、父母爱人,知道她默默下了多少苦功。

赵玉英的办公室里,一个大书架上摆满各类心血管领域的中英文书籍。每天阅读,是她保持了20多年的习惯。挤出时间,她还常常观看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讲课和新技术手术直播。

在和平医院导管室门口,挂着一排五颜六色的铅衣,这是医生们的“战袍”。介入手术中,要借助造影机发射X射线,把病变部位清晰地显现出来。这也意味着,医护人员要长时间“泡”在X射线中。

为了减少辐射带来的伤害,赵玉英和同事们要穿戴十几公斤重的铅衣。铅衣厚重闷热,赶上复杂的手术,几个小时下来,她全身湿透,手术台旁一摊汗水。长时间负重站立,她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和静脉曲张。

随便拨开一绺黑发,密密麻麻的白色发根露了出来,赵玉英笑笑:“头发白了,染染就行,患者的病不能等。”

白衣作甲 驰援武汉

向战而行,无畏冲锋,是军人最美的姿态。

2020年的春节,在万家团圆的时刻,赵玉英告别家人,背起行囊,和战友们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

2020年2月2日,到达武汉的第二天,赵玉英被委任为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她和队友们立即进入“战斗”模式。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赵玉英和战友们每天凌晨5点从驻地出发,踩着两脚黄泥到达火神山医院,晚上11点才回去,在病区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守护59张床位。

病区里一位90岁的尹奶奶,不吃药、不吃饭,不吸氧也不输液,吵着要回家。尹奶奶一口湖北口音,交流成了大难题。这时,患者小万主动跑过来帮忙当“翻译”,听着熟悉的乡音,尹奶奶逐渐放松下来,开始配合治疗。细心的赵玉英受到启发,鼓励小万做病区的志愿者。在小万的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

2020年2月15日,武汉雨雪交加,有4名患者治愈出院。送他们离开时,4名患者突然推开负压救护车车门,向前来送行的医护人员深深鞠躬。

那一刻,赵玉英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打湿了口罩。她站在通道门口,朝着他们大声喊道:“来,咱们拥抱一下!”

这个传递着爱与力量的“隔空拥抱”,定格在风雪中的“火神山”。

在武汉奋战89个日夜,赵玉英所在病区共收治病人166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54例,实现病区无死亡病例,圆满完成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任务。

2021年初,石家庄暴发新冠疫情,赵玉英再次写下请战书。

对赵玉英来说,对党忠诚、不怕牺牲,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提起赵玉英,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护师张春丽说:“她身上,既有军人的勇敢、冷静、坚毅,又有医生的善良、温柔、包容。刚柔并济,让她由内而外散发着美丽。”

医者大爱 跨越山海

小时候,赵玉英在课堂上学过《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大爱的种子在赵玉英心里悄悄埋下。

2009年6月,中国与加蓬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当地曾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赵玉英“没想那么多”,第一时间报了名。

当地人说法语,早在出发前的封闭训练中,赵玉英就开始了语言攻关。来到加蓬时,她已经掌握大量常用语,是医疗队里第一个不用翻译、可以直接用法语接诊的医生。

在加蓬最偏远的梅甘博地区,听说中国军医来义诊了,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抢救孕妇、鼓励失去信心的患者……赵玉英每天接诊90余人次。

联合行动结束那天,送别的当地百姓排着长队,竖起大拇指高喊:“中国军人,OK!”

医者仁心。赵玉英说,敬畏生命、救助生命,是医生的“本能”。

旅行途中,抢救车祸伤员;社区里,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年轻人;高铁上,救助烧伤患者……

帮助病患,赵玉英不分时间地点,永不下线。

“赵主任,做了支架能泡温泉吗?”

“我今天突然心里一下下疼,要去医院吗?”

…………

每天吃过午饭,赵玉英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翻翻“冠心病关爱之家”群,看到有患者提问,赶紧回复。

几年前,一个病人做完支架植入手术后,一个月没吃药,她听了吓出一身冷汗。

“心脏病不像感冒,治好就痊愈了,从预防到治疗再到预后,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于是,赵玉英建起一个个微信群,让病人有疑惑能随时找到她。

现在,6个微信群1200多名病友,每天都有人呼叫“赵主任”。

随着赵玉英在患者中的口碑越来越好,在同行中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民营医院“盯”上她,想用高薪把她挖走,有些院校也想把她作为特殊人才引进。

赵玉英都果断拒绝。

团队里的年轻人常听她这样说:“我个人的成长,是党和人民军队长期培养的结果。我愿意一辈子当人民军医,为党分忧,为民解困。”

这,就是新时代白求恩的传人赵玉英!(日报记者 孙 青 通讯员 张彬楠)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