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 正文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

[休闲] 时间:2024-03-28 23:57:5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3次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坡头乡西底村是金巢一个藏在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村寨,树木茂盛、云南引凤竹林青翠、建水风景如画,筑好却又深度贫困。金巢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云南引凤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240户981人,建水贫困发生率31.42%。筑好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金巢

  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的云南引凤落实,西底村已经完全撕下了交通闭塞、建水产业落后的筑好标签,最后9户33人贫困户均已达到贫困退出标准,金巢越来越多的云南引凤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建水如今,大山深处的西底村,产业逐渐繁荣兴旺,群众致富信心满满。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

  西底村委会绿竹地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普忠海一大早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齐,普忠海告诉我们,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整个西底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竹地村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大到村内道路、产业路、人畜安全饮水、农业灌溉用水、村子防洪设施、村小组活动室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小到村民房屋改造、户厕改造等方方面面,国家都帮我们建设好了。现在路修好了,房子盖好了,产业规划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改变,人人爱干净,发展生产干劲足。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

  行走在西底村,平坦的水泥路面连接着村村组组,为村民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便捷。西底村委会副主任王金贵向我们介绍,以前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要跑遍各个村组必须用2天的时间,现在只要一个早上就够了。

  随着大量资源、项目的引进和快速推进,村里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紧临着村委会,崭新的村卫生室和小学校舍已竣工投入使用,宽敞明亮的卫生室内病床干净整洁、药品摆放整齐,前来看病的病人不仅可以体验到好医疗环境,更可以接受到更加专业和周到的医疗服务。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

  当班的村医谭有红介绍,“相比以前,现在新建的村卫生室更加安全稳固,设施设备更加齐全,药品的种类也比以前增加了40多种,另外更是有两名年轻医生加入村医队伍,村民看病非常方便。”

  “以前有个病痛都要到坡头卫生所治疗,一个来回30多公里,现在村民们来买药、看病也非常方便,村医随时打个电话就能联系上,不出村就可以接受较好的医疗服务。”一旁刚刚输完液的74岁老人李祥感慨。

  西底村共有劳动力1630人,外出务工1300余人;贫困劳动力587人,外出务工306人。由于西底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加之种植结构单一,一年到头来,田地里盘不了几个钱,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因务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打工收入微薄。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底村按照“修好一条路、架好一股水、种好两棵果、栽好一棵菜、点亮一盏灯”的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部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路修好了,水架通了后,纷纷回来创业,李克、白富就是奔着家乡的这些变化,首批回村创业的。

云南建水:筑好“金巢”引“凤”归。

  走进白富栽种的40多亩小黄姜种植基地时,他正在忙碌着指导工人们除草、培土,看着茁壮成长的小黄姜,他向我们讲解了选择回乡创业的想法,虽然外出打工几年了,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收入微薄,这几年家乡道路、水利设施都修好了,便大胆选择回乡创业,现在不光自己创业成功,还带动了周边一批群众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

  西底村结合低海拔,热资源充足,终年无霜等优势,成立了西底村种养殖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培植产业,目前已发展种植黄金百香果80余亩,柑橘300余亩,小黄姜400余亩。一个个新的产业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响应,今年又和农业企业达成协议,计划种植冬早甜脆玉米1000亩,预计亩产值上万元。

  有了好的产业基础,村里群众、村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员都对西底村的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

  如今,有着优越地理、气候条件优势的西底村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个个新的产业如雨后春笋,逐步发展壮大,处处充满生机活力。飞出昔日穷乡僻壤的“凤凰”,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也纷纷归巢谋划前程,在实干中追寻自己脱贫致富、建设家乡的梦想。昔日贫穷落后的西底村也从崎岖狭窄的山间小路步入了绿竹青青、充满希望的小康快车道。

  云南网通讯员 彭兆伟 李欢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