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瞰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个“村”,垦出机制创新“试验田”

[知识] 时间:2024-04-20 09:07: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94次

天津市北部的村宝坻区有这么一个地方,就在几年前还是卫星一片阡陌村庄,而现在则崛起成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市东南部的瞰京垦出滨海新区有这么一片土地,就在十几年前还是津冀机制一座小渔村,而现在则成长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来,发展两个“中关村”成功垦出两大直辖市协同创新发展的创新“试验田”。

最新数据显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1057家市场主体,试验一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税收超过10.5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突破4000家,村累计注册资本金1806亿元。卫星

卫星拍摄的瞰京垦出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前后对比图。

“作为受益者,津冀机制我们感慨于企业的协同发展离不开中关村的制度创新。”站在一面专利证书展示墙前,发展天津北方汉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峰表示,创新从北京到天津的两年时间里,企业已发展成为笔触式交互领域的领军企业。人们在银行柜台使用的签字屏幕,有不少出自这家企业之手。

为打破利益藩篱,两地融合从“一把手”做起。自揭牌成立开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便是“双主任”,分别由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和天津滨海新区区长担任,以利整合京津资源,推动要素流动、企业疏解。

“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统筹开发运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王浩道出了这里发展模式的精髓,北京中关村带资金、带品牌、带项目、带团队重仓宝坻,双方共同成立天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运营开发。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

卫星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前后对比图。

在京津两地通力合作中,目前已有830多家企业从北京来到滨海—中关村。“我们来到这里考察的当天就决定落户,当月就开始办理工商注册手续。”天津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方立说。

多年来,两个“中关村”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建立金融超市,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撑;成立产业基金,为优质孵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打造综合服务中心,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60多项行政许可业务……企业从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卫星拍摄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科创十字街前后对比图。

制度创新的最终受益者是企业。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腾腾对此感触颇深。公司落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以来,员工队伍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机器人制造与应用领域开疆拓土。

“中关村为众多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创新创业之地,而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带动中关村的持续大发展。”关腾腾说。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