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洋时代“建威上将军”段祺瑞与“宣武上将军”冯国璋有何区别?

[知识] 时间:2024-04-25 19:18: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99次

    

原标题:北洋时代“建威上将军”段祺瑞与“宣武上将军”冯国璋有何区别?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原创有何各地以“省”为单位纷纷响应,北洋宣告与清政府脱离隶属关系,时代上将上拥护共和制度,建威军段军冯并在仓促间依照《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祺瑞区别建立起以“都督”为长官的宣武省一级政权都督府或军政府,管理一省军民各项政务。国璋

“都督”作为官称,原创有何最早出现于东汉光武帝年间,北洋至清代废置不设。时代上将上同盟会成立后,建威军段军冯1906 年冬孙中山、祺瑞区别黄兴及章太炎在制订各地革命方针策略时,宣武将其引入胜利后暂时政权的国璋规划中。按照《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原创有何各处国民军各设一个“军都督”,由起义首领担任; “军都督”全权掌理军务、便宜行事。

湖北革命党人首先据此推举黎元洪为鄂军政府都督,其他各省响应独立后,也纷纷仿效此举,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

1914年6月30日,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为削减各省都督的军事权力,加强军事控制能力,下令裁撤各省都督“于京师建将军府,并设将军诸名号”。将军府的设立成为袁世凯“杯酒释兵权”的精心设计。

将军府为中央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将军分上将军、将军两级,均由大总统任命,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务、校阅陆海军;或派遣各省,成立将军行署,督理本省军务,将各省的军事长官的都督统改称将军。

袁世凯特任陆军上将段祺瑞为上将军兼管将军府事务。

实行将军制,袁世凯的打算是一方面剥离武职将军即原都督们的民政兼职功能,逐步将省区民政事务与军事事务分别管理;一方面尝试由民政长官加将军衔兼理军政事务,以恢复满清“文人领兵”旧制。

按规定, 将军名号由大总统袁世凯特定。袁世凯依据将军是否掌有地方实权,分别授予冠以“威”或“武”字的将军名号。

冠“威”字将军多在中央任职或闲置,冠“武”字将军均实授督理某省军务,否则即便“署理”某省军务,也只授“威”字将军。也就是有地盘、有兵权的将军均为“武”字,没有实称的将领则是“威”字。

袁世凯还根据各将军的实力及与自己的关系亲疏,给予部分将军以上将军名号。

在清朝设有总督的省,都设上将军,如奉天、江苏、湖北等;设巡抚的省,则设将军。那么,民国初年的上将军就相当于清朝的总督,将军则相当于巡抚。另外,个别资历深的,或虽无固定地盘但有实权的军阀,不论其职务是否相当于总督,也被授予上将军。

如长江巡阅使“辫帅”张勋,既没有固定地盘,也不督理一省军务,但是他手握重兵,势力极大,所以也被授予上将军称号。

袁世凯死后,历届北洋政府所授的上将军一般都冠以“威”字,并且是既有地盘又有重兵、权倾一时的高级将领,如吴佩孚的“孚威上将军”、张作霖的“镇威上将军”等。

上将军一般都在“威”和“武”字前再冠上另一字,有的像溢号(德威上将军),有的嵌以辖区的地名(宁武上将军,宁即南宁),有的冠以姓名的一个字(孚威上将军,孚即吴佩孚)等等。

后世流传北洋二十四位上将军,分别是:

建威上将军——段祺瑞;镇安上将军——张锡銮;定武上将军——张勋;宣武上将军——冯国璋;彰武、镇武上将军——段芝贵;振武、隆武上将军—— 龙济光;昭武上将军——姜桂题;德威上将军——王士珍;耀威上将军——陆荣廷;熙威上将军——刘冠雄;虎威上将军——曹锟;英威上将军——李纯; 孚威上将军——吴佩孚;壮威、襄武上将军——王占元;益威上将军——田中玉;靖武上将军——王怀庆;匡武上将军——王承斌;宁武上将军——齐燮元;炳武上将军——萧耀南;恪威上将军——孙传芳;义威上将军——张宗昌;曜威上将军——李鼎新;同武上将军——阎锡山;扬武上将军——冯玉祥。

其实,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先后共有上将军65名。

属于陆军的有7人,即黎元洪、黄兴、那彦图、张锡銮、荫昌、杨增新、陆洪涛等。他们不属于任何军系,

属于直系的有27人,即王士珍、张绍曾、陆锦、蒋雁行、赵玉珂、冯国璋、曹锟、李纯、王占元、陈光远、吴佩孚、王怀庆、齐燮元、王承斌、冯玉祥、曹锳、蔡成勋、萧耀南、孙传芳、周荫人、张福来、王汝勤、卢香亭、陈调元、郑俊彦、刘宗纪、张其锽。

属于皖系的有11人,即段祺瑞、段芝贵、靳云鹏、卢永祥、倪嗣冲、张怀芝、田中玉、吴光新、江朝宗、聂宪藩、张广建。

属于奉系的有4人,即张作霖、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

还有11人不属于直皖奉三系,独成一系,即姜桂题、赵倜、马联甲、张勋、阎锡山、刘镇华、陆荣廷、龙济光、袁祖铭、刘存厚、刘湘。另有5人属于海军。

这65名上将军,派系出身籍贯各有不同,错综复杂。

如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段芝贵、李纯、王占元等人,都是小站练兵的袁世凯班底,是袁的心腹干将;而吴佩孚、王承斌、萧耀南、张福来、靳云鹏、冯玉祥、孙传芳、齐燮元等人,则没有参与小站练兵,只不过是在北洋壮大后依附在北洋政府下的新军阀。

如西南军阀龙济光、陆荣廷、刘存厚、袁祖铭刘湘等人,不属于北洋军阀但投机依附者北洋政府。

如黄兴本是革命党人,曾任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参谋总长兼陆军总长,授其上将军军衔纯属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如那彦图则是蒙古王公,他之能够得授上将军,纯粹就是一种礼遇。

如荫昌、张锡銮、倪嗣冲、马联甲、张勋、姜桂题、江朝宗、张广建等人,都是武卫右军出身,虽帮助袁世凯小站练兵,但资历都不低于袁世凯。在北洋政府执政时期,他们没有军权,从没有一兵一卒,但对这些人十分尊重,使其尽享荣华富贵。

如出身天津武备学堂的有15人,出身日本士官学校的有11人,5名海军上将军则出身英法美等海军学院。

如前云南都督蔡锷被袁世凯解除兵权、调进北京后,也成了威”字号的“昭威将军”。

由于袁世凯政治上盲目自信,强行“帝制”,为了制服显性与潜在的帝制反对派,袁世凯只得依靠重用小站练兵起家的北洋系军事将领,将其安置派驻全国各个主要军政要地,授予上将军衔,但这无异于对军人干政如同火上加油。

1924年10月直奉战争后,直系垮台,混乱的北洋政府无法继续封授将军名号,而大小武人此时都因抢守地盘而自顾不暇,谁也无心再索取什么上将军的空名虚号。张作霖统治时期,重新开始了授予上将军名号。

将军府自1914年6月30日成立,到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明令裁撤将军府为止,历时13年之久。

北洋政府初期,袁世凯为灵活解决全国军官的外放内调,特设将军府,授予众人上将军衔,作为笼络安抚武人的一种手段。曹锟贿选成功后,上将军封授泛滥,且多重纷乱,并不完全按照军功进行,而是充斥着权力的纠葛纷争。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