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银发经济 保险全力谱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焦点] 时间:2024-03-29 21:04: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54次

  3月5日,聚焦经济金融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银发养老六次提及“保险”关键词,保险涉及医疗、全力养老和农业三大国计民生重点领域。谱写

  其中,大文在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方面提到,聚焦经济金融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银发养老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保险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力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谱写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文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聚焦经济金融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银发养老

  政府工作报告对保险的保险关注,反映了国家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视,也给保险行业指明了方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发展养老金融提交了建议或提案。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养老这一核心话题,保险业正在养老保险产品与养老产业方面积极探索,例如统筹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深度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投资上下游产业机构、生态圈协同发展。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供给增加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相关文件发布,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进入实质性推动试点落地。2024年1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全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推动养老保险三支柱的体系完善和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对记者表示,90后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促进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上,周燕芳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加强个人养老金的宣传,推广养老金融知识,提升年轻人参与积极性;二是加大税收激励,差异化设计,引导长期参与;三是针对年轻人差异化设计产品,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和灵活度;四是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个人养老金的选择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目前在政府和市场通力合作的背景下,以个人养老金为代表的养老金融步入新轨道。但与此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针对个人养老金产品收益率低、群众不会挑选产品等问题,金李建议,一方面可以借助个人养老金平台,设立国家养老大基金,筛选出合适的资产管理人;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各类养老金融产品,根据养老金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稳健的产品,同时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委托制度和重大合同复查制度等。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保信网站信息显示,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累计数量已经达到125只,相比之前的121只,近期又增加了4只。

  从产品类型看,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主要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和税延养老保险产品。

  记者从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采访获悉,近日其上新了一款个人养老金产品。该产品为两全保险,主要聚焦客户中长期保险保障及财务规划需求,保险责任包含身故保险金、全残保险金、满期金,提供灵活的保险期间和交费期间,以匹配客户不同的保障及财务需求。此外,该款新产品也配备了涵盖身心结合的健康咨询、高发疾病专项检查与复诊快速安排、门诊协调和预约、全程就医陪同等专属养老增值服务。

  记者根据中国银保信官方微信公众号统计,目前有21家保险公司推出的40款个人养老金产品在售。

  一家寿险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产品是丰富居民未来养老支出的“钱袋子”之一。在低利率环境下,挑选稳健的金融产品在资产配置中显得尤为重要。适合的养老保险产品可以帮助客户稳健积累未来的养老资金,同时获得养老保障,又尽量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其封闭式的资金账户运行制度也真正实现了养老资金的“专款专用”。

  聚焦老年失能群体照护难题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护理保险亦是此次两会热议的重要内容。长护险被称为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旨在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的医疗护理,以减轻失能人员家庭护理费用负担,体现社会公平。我国从2016年组织15个城市启动长护险试点,目前已经扩大到49个城市,各试点城市多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失能老人照护体系。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超过4000万。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失能人群及相关家庭对照护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

  周燕芳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时期,养老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滞后的局面并未改变,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负担重、收入待遇偏低、承担一定的照护风险等因素。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副院长孙洁两会期间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一项《关于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增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的提案。围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孙洁提出了四条具体建议,其中包括优化多元政策供给,加快重点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在政策创新方面,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开展和补贴范围的扩大过程中,探索将部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纳入保险范围。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仅覆盖上门护理服务,涉及提升家庭养老能力的适老化改造、康复辅具租赁等内容尚未纳入保险范围。

  2023年4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决定自5月1日起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两年。

  “寿险转长护险”试点充分利用存量寿险产品开展转换业务,对于已持有寿险保单的失能老年人,可由此缓解照护资金支出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长护险筹资的压力,有助于商业保险公司重视长护险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长护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离不开商业保险的助力。商业保险一方面全面参与社会长护险的经办管理;另一方面不断迭代推出商业长护险产品,为我国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据采访了解,多家商业保险公司自2016年开始深度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多个长护险典型服务模式,承办项目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广大参保群众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的高度认可。

  持续加强养老服务和生态圈建设

  “我们在养老方面的投入太小。如果把这个市场充分发展起来,让它的体量更加庞大,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配套整合,就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如果把养老成本降低一半甚至降低三分之二,就有可能让一些优质养老服务惠及更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群体。”金李表示。

  金李认为,养老产业需要产生一定的、合理的经济回报,才能动员更多社会资源进入养老行业,激活银发市场。因此他建议,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发展市场化养老,通过规模经济,降低高品质养老服务的成本。

  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高,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与养老产业投资高度契合。同时,商业保险在整合资源上具有先天优势,可以通过搭建平台、股权投资,将第三方护理机构、护理器械、护理人员与长护险进行结合,从而建立起医疗养老生态圈,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等多种需求。

  多家保险公司高管均表示,市场对“保险+健康”的养老服务模式存在庞大需求,公司积极组建医疗养老“生态圈”。

  例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601628.SH)着眼大健康大养老,力求多层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式的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产品+服务”的生态体系建设。据悉,中国人寿已与30多家地方政府、6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健康大养老基金战略性布局健康养老赛道龙头企业50多个,致力打造“保险+养老”风险管理闭环。目前,中国人寿已在天津、苏州、成都等13个城市启动14个养老项目,涵盖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普惠型高品质嵌入式社区养老等,建成和在建养老床位数达7700多张,构建“吃、住、医、护、乐、学、游”多维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组建了年轻化、专业化照护和医护团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平安(601318.SH)2020年全面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2021年发布“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推出“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2023年以来,探索“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

  记者获悉,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医康养生态联盟,与国内众多医疗健康养老和科技企业携手共建“保险+服务”生态圈。目前,中国太平医康养生态联盟成员单位数量增至19家,涵盖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健康科技等领域企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