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光大银行大消息!惠誉上调长期评级 什么信号?中小银行评级出现分化

[综合] 时间:2024-04-20 13:08:2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54次
K图 601998_0

K图 601818_0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消息称,已将中信银行、银行誉上银行光大银行的大消调长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BBB上调至BBB+,并确认招商银行(A-)、息惠信号兴业银行(BBB)、期评浦发银行(BBB)的评级现有评级。

  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出现即人们常说的分化长期信用评级,是中信中评估一个国家或公司在外币借款方面违约风险的评级。

  惠誉解释称,银行誉上银行两家股份行的大消调长长期信用评级上调主要是基于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战略重要性的息惠信号提升且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紧密——惠誉预计,这将提高政府在必要时向中信银行、期评光大银行提供特别支持的评级意愿。

  在此之前,出现惠誉曾在今年5月上调农业银行生存力评级,后于6月底将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上调一个子级。这项启用于2011年7月的评级体系,被惠誉用以评估银行自身的财务实力。

  上调两家股份行长期评级

  在惠誉对中资银行的评价体系中,长期评级受政府支持因素驱动,且与该行的支持评级底线(基于其相对规模、在国内的重要性以及由地方政府战略持股等因素综合得出)一致,反映了惠誉对中国政府在该行承压时为其提供特别支持的持续预期。

  惠誉认为,政府向中信银行提供支持的可能性高于大部分其他股份制银行,这得益于该行母公司中信集团对于政府的重要性有所增强——中信集团层面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验证了这一点。

  惠誉预计,长期来看这将增强集团各子公司间的协作,强化政府对该集团的监督管理。此外,过去几年中信集团为受困金融机构提供了支持,惠誉认为这印证了其政策重要性高于大部分股份制同业的水平。

  光大银行也是如此。惠誉认为,在2020年5月中央汇金将其所持光大银行的20%股份转让予光大集团之后,光大集团持有光大银行约50%的股份。而光大集团是由中央汇金和财政部直接持股的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之一。

  此外,惠誉认为,拟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架构的计划表明光大集团的战略重要性,而鉴于光大银行与光大集团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且在集团内部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上述利好将直接惠及光大银行。惠誉认为这将令该行在需要时获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增加。

  惠誉还提到,监管机构于2021年10月将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纳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这进一步佐证了两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并明确了政府支持该行的意愿。惠誉认为,中国实施恢复与处置计划不会显著削弱政府向两家银行提供支持的意愿。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长期信用评级上调有利于两家股份行获得资本市场更多关注和认可,进一步扩大投资者范围、提升融资能力并降低融资成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及其下属公司的境外融资都将因此受益。

  上调中信银行、光大银行长期信用评级的同时,惠誉还将两家银行的政府支持评级自bbb上调至bbb+,将短期发行人违约评级自F2上调至F1。惠誉同时确认两家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为bb-。

  年内6家银行生存力评级获上调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中信银行、光大银行长期信用评级调整前,惠誉曾在今年5月、6月先后上调6家中资银行的生存力评级。

  据了解,生存力评级等级体系对银行自身的财务实力的度量更加细致,能更清晰地反映银行的长期信用评级因预期的政府或机构性股东支持而提高的程度。

  其中,5月底,惠誉公告称,已将农业银行的生存力评级自bbb-上调至bbb,同时确认其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为A,展望稳定。

  根据公告,惠誉上调农行的生存力评级是基于,惠誉评定农行与国有银行同业的总体独立信用状况之间的差距已显著缩小。惠誉认为,农行在过去几年内持续努力处置县域地区的不良贷款,这有助于其降低风险偏好、改善资产质量。

  6月底,惠誉又将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的生存力评级上调一个子级。上述银行受政府支持预期驱动的发行人违约评级未受影响,仍为BB+/稳定。

  针对此次评级行动,惠誉方面认为,近年来遏制系统性风险和传染性风险的监管改革持续推进,中资银行的经营环境稳步改善。监管改革促使银行强化了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并小幅改善了其核心财务指标。

  惠誉认为,更加审慎的监管框架下的风险管控举措增强了上述5家银行在过去几年内抵御外部波动的能力。

  以平安银行为例,惠誉指出,该行生存力评级上调反映受惠在近年来趋严的监管环境下,平安银行与其规模相当的中资银行的内在风险状况均有所改善,体现在表外业务敞口的减少与风险偏好趋于谨慎。

  此外,过去几年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广发银行的零售存款基础小幅改善。惠誉认为,这是因为近年来这几家银行以零售业务为重点的战略取得了成效,且其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拓展和维持业务量和收益的能力有所增强。

  这促使惠誉将这几家银行的业务状况评分上调一个子级,而业务状况在这些银行的生存力评级构成中属于较强的驱动因素之一,部分抵消了相对较弱的财务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小银行评级分化

  作为国际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衡量企业业务指标的重要标准,评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指标,是机构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通行证,对企业融资成本也形成直接制约,往往还是监管部门判断企业的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惠誉上调多家股份行、国有大行长期信用评级、生存力评级的同时,评级机构对国内中小银行的评级结果持续分化。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6日,今年已有3家农商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被下调,此外,亦有两家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展望为“负面”。

  就评级下调原因来看,前述银行较为一致地体现为:贷款风险暴露且拨备不足;盈利能力弱化甚至亏损、资本水平不足;贷款行业及客户集中度较高等。

  惠誉今年7月发布报告表示,小型中资银行(主要指城商行、农商行及农村信用社等)的信用状况或继续面临多项压力。与国内其他同业银行相比,小型中资银行更易受到金融风险的冲击。

  报告称,这些银行的业务规模往往较小且缺少有力的股东支持,直接导致了较高的资金成本,继而推高其风险偏好,这些是造成小型中资银行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此外,某些情况下,这些银行的管理和公司治理水平薄弱、单一借款人和关联借款人集中度较高且高风险行业敞口较大,这些都导致小型中资银行脆弱性加剧。

  除了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报告外,2018年开始,央行也在金融稳定报告中连续披露对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化解机构风险、对机构实施差异化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人民银行2022年第二季度对439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的央行评级结果:大型银行评级结果最好。中小银行中,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的评级结果较好,城商行的评级结果次之,农合机构(包括农商行、农合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

  其中,农合机构、村镇银行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217家和118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2%。此外,分区域看,绝大多数省份存量风险已压降,区域金融生态得到优化。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