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时尚] 时间:2024-04-26 08:36:4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60次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编者按

台湾选举“蓝白合”不欢而散,蓝绿候选人现在都成了“烂苹果”?为何本次台岛竞选又未能体现多数民意?胜选者竞选成功就万事大吉,陈水场面支持率频频高开低走如何解决?《凤凰大参考》特地设立“台湾选举观察”系列报道,扁胜本文为系列第三篇,重现由《香港01》评论员邓峰解读,台湾为读者提供观察台湾局势的选举相争选名多元视角。

核心提要

1.伴随国民党与民众党“蓝白合”的蓝绿破灭,很难有候选人能获得半数以上支持,陈水场面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许会重现少数派获胜的扁胜场景。合作破局后,重现蓝营内部侯友宜和赵少康搭档合作,台湾支持率开始回升,选举相争选名存在翻盘赖清德的蓝绿可能性。但若由少数派执政,其政策的民意代表性势必面临不足,或许会使政策的执行遭受更多阻碍。

2.这样的局面究其原因,有三点重要的现实因素。首先,台湾选举不存在胜选者支持率必须超过半数的限制;其次,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争斗激烈且复杂,许多选民投票仅仅是在追求站队;最后,无论是赖清德、侯友宜,还是柯文哲,都难以超越党派进行合作,只能固守本党的利益。

3.这同样也不意味着让多数派领袖执政就万事大吉了。评判一个政治人物,我们既要看其当选时的支持率,更要关注其卸任后经受实践检验的真实评价。事实上,多数派执政后的支持率很可能会经历高开低走的局面,这也是许多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痛点。政治人物最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上任之后做了什么。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作者丨《香港01》评论员 邓峰

编辑丨王睿

2024年1月13日是台湾地区选举投票日,时间正在日益临近但不少选民仍在“天人交战”,不知投给谁。本次大选包括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选举和立法委员选举,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领导人选举。目前基本选战格局是三组人选,分别为民进党的赖清德与萧美琴、国民党的侯友宜与赵少康、民众党的柯文哲与吴欣盈。

本次选举的“三脚督(闽南语,意思是三方的对抗与竞逐,都有获胜的实力)”态势和年度大戏“蓝白合”的不欢而散,让不少选民感叹只能在“烂苹果之中选一个不那么烂的”。照目前趋势下去,2024年大选一个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将会产生少数派执政的尴尬场景。这样的场景在2000年大选时便已经上演,当年泛蓝阵营的连战、宋楚瑜鹬蚌相争,陈水扁渔翁得利。尴尬场景的背后是困扰台湾多年的蓝绿撕裂,是台湾选举体制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痛点。

自1996年开始“直选”正副领导人以来,台湾选举体制已经运行20多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现象一再产生,是时候总结经验和教训了。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选举看点:陈水扁少数派执政故事或重演

2024年台湾正副领导人选举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选战开始到“蓝白合”破局,第二个阶段是“蓝白合”破局之后蓝绿各自归队和郭台铭退选到现在乃至投票日的激烈角逐。迄今为止,两个阶段都没有候选人的民意支持率过半。

▎调查起至2023年7月17日,截止第96波民调(12月20日-22日)仍未有政党支持率超过半数 。

▎调查起至2023年7月17日,截止第96波民调(12月20日-22日)仍未有政党支持率超过半数 。

在第一个阶段,综合当时各方民调数据来看,赖清德一直保持稳定领先优势,柯文哲、侯友宜各有排名第二、第三的时候,郭台铭位居末位。以当时选情来看,如果蓝白不合,侯友宜、柯文哲各自为战,赖清德可以说是稳操胜券,所以他在第一阶段的主要竞选策略便是分化蓝白,他的竞选主委在12月初直接高喊“赢定了”。

然而,不能不正视的现实是,纵使当时赖清德被不少人形容为“躺着选”,似乎大势已定,但他的民意支持率在多数时候只有3成多,偶尔有4成左右,主要覆盖民进党的基本盘选民,在整个台湾选民群体中属于不过半的少数派。与此同时,如果柯文哲、侯友宜在当时民意氛围下达成合作,则有一定的可能性“下架民进党”。这便是“蓝白合”能成为年度大戏的背景,但“蓝白合”终究还是以破局告终。

在第二个阶段,“蓝白合”破局和郭台铭退选之后,台湾选情发生戏剧性变化,再次让人感受到选举政治的民意瞬息万变。原本能和侯友宜分庭抗礼的柯文哲,因为变化无常而突然失去许多选民的支持,民意支持率骤然下滑。蓝营在巨大危机之下破天荒大团结,本来只有2成多民意支持率的侯友宜在和赵少康搭档之后迅速冲破3成民意,开始有与赖清德一决胜负的希望,让赖清德再也难以“躺着选”。

12月19日台湾《联合报》民调显示,“侯康配”支持度攀升至31%,与“赖萧配”持平,而“柯盈配”仅维持在21%。同一天,台湾《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第92波大选追踪民调,“赖萧配”为35.0%,“侯康配”为31.7%,“柯盈配”仅为18.2%。目前来看,柯文哲已无胜选机会,现在的关键是“弃保”效应的发生程度。

▎多家媒体针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民意调查结果。

▎多家媒体针对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民意调查结果。

赖清德依然维持领先优势,但在蓝营整合和共同辅选的情势下,侯友宜未必不能翻盘。然而在柯文哲仍有2成左右支持率,而无论赖清德还是侯友宜都缺乏过半民意支持的选情下,除非发生新的变化,不然最终谁当选,得票率都可能难以过半。

类似情景曾在2000年台湾大选时上演,当时因为连战、宋楚瑜分裂,让本来只有少数人支持的陈水扁以39.3%的得票率侥幸获胜,高于宋楚瑜36.8%的得票率和连战23.1%的得票率。如果当年宋楚瑜和连战能够团结,陈水扁便不会以少数人的支持当选,更不可能在台湾政坛留下贪腐、政治撕裂和恶化两岸关系的遗产。历史教训犹在。2024年大选尽管正在重回蓝绿对决,“弃保”效应有可能发生,但毕竟仍有“三脚督”态势,会否重演2000年陈水扁以少数人支持侥幸获胜的故事?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少数派执政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被选上去的少数派相对合乎台湾现实的需要,第二种是被选上去的少数派相对不合乎台湾现实的需要。如果是第一种,那么结果相对可以接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台湾的处境;如果是第二种,那么结果相对糟糕,会让台湾的处境有所恶化。然而,不管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少数派执政本质上都会构成对选举民主正当性——一人一票下少数服从多数——的质问。因为是少数派执政,民意代表性和认受性势必面临不足,哪怕是推行有利于台湾公共福祉的必要改革都会在“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撕裂局面下备受掣肘,举步维艰。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无人能成为多数的背后:选举机制、蓝绿撕裂、缺乏整合者

如果2024年台湾大选重演2000年少数派执政的故事,那么不能不检视无人能获得多数民意支持的现实原因。第一,这和台湾选举机制有关。台湾大选采取的是相对多数制,而非绝对多数制,难以防止少数派执政现象。相反,法国总统大选因为要求候选人获得超过50%的选票,并为此设置第二轮投票机制,能让民意有一个重新反思、求同存异和理性化的过程,故不至于让少数派政治力量侥幸夺取大权。

比如,2002年法国总统大选,当极右翼候选人勒庞以微弱优势击败左派参选人,成功进入第二轮投票,与右派候选人希拉克进行终极对决时,法国左派转而呼吁选民支持本是竞争对手的希拉克,最终在法国民意的重新整合下,极右翼铩羽而归。

▎2002年法国大选第一轮选 举中各候选人在全国各省分中获票情况:雅克·希拉克:蓝色;马利·勒庞:深蓝色;利昂内尔·若斯潘:粉色。

▎2002年法国大选第一轮选 举中各候选人在全国各省分中获票情况:雅克·希拉克:蓝色;马利·勒庞:深蓝色;利昂内尔·若斯潘:粉色。

第二,这是因为台湾严重的蓝绿撕裂现实。台湾问题有复杂、独特的历史脉络,故让蓝绿之争成为台湾绕不开的困局。选举政治的公开竞争特性和民粹主义面向又让蓝绿之争空前放大,不少人只谈立场不问对错,“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三,这与台湾政坛缺乏能超越不同党派的整合者相关。台湾选举体制已经运行20多年,但可惜的是,历任领导人中竟无一人能成为被多数人认可的政治人物。不论他们在当选之初多么信誓旦旦表示要团结全台,最终都难以摆脱一党一派领导人的宿命。反倒是现行选举体制运行之前的蒋经国,迄今仍是最被不同党派认可的领导人。这是对台湾选举机制的警示。

目前的三个候选人,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除非发生新的选情变化,不然都难以成为多数人认可的候选人。赖清德是医师出身,担任过“立法委员”、台南市市长和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现又是在任的副领导人,但他的偏执性格和“台独”意识形态,让他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大陆和美国的疑虑。赖清德说他的两岸路线与蔡英文一致,但蔡英文的两岸路线是过去7年多两岸关系持续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当前两岸关系的情势已经不同于7年多前蔡英文上任初期,自称“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的赖清德恐怕会让两岸关系日后的转圜空间越来越小。尽管他和萧美琴搭档能帮他缓解美国的疑虑,但萧美琴已被大陆定性为“‘台独’顽固分子”,他们的组合恐让本就紧张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这正是赖清德的支持率一直未能突破民进党基本盘的一个关键原因。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侯友宜是警察出身,长期在警界任职,参与处理一系列大案,2006年被陈水扁提拔为警政署署长,2008年马英九上任后转任警察大学校长,2010年受朱立伦之邀出任新北市副市长,2018年当选新北市市长,2022年连任至今。侯友宜在国民党中属于浅蓝,靠近中间选民,性格内敛,不擅宣传和营销。他本来不太被看好,但因为他选择与赵少康搭档,同意韩国瑜担任国民党不分区立法委员第一名,加之“蓝白合”破局后蓝营出现罕见大团结,所以才突然逆袭,民意支持率日益逼近赖清德。可即便如此,他的民意支持率依然有限,在年轻选民中缺乏认同。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柯文哲是优秀的外科医生出身,从医多年,成绩突出,2014年当选台北市市长,2018年连任,2019年创立台湾民众党。他个性鲜明,言辞犀利,擅长与媒体和年轻人打交道,在青年群体中的支持度颇高。他参选2024之初一度颇有声势,具有让国民党与他“蓝白合”的支持率,但“蓝白合”失败之后,台湾重回蓝绿对决,严重缺乏地方组织支持和经济实力的柯文哲,民意支持率迅速走低,几乎再无机会。

在台湾选举政治下,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都难以团结、整合和超越不同党派,故无论最终谁当选,都将面临是否成为一党一派领导人的困局。日裔美籍政治学家福山曾指出美国政治的困境:“两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变得更加物以类聚,审慎的辩论日益退化减少。这种分裂并非史无前例。但在过去,强势的总统总是能够驾驭此类分裂。而近来,则未见强大能干的总统。”这并非美国的政治孤例,无人能团结、整合和超越各派的台湾政坛,又何尝不是如此?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一个最大的痛点:离任时是否有多数人支持

当在谈论2024年台湾大选有可能重演2000年陈水扁少数派执政故事时,绝不意味着那些靠得票率过半当选的政治人物一定是适合的。本文之所以反思少数派执政现象是为了选举的正当性与民意认受性,而不是说多数派执政便万事大吉。评判一个政治人物既要看他或她当选之初的民意,更要看他或她卸任时世道人心的评价。

▎2022年11月26日,在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台湾选民在几个主要选举中压倒性地选择了中国国民党。当晚,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党主席职务。

▎2022年11月26日,在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台湾选民在几个主要选举中压倒性地选择了中国国民党。当晚,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党主席职务。

在选举政治中,最令人羡慕的是民意支持率高开高走,最励志的是民意支持率低开高走,最尴尬的是民意支持率高开低走,最不幸的是民意支持率低开低走。少数派执政容易滑向民意支持率低开低走,多数派执政在许多时候难逃高开低走的困局

台湾自1996年直选正副领导人以来,除了2000年陈水扁是少数派执政之外,其余均是多数派执政。当然,这里的多数派是相对于得票率而言,而非全体合资格选民中的多数派,因为1996年以来的历次选举往往有大约2成乃至3成多的选民放弃投票,背后指向的是不少选民对于选票和选举政治的不关心态度或者失望情绪。

暂且不去深究放弃投票背后的问题,仅仅从得票率的多数派和少数派来看,2000年靠少数派支持侥幸当选的陈水扁,2004年又在充满争议的情况下侥幸连任,但最终因贪腐入狱,政治声望一落千丈。除陈水扁之外的李登辉、马英九和蔡英文,当选时的得票率都过半,但等他们卸任之后或临近卸任时,民望都出现明显下跌。

▎2008年,陈水扁因贪腐弊案 被判有罪,合计刑期达旧法有期徒刑最高20年“满贯”刑期。

▎2008年,陈水扁因贪腐弊案 被判有罪,合计刑期达旧法有期徒刑最高20年“满贯”刑期。

一个政治人物在选举政治中能否当选,主要看他的政治形象、党派立场、宣传营销能力、地方组织的支持、竞选资金实力,此时他的民意支持率往往夹杂太多无关他真实政治道德和能力的因素。但当一个政治人物卸任前后,他任期之内的是非得失都已经转化为民众的切实感受,那时他的民意支持率自然经过更多的实践检验。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说过:“我认为,我们说一个政府受欢迎并不是说它要在治理期间的任何时刻都受欢迎……有时你必须彻底不受欢迎,但你在任期结束时,你应该给人民带来福利,这样人民才会认识到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必要的”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政治的朴素道理。最重要的不是政治人物说了什么,他是否在竞选时调动更多选民的情绪,而是看他上任之后做了什么,是否给社会留下经得起人心检验的功绩。这正是观察台湾选举不能不指出的一个最大痛点,是摆在世道人心面前的诘问。

台湾选举蓝绿相争,陈水扁胜选名场面恐将重现?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